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堃(C.K.Yang)(1911-1999),华裔美国社会学家、原籍广东南海。1932年获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纽约商报编辑、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回国后,1948年起任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并在广州近郊鹭江村从事农村社区的调查工作。1951年再度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1953年任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授。197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社会学系。
杨庆堃的这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宗教的比较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均可阅读。
序言: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庆堃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
序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家庭整合中的宗教
第三章 社会和经验之谈团体中的宗教
第四章 民间信仰的公众性
第五章 历史视角下中国宗教的政治作用
第六章 天命的运作
第七章 政治伦理信仰:“以神道设教”
第八章 国家对宗教的管理
第九章 宗教与政治反抗
第十章 儒学家说及其仪式中的宗教面向
第十一章 宗教和传统道德秩序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中的分散性和制度性宗教
第十三章 宗教在1949年前中国社会中角色的变化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杨庆堃先生祖籍广东,乃著名的美籍华裔社会学家。他最为著名的著作《中国社会中的宗教》近年翻译成中文,最近上课,看了书中关于宗教与政治反抗之间的关系的讨论,的确是大家之作。在此,仅仅罗列其最基本的结论,略加案语,算是一篇读书笔记。 一、现存的制度无法满足普通百姓...
评分杨庆堃先生祖籍广东,乃著名的美籍华裔社会学家。他最为著名的著作《中国社会中的宗教》近年翻译成中文,最近上课,看了书中关于宗教与政治反抗之间的关系的讨论,的确是大家之作。在此,仅仅罗列其最基本的结论,略加案语,算是一篇读书笔记。 一、现存的制度无法满足普通百姓...
评分制度性宗教与弥漫性宗教 结构功能理论, 杨对宗教的定义:从一个宽泛的视角看,宗教可以被看成一个连续统一体,其一端是近似于终极性、具有强烈情感特质的无神论信仰,其另一端则是具有终极价值、完全由超自然实体的象征和崇拜与组织模式来支撑的有神信仰。 信仰天命、宽容卜筮...
评分 评分怎么说呢,因为读之前期望还挺高的,导致这本五百页的书从头翻到尾也没有感到特别激动。这本写于六十年代的书,受功能主义理论范式的影响非常严重,但是主要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弥散型宗教”(不知道中文版是怎么翻译这个词儿的)的说法并不能让我感到很满意,所以一口气就吊...
【宗教人类学】本书成书于六十年代,但至今并不过时。杨先生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利用地方史志等资料,分析了中国的佛教、道教、祖先祭祀、地方社区信仰、商业行业神以及儒教中的某些信仰等等,强调“超自然因素”在宗教中的作用,并区分了institutional religion 和diffused religion的概念;认为diffused religion 缺乏独立性、依赖于世俗制度并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我觉得这种模糊性很大程度上可能与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有关系?) 史料是详实的,分析是清晰的;虽然对于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diffused religion的区分,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如果现在还全盘接收的话就显得有点silly了…
评分我早说过了,豆瓣没有弃读的选项,我只好选读过.实际我看了一两页就不读了,这本书是被我弃读的.翻译得糟糕.我后来借英文版瞟了瞟.书是好书!
评分欧大年称之为“中国宗教研究的圣经”,毫不夸张。
评分很快看完~
评分“由于历史发展变迁剧烈,中国社会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有着惊人的变化,而原著中第十四章涉及的相关问题失去其解释意义,故未将此章译出”???蒙鬼吧,这么牵强的理由。实际上是删去了“共产主义作为准宗教”一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