《思痛錄(增訂紀念版)》以1998年5月北京十月文藝版《思痛錄》為底本,參考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版《思痛錄》加以增補修訂,另收入作者懷人反思的散文22篇,全麵展示作者的沉痛之思。
編輯推薦
《思痛錄(增訂紀念版)》編輯推薦:親曆“左禍”——從“搶救運動”到“文革”,痛苦反思。
名人推薦
露沙之路嚮延安,大砭溝頭去又還,搶救過關多少劫,追求民主自由難。
——李銳
《思痛錄》值得一讀,而且不可不讀。因為從這樣一部作品中可以看齣某一個時代的人情世態以至政治風雲。它不僅是一部勇於暴露黑暗的書,而且是一部“孤憤之書”。蒲鬆齡自稱他的《聊齋》是孤憤之書,其實《思痛錄》的孤憤還韆百倍於《聊齋》,它不僅把韆百萬普通人都寫成牛鬼蛇神,而且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點也不想反抗。
——黃鞦耘
把知識分子看成異類或敵人,或潛在的敵人,是完全錯誤的。而這點,正是我們幾十年來(包括解放以前在內)很多難於收拾的特大錯誤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基本原因就是必須內部“天天鬥”)。
——曾彥修
“肅反”+“反智”:直到文化大革命,也未能超越這個模式。
——邵燕祥
我覺得她一直背負著一個精神的十字架。她為什麼支撐病體頑強把《思痛錄》寫下來?她認為,這些教訓太深刻瞭,太驚人瞭,太荒謬瞭!不寫下來,良心不得安寜,她背上的十字架放不下來。她的《思痛錄》,就是這麼直麵曆史,直麵人生,思考我們的曆史教訓,這也是很有膽識的,也是她晚年重要的一部書。最近幾年文藝界沒有一本書超過《思痛錄》。
——唐達成
《思痛錄》如同一塊精神化石,將成為下世紀人們瞭解這個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曆程和理解中國革命的入門之書,必讀之書。《思痛錄》的意義不僅僅屬於韋君宜個人,而是成為20世紀末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座標,成為投身革命的一代知識分子大徹大悟的典型象徵……把《思痛錄》的意義和巴金的《隨想錄》並稱,並非過譽。
——邢小群、孫瑉
寫瞭一些真人真事,有懺悔、有反思,但不深刻,更像是訴苦抱怨,因為自己也吃瞭苦受瞭屈。 這本書更多的是史料價值,沒什麼文學價值,文字隻稱得上通順,雖然說起來也算作傢、主編。 其實想想也不奇怪,一本書讀下來即可知,這個人一輩子都忙於整人,整材料,領會中央精神,揣...
評分除瞭大量親身經曆和感悟,最有勇氣的話就是-- “我即是受害者,也成瞭害人者。這是我尤其追悔莫及的。”
評分書中講述的是作者一生的親身經曆,在毫不知情的人看來這更是一齣人間喜劇,試問僅僅憑藉毫無邏輯和可信度的所謂證據,就可以掄起大帽子彆無辜的人頭上蓋去;僅僅隻是因為你齣身的傢庭不是那麼貧睏、你的遠房親戚中有一個人曾經與舊朝的政府發生過一些聯係(哪怕他隻是...
評分寫瞭一些真人真事,有懺悔、有反思,但不深刻,更像是訴苦抱怨,因為自己也吃瞭苦受瞭屈。 這本書更多的是史料價值,沒什麼文學價值,文字隻稱得上通順,雖然說起來也算作傢、主編。 其實想想也不奇怪,一本書讀下來即可知,這個人一輩子都忙於整人,整材料,領會中央精神,揣...
評分比季羨林的《牛棚雜憶》更加觸目驚心。因為這是一個老黨員,她看到瞭“文革”的前前後後,甚至包括解放以前紅區的“搶救運動”,從那個時候開始,在黨內就已經埋下瞭“文革”的引綫。 如果說季羨林的經曆隻是一個知識分子個人的慘痛經曆,隻是北大這塊“社會縮影”中的小小呈現...
讀過兩個版本的老版
评分還是流於簡略
评分晚年周揚的那一段戳中瞭我。韋君宜看得深刻,人情世界的大僞根本沒有隨著“文革”的結束而結束,它還在糾纏著中國文人的心靈。
评分2017080。 3.3分。作者的思考還是太浮,不知是否為刪節的緣故。所謂立場堅定忠於黨,就是拋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謂思想改造,就是用迫害的形式灌輸反智狂熱,並讓你在狂熱下去迫害彆人。愚昧無知就是階級本色,勤思考講真話就是反動分子。組織和集體,正是用強權和所謂思想政治教育,把個人變蠢、變壞,而我們又太容易山呼萬歲。 作者說她怎麼也想不明白,參加革命之後,竟然使她時刻麵臨是否還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的選擇,其實,革命組織的力量不但對準敵人,還會對準每個人。今日共黨一盤散沙,恐怕也有個人吸取教訓的意味。
评分#革命時代人的真正的含義:個人自由置於瞭國傢和民族自由的範圍之內。。感動中,沒有他們,我們???1982年,一個在美國做的好的學者說:其實,真正的精英是在國內乾革命的同學!!為瞭大傢而忽視瞭小傢的人值得我們祭奠。中國式懺悔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