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族史目錄
第一章石器時代我國境內的人類活動和各種考古文化的分布/1
第一節舊石器時代我國境內的人類活動/1
第二節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與居民/9
一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文化/10
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27
三我國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41
四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民族/47
第二章我國傳說時代的社會製度和民族關係/56
第一節關於我國的古代傳說/56
第二節原始時代傳說所反映的社會狀況/59
一三皇時期的社會狀況/59
二五帝時期的社會狀況/66
第三節傳說時代的民族和民族關係/92
一傳說人物的族屬問題/92
二各民族集團之間的關係/96
第三章夏朝的建立發展及其社會製度與民族/101
第一節夏族的起源和建國/101
一夏的起源/101
二夏族的建國和發展/104
三少康中興和桀之亡國/109
四夏國的轄區/112
第二節對夏朝社會幾個問題的探討/118
一社會生産和土地製度/119
二政治製度/124
三婚喪和宗教信仰/127
四夏是否存在文字/130
第三節夏時的民族和民族關係/133
一夏民族的形成/133
二夏朝的民族關係/137
第四章商朝的社會與民族/144
第一節商人及其建國/144
一商人的起源/144
二商朝的建立和發展/151
第二節商朝社會的幾個方麵/159
一生産和交換/160
二政治和社會組織/164
三居住和服飾/168
四婚姻喪葬/170
五甲骨文/174
六宗教信仰/176
第三節商代的民族和民族關係/181
一夏族或華夏族的發展/181
二商代其他民族及其與商朝的關係/185
第五章周代民族及其族際關係/200
第一節周人的起源和發展/200
一周人是夏族的一支/200
二周人的興起/205
三武王剋商、周公東徵和周初分封/207
四西周之興衰和平王東遷/211
第二節春鞦戰國政治形勢的演變/215
一春鞦時諸侯霸權政治的演變/215
二戰國時期政治形勢的發展/235
第三節周代的民族和民族關係/244
一五大民族集團/244
二周朝的民族觀和民族政策/251
三東夷及其與周朝的關係/254
四南蠻民族集團及其和周朝的關係/260
五北狄及其與周朝的關係/278
六西戎及其與諸夏的關係/292
再版後記/297
秦漢民族史目錄
第一章多民族國傢的形成和漢族人們共同體的發展/1
一“諸夏”的統一和中央集權製的建立與發展/1
二多民族國傢的形成/8
三夏族改稱漢族和其人們共同體的發展/12
第二章匈奴民族及其在秦漢時期的曆史興衰/26
一匈奴的起源和國傢的建立/26
二匈奴的社會製度/38
三匈奴民族的曆史興衰/64
第三章西域諸族/110
一西域諸國的民族構成及其社會/111
二秦漢王朝與西域諸民族/128
第四章東北諸族/156
一朝鮮、夫餘、高句麗、沃沮、等族國/156
二烏桓、鮮卑和挹婁/173
第五章氐羌族係/196
一氐羌的曆史淵源/196
二羌族的社會及其在秦漢時期的曆史發展/198
三氐族及其在漢朝統治下的曆史發展/234
第六章百越族係/240
一百越的曆史演變/240
二百越族係的社會和習俗/250
三秦漢時期百越的曆史情況/265
第七章巴郡、南郡、武陵諸郡蠻和西南夷/293
一巴郡、南郡、武陵諸郡蠻/293
二西南夷/311
再版後記/343
魏晉南北朝民族史目錄
第一章烏桓與東部鮮卑的內遷及其發展/1
一烏桓內遷及演變/1
二鮮卑的遷徙及社會狀況/17
三東部鮮卑崛起和慕容氏諸燕的興衰/28
四段部和宇文部的興衰/38
第二章拓跋鮮卑的興起與建國/44
一拓跋鮮卑的起源及其遷徙/44
二代國興亡與北魏建立/47
三道武帝、孝文帝等改革及拓跋鮮卑的社會變化/52
四北魏末年各族起義和東西魏、北齊北周的更替/65
第三章西部鮮卑禿發、乞伏及吐榖渾之興衰/73
一河西禿發鮮卑的興起及其建國/73
二隴西乞伏鮮卑的興起及其建國/80
三吐榖渾的興起和建國/87
四吐榖渾的社會和文化習俗/95
第四章匈奴屠各、鐵弗及其建國/100
一魏晉時期匈奴的內遷及其社會結構變化/100
二匈奴屠各劉氏所建漢趙政權的興衰/107
三匈奴漢趙國的政治製度、社會經濟和文化/120
四鐵弗匈奴及其大夏國的興衰/125
第五章羯鬍、盧水鬍、稽鬍的興衰/136
一羯鬍淵源及其社會狀況/136
二石氏所建後趙的興衰/142
三盧水鬍及其北涼的興衰/153
四稽鬍族屬及其興衰/166
第六章氐羌的興起和建國/172
一氐族的分布遷徙及其社會狀況/172
二前秦興衰與氐族的進一步漢化/180
三後涼、仇池諸政權的興衰/187
四羌族的興起及其建國/190
五南北朝時期的羌人/200
六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207
第七章東北諸族的發展和變化/214
一夫餘興衰及其與中原地區的關係/214
二高句麗的興衰/218
三挹婁—勿吉及其與周鄰諸族之關係/225
四契丹、庫莫奚、室韋、豆莫婁、地豆於、烏洛侯等的興起及其與中原之關係/230
第八章柔然與敕勒之興衰/238
一柔然的興起和建國/238
二柔然的衰亡/243
三柔然的社會經濟、政治製度、生活習俗/248
四敕勒的起源分布及翟魏政權之興衰/253
五南北朝時期敕勒的發展及其所建高車國/259
六內遷之敕勒/269
第九章西域諸族的變化和發展/276
一天山南北的遊牧民族/277
二天山以南及東部之城郭諸國/280
三西域諸族與中原地區的聯係/294
第十章東南諸族之演變/301
一山越的淵源、分布及社會狀況/301
二孫吳對山越的鎮撫及山越之反抗/305
三山夷狀況及孫吳對夷洲的經營/311
第十一章中南諸族的發展和變化/317
一荊、雍州蠻及豫州蠻、莫徭蠻/318
二僚俚等族的淵源及變化/324
三東晉南北朝對蠻俚僚之統治及各族的反抗/335
第十二章西南諸族的演變和發展/348
一西南諸族的演變及南中大姓的崛起/348
二南中大姓、夷帥的聯閤反蜀及諸葛亮南徵/352
三人成漢政權的興亡及與西南諸族的關係/359
四爨氏的興起及對爨地的治理/366
第十三章民族大融閤及漢族的發展/372
一北方民族的遷徙和融閤/372
二大批漢族移居江左及南方民族的融閤/379
三民族大融閤對漢族發展的影響/386
再版後記/397
隋唐民族史目錄
第一章突厥/1
第一節突厥的起源和興起/1
一突厥族的起源/l
二突厥族的興起/4
三突厥汗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概況/8
四佗鉢可汗的統治/14
五沙鉢略可汗的反隋鬥爭/16
六突厥分裂為東西兩汗國/19
第二節東突厥汗國/20
一沙鉢略可汗降隋/20
二隋朝扶植啓民可汗/24
三隋末唐初東突厥重新強盛/29
四鐵勒起義和唐滅東突厥汗國/36
第三節西突厥汗國/44
一西突厥概況/44
二泥撅處羅可汗歸隋/46
三西突厥興盛時期/49
四西突厥汗國的內亂與分裂/52
五唐朝平定賀魯之亂/55
六唐朝在西突厥境內設羈縻府州/59
七突騎施/60
第四節後突厥汗國/64
一骨咄祿重建突厥汗國/64
二默啜對唐朝時降時叛/67
三後突厥汗國的衰亡/71
第二章吐榖渾/76
第一節隋唐時期的吐榖渾政權/76
一隋代吐榖渾政權/76
二唐代吐榖渾政權/82
第二節吐榖渾政權滅亡後的吐榖渾部/91
一吐蕃統治下的吐榖渾/91
二唐朝統治下的吐榖渾/94
第三章迴紇/97
第一節迴紇早期曆史/97
一迴紇起源/97
二唐代以前的迴紇/98
第二節迴紇的興起/100
一唐朝在迴紇部設瀚海都督府/100
二迴紇汗國的建立/102
三迴紇助唐平安史之亂/103
第三節迴紇汗國後期曆史/107
一閤骨咄祿毗伽可汗堅持與唐友好/107
二迴紇王至易姓/110
三迴紇汗國的滅亡/112
第四節九姓迴紇諸部及薛延陀、黠戛斯等/117
一九姓迴紇諸部/117
二迴紇其他屬部/122
三薛延陀/124
四黠戛斯/126
第四章東北諸族/129
第一節靺鞨/129
一黑水靺鞨/129
二粟末靺鞨與渤海國/13l
第二節高麗、室韋、奚/136
一高麗/136
二室韋/141
三奚/146
第五章隋唐時期南方和西南地區諸族/150
第一節隋唐時期長沙、武陵等郡諸族/150
一隋唐時期的莫徭/151
二隋唐時期武陵五溪地區諸族/156
第二節隋唐時期嶺南諸族/159
一嶺南俚僚的分布及其生活習俗/159
二隋唐嶺南俚僚大姓豪酋/163
三隋唐對嶺南俚僚的治理/167
四隋唐時期嶺南俚僚的經濟與文化/177
五西原黃洞蠻的反唐鬥爭/182
第三節隋唐東南地區的蠻僚及流求人/184
一隋唐時期散居閩、粵、贛交界的蠻僚/184
二隋代的流求人/186
第四節隋唐時期西南地區諸族/188
一牂牁地區諸蠻/188
二南平僚及劍南諸僚/192
三隋唐時期南中諸族/193
第六章南詔國/206
第一節南詔的崛起及唐王朝支持南詔統一洱海地區/207
一南詔的崛起/207
二唐王朝支持南詔統一洱海地區/210
第二節南詔兼並爨地及聯閤吐蕃反唐/218
一南詔嚮東擴張兼並爨地/219
二南詔與唐矛盾激化及聯閤吐蕃反唐/221
第三節南詔趁唐安史之亂擴大轄區及棄蕃歸唐/226
一南詔趁唐安史之亂拓疆/226
二南詔棄蕃歸唐/229
第四節南詔的行政機構與兵製/238
一南詔王位製度/238
二南詔職官設置及職能/240
三南詔的軍事製度/245
第五節南詔的社會經濟/249
一南詔的農牧業/249
二南詔的手工業/254
三南詔的商業和對外貿易/260
四南詔社會的生産關係/262
第六節南詔的文化藝術與宗教信仰/265
一唐文化對南詔文化的影響/265
二南詔文學/267
三南詔的音樂舞蹈與繪畫、雕塑藝術/269
四南詔的宗教信仰/270
第七節南詔後期對外侵略及其滅亡/273
一南詔後期不斷發動對外侵略/273
二南詔的衰亡/278
第七章吐蕃/280
第一節吐蕃的崛起和初唐時的唐蕃關係/280
一吐蕃的崛起/280
二吐蕃王朝的建立及其與周邊的關係/286
三吐蕃王朝初期對外關係的發展和唐蕃甥舅關係的建立/293
第二節吐蕃王朝的發展/299
一鬆贊乾布統治時期的結束和噶爾傢族專政/299
二墀德祖贊親政和唐蕃第二次聯姻/311
三墀鬆德贊時期的施政措施和唐蕃關係的麯摺發展/324
第三節吐蕃王朝的衰頹與解體/340
一吐蕃王朝的衰頹/340
二吐蕃王朝的解體和奴隸庶民起義/351
第四節吐蕃王朝的經濟與宗教文化/360
一吐蕃王朝的經濟/360
二吐蕃王朝的宗教與文化/367
後記/381
再版後記/382
宋遼金時期民族史目錄
第一章契丹族/1
第一節契丹族的興起/1
一曆史淵源/1
二早期活動/4
第二節契丹國的建立和發展/9
一阿保機建契丹國/9
二契丹國的鞏固和發展/12
三契丹的社會製度/16
第三節契丹的經濟和文化/24
一社會經濟/24
二文化科學/30
三風俗習慣/37
第四節契丹與周圍諸族的關係/41
一與五代各朝的關係/41
二與北宋的關係/43
三與黨項族的關係/44
四與迴鶻等族的關係/46
第五節契丹國的滅亡/47
一契丹貴族的沒落/47
二契丹國的衰亡/48
三耶律大石與哈剌契丹/50
四遼亡後的契丹遺民/55
第二章女真族/58
第一節女真族的族源與分布/58
一族稱與族源/58
二遼代女真諸部分布/62
第二節女真族與大金國/68
一女真族的興起/68
二金王朝的建立與盛衰/72
第三節猛安謀剋製度/78
一猛安謀剋製度的形成、含義與內容/78
二猛安謀剋的發展變化與遷徙/81
三猛安謀剋的衰落/86
第四節奴隸製的興衰與封建製的確立/88
一勃極烈製度的建立與廢除/88
二漢官製的采用和奴隸解放/93
第五節女真文化/100
一大金國建立前的“舊俗”/100
二金時期的女真文化/106
第三章奚、渤海、烏古等族/113
第一節奚族/113
一奚族在遼朝的地位和活動/113
二遼時期奚族諸部及其分布/115
三金時期的奚族/116
第二節渤海族/117
一渤海與東丹國/117
二渤海人的遷徙/118
三渤海人的反遼鬥爭/119
四金代的渤海人/120
第三節烏古和敵烈/121
第四節韃靼和阻蔔/124
一韃靼/124
二阻蔔/128
第四章沙陀族/132
第一節沙陀族的興起/132
一族稱和族源/132
二沙陀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136
三沙陀族的勃興/140
第二節沙陀族的鼎盛與衰微/147
一後唐/147
二後晉/154
三後漢/158
四北漢/161
第三節沙陀族的經濟和文化/164
一社會經濟/164
二文化藝術/168
三宗教信仰和習俗/170
第五章黨項族/173
第一節黨項先世及其勃興/173
一族稱和族源/173
二遷徙及分布/176
三黨項族的興起/180
第二節黨項族的盛衰/186
一西夏國的建立/186
二西夏國的強盛/191
三西夏國的衰亡/200
第三節黨項族的經濟/204
一畜牧業/204
二農業/207
三狩獵業/209
四手工業/210
五商業/213
第四節黨項族的文化/214
一語言和文字/215
二儒學的産生與弘揚/217
三佛教的傳播與佛學的發展/219
四語言文字學/221
五文學藝術/222
六律曆/227
七風俗習慣/229
第六章迴鶻/232
第一節迴鶻的源流及其西遷/232
一源流與興起/232
二鄂爾渾迴紇汗國的興亡/235
三西遷與安西迴鶻國的建立/239
第二節甘州迴鶻/242
一甘州迴鶻的形成與立國/242
二與內地各族人民的關係/247
三經濟和文化/250
第三節高昌迴鶻/253
一名稱由來及其立國/253
二社會經濟/257
三文化習俗/262
第四節喀喇汗王朝/268
一名稱和族屬/268
二王朝史略/272
三與內地各族人民的關係/279
四社會經濟/282
五文化習俗/284
第七章吐渾、葛邏祿等族/288
第一節吐渾/288
一吐渾的曆史淵源/288
二唐末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吐渾/289
第二節葛邏祿/293
第三節樣磨、仲雲、粟特/296
一樣磨/296
二仲雲/298
三粟特/299
第八章吐蕃諸部(藏族)/302
第一節吐蕃概述/302
第二節吐蕃本部/304
一奴隸製的崩潰和封建農奴製的形成/304
二薩迦派農奴主集團/307
三帕竹噶舉派農奴主集團/309
第三節涇、渭兩水上遊的吐蕃部/310
第四節涼州六榖吐蕃部/311
第五節唃廝囉吐蕃部/313
一唃廝囉政權的幼年時代(1009~1032年)/313
二唃廝囉政權的鼎盛時代(1033~1083年)/316
三唃廝囉政權的衰落(1086~1104年)/320
第六節吐蕃諸部的宗教——喇嘛教/321
一何謂喇嘛教/321
二喇嘛教的興起和各教派的形成/324
三喇嘛教各教派的基本情況/325
第九章大理國及其治下諸民族/330
第一節大理國的建立、發展和衰亡/330
第二節大理與宋朝的臣屬關係/334
第三節大理國治下的各民族/336
一白蠻(白族)/336
二烏蠻(彝族)/339
三白衣、金齒、茫蠻(傣族)/344
四磨些蠻(納西族)/347
五和蠻(哈尼族)/349
六栗粟、施蠻、順蠻、長褌蠻(傈僳族)/352
七望蠻、撲子蠻(佤、德昂、布朗族先民)/353
八其他部落、民族/354
第十章南僚諸部(壯、布依、侗等民族)/357
第一節左、右江烏武僚(壯族)/357
一烏武僚簡析/357
二從“長其國”到“南天國”/358
三左右江流域的社會發展/364
第二節西南番諸部(布依族)/367
一何謂西南番/367
二西南番的來源及民族成分/368
三西南番的社會/368
第三節撫水州俚僚(水、侗、仫佬、毛南等民族)/369
一撫水州俚僚的來源/369
二撫水州俚僚的社會/370
三撫水州飢民武裝起義/372
第四節誠、徽州之仡僚(侗族)/373
第十一章土傢、苗、瑤、佘族先民/377
第一節溪州蠻(土傢族和苗族)/377
一溪州蠻簡析/377
二溪州彭氏與楚王馬氏的結盟/378
三溪州蠻的社會/380
第二節思州、播州蠻(苗族、土傢族)/381
第三節徭人諸部(瑤族)/384
一從“莫徭”、“徭人”到瑤族/384
二梅山徭/385
三辰州、武岡徭/387
四桂陽監——連州徭/389
第四節佘民與民(佘族)/392
第十二章黎人(黎族)和流求人、毗捨耶人(高山族)/394
第一節黎人源流及海南島行政區劃沿革/394
第二節五代兩宋時期的黎人社會/395
第三節五代兩宋時期黎漢民族關係/399
第四節宋時的流求人和毗捨耶人(高山族)/404
後記/407
再版後記/408
元代民族史目錄
第一章濛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1
第一節濛古族起源及各部的分布/1
第二節濛古各部的統一及濛古民族的形成/6
第三節濛古勢力的擴張/13
第四節忽必烈建立元朝/17
第二章元代的濛古族/25
第一節外徙與分布/25
第二節社會經濟與階級狀況/37
一社會經濟/37
二階級狀況/45
第三節文化、宗教與習俗/51
一文化/51
二宗教/63
三習俗/72
第三章元代西北民族/91
第一節元代色目人/91
一“色目人”的意義/91
二元代色目人的地位/92
三康裏、哈剌魯等色目人在文化上的建樹/98
第二節元代迴迴人/101
一“迴迴”一詞的變異/101
二迴迴人東遷/102
三迴迴人在元朝的地位/106
四迴迴人對元代科學文化的貢獻/115
五元代迴迴人的華化、信仰與習俗/123
第三節元代畏兀兒人/132
一關於“畏兀兒”的名稱/132
二畏兀兒溯源/133
三畏兀兒與濛元的關係/141
四濛元時期畏兀兒地區的經濟與文化/148
五畏兀兒人在元朝的地位與影響/154
六入居內地的畏兀兒人/162
七關於撒裏畏兀兒/166
第四節元代唐兀人/168
一唐兀與河西/168
二黨項羌與西夏建國/169
三西夏的社會經濟與文化/171
四西夏亡國與元代的河西地區/174
五入居內地的唐兀人/181
第四章元代東北民族/190
第一節濛古的經略與元朝的設製/190
一濛古的經略/190
二元朝的設製/192
第二節元代契丹人/196
一契丹源流/196
二金代的契丹人/198
三濛元時期的契丹人/200
第三節元代女真人/206
一女真族源流/206
二女真的統一與金代女真人/207
三元代的女真人/211
第四節水達達、兀者諸部、吉裏迷及骨嵬、亦裏於/218
一水達達/219
二兀者諸部/221
三吉裏迷/223
四骨嵬與亦裏於/225
第五章元代的吐蕃/228
第一節吐蕃與濛古的早期關係/228
第二節元朝對吐蕃的統治政策/235
一尊崇帝師/235
二設置宣政院/239
三籍戶與置驛/246
第三節元代吐蕃內部狀況/250
一人口分布/250
二社會組織/251
三佛教宗派/254
四吐蕃文化/263
五吐蕃婚俗與葬俗/269
六吐蕃反元起事/271
第六章元代雲南民族/273
第一節徵服與設製/273
一濛古徵服大理國/273
二元朝在雲南的設製/276
三元代雲南土官製度/279
第二節經營與開拓/284
一興修水利/284
二推行屯田/285
三設置驛傳/287
四興辦儒學/290
第三節元代雲南各民族狀況/293
一白人/293
二羅羅/301
三末些/310
四金齒百夷/313
五斡泥/323
六土僚蠻/324
七野蠻/325
八蒲蠻/326
九盧人/327
十撬人/328
十一峨昌/329
第四節雲南各民族的反元鬥爭/330
一大德年間“諸夷之亂”/333
二延祐到至順年間雲南行省的“內亂”/334
三順帝至正年間各民族的反元起義/335
第七章元代湖廣及東南沿海民族/340
第一節徵服與設製/340
一元朝的徵服/340
二元朝的設製/343
三屯田與置驛/346
第二節各民族狀況/349
一苗/349
二蕃(仲傢)/355
三峒(洞人)/356
四仡佬/358
五徭人/360
六僮人/362
七黎人/366
第三節各民族的反元鬥爭/372
一僮人黃氏、岑氏武裝抗元/372
二苗民的反元起事/374
三徭民的起義/377
四黎族人民的抗暴鬥爭/381
五佘族反抗元統治的持續鬥爭/382
再版後記/387
明代民族史目錄
第一章濛古族/1
第一節明代濛古族的分布及其政治狀況/1
一四十萬濛古(韃靼部)/2
二四萬衛拉特(瓦剌部)/3
三兀良哈三衛及科爾沁等部/5
四西北諸衛的濛古族/7
五彆失八裏和土魯番的濛古族/11
六散居明朝內地的濛古族/12
第二節濛古封建主之間的鬥爭和也先統一濛古/15
一東西濛古封建主的鬥爭/15
二也先統一濛古/18
三土木之變和也先稱汗/23
第三節達延汗統一濛古/29
一達延汗即位前的濛古政局/29
二達延汗統一濛古/32
第四節俺答汗時期濛古的發展/36
一俺答汗的崛起/36
二俺答汗的業績/38
三察哈爾部的東遷/48
第五節明末濛古的形勢/50
一明末濛古諸部/50
二林丹汗統一濛古的活動和漠南濛古歸屬後金/54
第六節明代濛古族的社會和經濟狀況/56
一社會性質和結構/56
二階級關係/60
三經濟生活/63
第七節明代濛古族的宗教和文化/74
一宗教信仰及變化/74
二文化/79
第二章滿族(女真)/90
第一節明代前期的女真各部/90
一女真各部的分布和遷徙/90
二女真各部與明朝的關係/92
第二節女真各部的社會與經濟/97
一經濟變化/97
二女真各部的社會狀況/101
第三節滿族的興起和後金的建立/103
一女真的統一和後金的建立/103
二後金與明朝的戰爭/106
第四節入關前滿族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110
一八旗製度的建立和莊園奴隸製/110
二後金嚮封建農奴製的過渡/112
三皇太極的政治改革和清朝的建立/114
第五節入關前滿族的文化和宗教/117
一滿文的創製/117
二文化教育/118
三宗教/119
第三章明代東北地區其他民族/121
第一節朝鮮族/121
第二節鄂溫剋族/122
第三節鄂倫春族/124
第四節達斡爾族/125
第五節赫哲族/126
第六節锡伯族/127
第七節吉列迷和苦夷/128
第四章迴族/131
第一節迴族的形成和發展/131
一迴族的族源/131
二明代迴族的發展/133
三明代迴族的分布/136
第二節迴族在明朝軍事、政治中的作用/138
一明代迴族將士的功業/138
二明代迴族政治傢/142
三鄭和下西洋/145
第三節明代迴族的經濟生活/147
一農牧業/147
二手工業/149
三商業/150
第四節明代迴族的反抗鬥爭/151
第五節明代迴族的文化/155
一思想傢李贄/156
二文學藝術/157
三天文曆法/160
四宗教學和經堂教育/162
第五章明代西北地區諸族/164
第一節明代的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土族和裕固族/164
一撒拉族/164
二東鄉族/168
三保安族/171
四土族/173
五裕固族/182
第二節明代的維吾爾族與哈薩剋族/187
一維吾爾族/187
二哈薩剋族/197
第六章明代南方諸族/209
第一節壯族/209
一明代壯族的族稱與分布/209
二明朝對壯區的治理/213
三土司統治區域的農奴製度/216
四明代壯族人民的反封建鬥爭和抗擊外國侵略者/218
五明代壯區的社會生産和文化生活/225
第二節明代的侗、水、仫佬、毛難等民族/232
一侗族/232
二水族/238
三仫佬族/240
四毛難族/242
第三節明代土傢族/245
一土傢族的族稱和分布/245
二明代土傢族的土司/246
三明代土傢兵/247
四明代土傢族的社會經濟和文化/249
第四節明代的瑤族和佘族/253
一瑤族/253
二佘族/263
第五節明代的黎族和高山族(東番夷)/269
一黎族/269
二高山族(東番夷)/277
第七章明代西南諸族/283
第一節明代的苗族/283
一明代苗族的分布/283
二明朝對苗區的統治/283
三明代苗族的反抗鬥爭/284
四明代苗族的社會經濟和文化/287
第二節明代的仡佬族/291
第三節明代的布依族/292
一明代布依族的族稱和分布/292
二明朝對布依族的統治/293
三明代布依族的社會經濟和文化/297
四明代布依族人民的反抗鬥爭/301
第四節明代的白族/302
一明代白族的族稱與分布/302
二明朝對白族的治理/304
三明代白族社會經濟的發展/307
四白族人民的反抗鬥爭/311
五明代白族的科學文化/313
第五節明代的彝族/315
一明代彝族的族稱和分布/315
二明朝對彝區的治理/316
三明代彝區社會經濟的發展/318
四明代彝族科技文化的發展/322
第六節明代的傣族(百夷)/324
一明代傣族的族稱和分布/324
二明朝對滇中南百夷的治理/325
三明朝對滇西百夷地區的治理及三徵麓川/326
四明代百夷地區的封建領主經濟/332
五明代百夷的文化與生活習俗/337
第七節明代雲南其他少數民族/341
一明代的納西族/341
二明代的哈尼族/348
三明代的傈僳族/352
四明代的阿昌族和景頗族/354
五明代的普米族、怒族和獨龍族/358
六明代蒲(布朗、德昂)、佤和拉祜等民族/361
第八章藏族、羌族、門巴族和珞巴族/366
第一節明代的藏族/366
一明朝對藏區的管理/366
二明代藏區封建領主製的發展/374
三明代藏區農牧業生産的發展/376
四明代藏區的商業及茶馬貿易/379
五明代藏族科學文化的發展/382
第二節明代的羌族、門巴族和珞巴族/384
一羌族/384
二門巴族/385
三珞巴族/387
再版後記/389
清代民族史目錄
第一章滿族和東北諸族/1
第一節滿族的形成/1
一滿族源流/1
二建州女真興盛和後金國建立/2
第二節滿族進入中原/6
一清軍進關/6
二統一全國/7
第三節“康乾盛世”之齣現/11
一康熙皇帝奠定盛世之基/11
二雍正時期的改革/31
三“全盛之世”齣現/41
第四節旗地的形成、發展和丈放/52
一滿族入關前的旗地/52
二順治到康熙中期的旗地/56
三康熙中期以後旗地的急劇變化/66
四旗地的丈放/70
第五節滿漢關係的發展演變/75
一八旗內漢人的滿化/75
二八旗人丁逐漸漢化/82
第六節滿族反侵略反壓迫的鬥爭/88
一清前期滿族反侵略鬥爭/88
二清後期滿族抗擊入侵之敵/90
三滿族人民反封建鬥爭/97
第七節滿族文化和風俗/103
一滿族文化/103
二滿族風俗/107
第八節東北諸族/108
一鄂溫剋族/108
二鄂倫春族/109
三達斡爾族/112
四赫哲族/113
五朝鮮族/114
第二章濛古族/115
第一節漠南濛古直隸於清/115
一漠南諸部的睦鄰關係/115
二濛古與明爭奪遼東/119
三濛、滿爭雄/122
四漠南濛古直隸於清/127
五蘇尼特部南返/130
六布爾尼反清失敗/132
第二節漠北喀爾喀濛古三部轉危為安/136
一噶爾丹打敗土謝圖汗/136
二多倫諾爾會盟/138
第三節漠西濛古準噶爾部與清朝的關係/142
一準噶爾部噶爾丹嚮清帝朝貢/142
二康熙帝親徵噶爾丹/145
三烏蘭布通之戰/148
四昭莫多之戰/150
第四節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的興衰/152
第五節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威震西北/156
一和通泊之戰清軍慘敗/156
二光顯寺額駙策淩顯雄威/160
第六節乾隆帝用兵準噶爾部/163
第七節杜爾伯特部歸附/165
第八節土爾扈特部返迴祖國/167
第九節清政府對濛古族的政策/172
一敕封和賑濟/172
二建立盟旗製度/173
三聯姻婚娶/175
四利用黃教的影響/176
第十節濛古族反侵略反剝削的鬥爭/178
一反抗外國侵略/178
二反封建鬥爭/179
第十一節濛古族的經濟、文化和習俗/183
一經濟發展/183
二文化習俗/187
第三章陝甘寜青諸族/190
第一節迴族/190
一生産建設和文化成就/190
二增強祖國統一,反對外來侵略/195
三迴族人民反封建統治的鬥爭/201
四迴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213
第二節甘肅、青海各民族/216
一撒拉族、東鄉族和保安族/216
二土族和裕固族/219
第四章新疆諸族/222
第一節維吾爾族/222
一“迴疆”遭準噶爾部蹂躪/222
二清軍平準,和卓齣牢/224
三大小和卓反清/226
四霍集占滅亡/233
五烏什維民起義/237
六設官建置,駐兵屯田/240
七張格爾叛亂/243
八新疆各族人民反抗阿古柏入侵/246
九維族社會經濟和文化習俗/249
第二節新疆哈薩剋、柯爾剋孜等族/252
一哈薩剋族/252
二柯爾剋孜族/255
三锡伯族/256
四塔吉剋族/259
五烏孜彆剋族/261
六俄羅斯族/262
七塔塔爾族/262
第五章藏族和門巴、珞巴/264
第一節藏區和清政府初建關係/264
一藏清首次通使/264
二五世達賴受清之冊封/268
三西藏新變化的開始/274
第二節西藏的政治變化/277
一第巴桑結嘉措篡權/277
二西藏的三位六世達賴喇嘛/284
三廢除第巴改設噶倫/287
四頗羅鼐封王/290
五珠爾默特那木紮勒反叛/295
第三節清政府對西藏的管轄/300
一“酌定西藏善後章程”/300
二擊敗廓爾喀入侵/304
三“欽定藏內善後章程”/308
第四節青海、四川藏區的變化/312
一平定和碩特濛古羅布藏丹津叛亂/312
二金川之役/314
第五節藏族人民反侵略鬥爭/317
第六節藏族的經濟文化和習俗/323
一社會經濟/323
二文化習俗/324
第七節門巴族和珞巴族/325
一門巴族/325
二珞巴族/328
第六章川滇彝羌諸族/330
第一節清代的彝族/330
一彝族社會狀況和人身等級/330
二清政府對彝區的政策/332
三清代彝族地區的經濟文化/335
第二節羌、哈尼等族/337
一羌族/337
二哈尼族/339
三傈僳族/341
四拉祜族/343
五納西族/344
第七章雲南白、傣諸族/346
第一節白、景頗等族/346
一白族/346
二景頗族/353
三阿昌族/354
四普米族和基諾族/355
五怒族和獨龍族/357
第二節傣、瓦等族/358
一傣族/358
二佤族、布朗族和德昂族/361
第八章黔湘等省苗侗諸族/365
第一節苗族/365
一清代苗族的社會狀況/365
二清政府對苗族的政策/366
三清代苗族人民的反封建鬥爭/372
四苗族的文化和習俗/373
第二節侗、布依等族/374
一侗族/374
二布依族/376
三水族/377
四仡佬族/378
第九章中南地區壯瑤諸族/380
第一節壯族/380
一清政府在壯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380
二壯族的經濟文化和習俗/382
三壯族反帝反封建鬥爭/383
第二節瑤、土傢等族/385
一瑤族/385
二土傢族/388
三仫佬、毛南和京族/390
第十章東南地區高山黎佘諸族/392
第一節高山族/392
一颱灣迴歸祖國/392
二高山族對颱灣開發的貢獻/399
三高山族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習俗/405
第二節佘族和黎族/411
一佘族/411
二黎族/413
再版後記/415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