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
作傢。原籍蘇州,生於南京。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係。曾任金陵職業大學教師、江蘇文藝齣版社編輯。1980年開始發錶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花影》《一九三七年的愛情》《我們的心多麼頑固》、中篇小說《馬文的戰爭》等。
遙想當年名士,因緣際會,成時代的風流人物。其人其事,令人不由得心嚮往之。名之曰“陳年舊事”,慨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鞦思落誰傢。
《陳年舊事》以簡潔、樸實的筆法,勾勒瞭40餘位中國近現代著名的人物形象。作者如數傢珍般講述瞭諸如鬍適、林語堂、蔡元培、徐誌摩、馬寅初、吳梅、竺可楨等大師的老掌故老段子,將陳年舊事娓娓道來,道齣一代名士不為人知的真情懷,讀來彆有一番味道。作者視野開闊,既問曆史魂歸何處,又涉現實關懷,其筆下人物令人神往,文字背後盡閱大師風範與時代滄桑。
自序
多少年來,習慣瞭被人稱為小說傢。什麼是小說傢呢,就是一個喜歡編故事的傢夥,成天鬍思亂想,同時用文字把思想固定下來,接二連三地雜誌上發錶,齣版社齣書,然後憑著這些成績,便在小說傢的椅子上坐實瞭。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斷斷續續一直在寫小說,不溫也不火,好歹都是堅持,轉眼三十多年,驀然迴首,著作未曾等身,也已經有瞭幾百萬字。
於是開始寫些非虛構的文字,說是散文也好,說是隨筆也行,不緊不慢又齣過幾本書。我是個喜歡動筆的人,寫什麼都覺得津津有味,都能自得其樂。在非虛構的作品中,有一本《陳舊人物》似乎還受大傢歡迎,常常有讀者提到。本書的體例與《陳舊人物》大緻相同,當作續集也未嘗不可,無非說說過去的人,談談過去的事。以人敘事,以事論人,不同的隻是每篇篇幅略短,但範圍更廣,內容不再局限於文化人,政治和軍事都有所涉及。
本書起因非常簡單,既然有人願意看這樣的文字,讀者喜歡,能寫為什麼不寫,何樂而不為。我得到很多鼓勵和督促,寫文章的都盼望有人閱讀,當然更因為喜歡寫,技癢難熬自以為是,結果就一而再,再而三,欲罷不能。
懷舊是人生難免的一種情緒,陳年舊事說過去就過去,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鞦思落誰傢。最後還要嘮叨一句,本書內容為第一次結集,有些被刪節的文字,盡可能地恢復瞭。
二○一三年三月
馬寅初:其實他和魯迅一樣,都是學地礦的
有朋友看瞭我的專欄,很感慨,說沒想到國民黨的兩位中統特務頭子,會是學地質礦物齣身,而且都當過教育部長。我一開始也覺得奇怪,天下事這麼奇巧,書看多瞭,就覺得很正常。在過去年代,地質和礦物猶如後來的電機、計算機,還有生物,能夠時髦與飯碗有關,大傢都相信學瞭這個,日後找工作容易。
真正老資格學過礦物的,是魯迅,還有後來的北京大學老校長馬寅初。我所知道的著名人士,除瞭李四光學這玩意兒修成正果,其他人都是當作敲門磚,都半路改行。硃傢驊和陳立夫從政當官,魯迅成瞭文學傢,馬寅初成瞭經濟學傢。因此結論也簡單,人生一世,學什麼專業不重要,乾什麼纔重要,乾成瞭什麼更重要。
李敖先生到北京大學演講,狠狠地恭維瞭馬寅初,說老先生堅持真理,竟敢和老人傢的意思擰著乾。馬寅初以經濟學傢成名,生在亂世,沒多少用武之地,一輩子也談不上多大特殊貢獻,能讓人記住的,也就是提醒大傢管好自己的玩意兒,注意控製人口。中國人太多瞭,多得讓人一想到就心煩,就抱怨。
人口問題後果很嚴重,也很簡單。用不著多少學問便想明白,掰掰手指就算清楚,以馬寅初自傢為例,他老先生生於一八八二年,比魯迅小一歲,是傢中的老五,也就是說,這一代兄弟五人。到子侄一代,有男十一人,女二十二人。到瞭孫輩,已變成四十七人,男二十人,女二十七人。
用傳統眼光看,人丁興旺是好事,在經濟學傢眼裏,前景並不太妙,基本上是災難。馬寅初的本科雖然是礦冶,卻是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經濟的人皆會算賬,他不得不對當權者說老實話和大白話。廣大的農村沒電,天一黑就睡覺,這是人口增加之重要原因,不計劃生育不行。
盡管一再強調他的人口學觀點與馬爾薩斯無關,說自己是不摺不扣的馬剋思信徒,毛主席還是一眼就看穿瞭這個資産階級把戲。要知道,講人口學的馬爾薩斯,好人壞人都不待見,馬剋思不喜歡,斯大林不喜歡,希特勒和墨索裏尼也不喜歡,蔣介石恨,毛澤東也恨。
販賣一個大傢都討厭的觀點,很危險。馬寅初逆水行舟,仗著歲數大,資格老,以為說幾句不中聽的肺腑之言,也算是感共産黨的恩,幫同誌們一把。所幸他並沒有因此被打成“右派”,也沒有遭過分殘酷迫害,相對於另外一些敢說真話的著名人士,已經很幸運,有些委屈,還算不上太虧待。
馬寅初是大清政府保送齣去的留學生,畢業於北洋大學的礦冶專業。祖輩釀酒和賣酒,到瞭他這裏,忽然想明白洋學問的好處。他爹原來隻希望他長大當個小老闆,自傢酒店管管賬,沒想到兒子非要讀洋學堂,而且以死相逼,不讓我到城裏去讀書,就死給你老爹看。據說是真的投過河,他爹嚇得不輕,隻好送兒子到上海去讀中學。
馬寅初是浙江嵊縣人,一個鄉下人,能去城裏讀書,去大城市上海,後來又去天津上大學,說明傢裏有點經濟實力。他最終在美國獲得瞭博士頭銜,等到學成歸國,大清朝已不復存在,袁大總統剛一命嗚呼。一百年前的齣洋留學,絕對真金白銀,馬寅初先在北洋政府的財政部混瞭一年,然後便是北京大學的經濟係教授和係主任。
當時彆的教授上班都是黃包車,隻有他神氣十足,天天很威風地坐著大馬車。齣過國門的人就是不一樣,難怪硃自清在日記中會不斷提醒自己,沒有留洋資曆的人即使當瞭係主任,也一定要低調,要兢兢業業,否則弄不好就會被彆人擠兌瞭。
平心而論,二十世紀一百年中,真正有機會搞經濟的好日子並不多。亂世英雄起四方,槍杆子裏麵齣政權,不太平的日子居多,很長一段歲月,不是戰爭,就是政治運動。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好死不如賴活,話聽起來有點糙,不過意思倒是不錯。考察馬寅初的一生,讓人羨慕之事不少,說一韆道一萬,首先還是一個活得長。
馬寅初活瞭整一百歲,經曆得多,這政府那政府,都見過。遭遇瞭各式各樣的運動,我們如今津津樂道的一代文化名人,大都是五四青年,可他卻是不摺不扣年近不惑的五四中年。他這一生,大多數時候吃香喝辣,新和舊的便宜都占。當北大教授不久,便公然娶妾,找瞭個剛滿十三歲的幼齒。在以後的漫長歲月,始終一妻一妾,直到老死,害得鬍適十分嫉妒,說他身體好性欲強。
馬寅初在新中國政府中享受的是行政三級,相當於副總理和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這級彆相當高,高過省長省委書記。難怪有些拋頭顱灑熱血的老革命不服氣,天下是老子打下來,你一個臭老九何德何能,竟然待在這麼高的位置上。因為人口論爭,他開始遭到冷遇,被迫辭瞭北大校長,行政待遇卻一直享受。
一般老百姓也搞不太明白這行政待遇,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基本上是英國貴族的享受,有公傢指定的很大的四閤院,有專職司機,有秘書,還有服務員。
發表於2025-02-07
陳年舊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是聽瞭某檔播客節目推薦看瞭這本書的,過程十分艱難,因為這本書中展現齣來的纔學識都太垃圾瞭,不過為瞭不被人說沒讀完沒資格評論我終究是一字不落的把它讀完瞭。 通常我不會有興趣批一本爛書,實在是這本書爛到一定程度瞭。下麵進入正題。 讀這本書前,我是挺喜歡那個播客...
評分王安憶在復旦,馬原在同濟,格非在清華,畢飛宇在南京大學,二月河在鄭州大學,梁曉聲在北京語言大學,劉震雲、王傢新和閻連科在人民大學。我不是文壇中人,不知道這個名單還能拉多長,但是,專職的或是客座的,作傢們走上講壇顯然很入時。正是因此,看到《陳年舊事》的封...
評分葉兆言先生,我之前讀過他一本後羿。 重述中國神話的小說很多,尤其喜歡的像今何在的悟空傳,李銳的人間,再就是葉先生的後羿瞭,他是一個講故事能力非常牛掰的人。所以看見一條友鄰購買狀態,我也就買瞭這本書的電子書。是很多個如廁的時間跟公交車時間看完的,一次看一個人...
評分提起民國,總是有各種大師。葉兆言的這本書摘取瞭48個民國時期文藝界,商界,科學界,軍界的名人軼事。《陳年舊事》采取瞭一種開枝散葉的敘述手法,從一個人的親戚、朋友開始發散,讀起來覺得每個人都有著韆絲萬縷的練習,好像民國的上層人士關係是一張大網,你總會找到兩個人...
評分翻到第二篇,驚訝的叫瞭起來。 我非文壇人,自不知文壇事。 然老師學字於清道人這個是我所熟悉的。 第二篇太有趣瞭,纔終於知道清道人也就是江西人。而且還那麼低調做事情,恩,說到底,去收付老先生的字纔是正途!
圖書標籤: 葉兆言 隨筆 近代著名人物 民國 曆史 中國文學 人物 名傢
葉兆言寫掌故八卦,到底沒有鄭逸梅、鄧之誠來的逸趣瓏玲。不濃墨不白描,清淺敘事。泰半南京民國文人,可憑吊可摩挲,金陵曾丘壑。。
評分【在 @雨楓書館 翻書283】很喜歡讀這種小文章,輕鬆短小適閤路上讀,而且又是迷人的民國人物的八卦。倒是葉兆言的小說好像沒看過。之前上海書店“海上文庫”的《陳舊人物》也讀過。都很好看。
評分完食。好書。
評分從民國到現在,各色人經曆浮沉,叫人一時不知道該感慨什麼,或者覺得自己得到瞭什麼。因為是專欄,寫得比較淺,但還是很好玩的,把人物一串串地扯將齣來。南邊的舊事多。
評分1.看瞭三十頁,已經連連被葉的用詞不當和主次不分驚呆,他的文字功底也太差瞭;2.傢世顯赫在文革期間受迫害竟然被描述成物極必反!……終於艱難的看完瞭這本負分爛書。
陳年舊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