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麦逊,原名李波,祖籍山西左权,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于四川广元,长期从事写作和英语教育工作。2007年移居美国,和太太Kimberley居威斯康星州麦迪逊。
李麦逊和他的作品被媒体广泛报道和争议。
已出版作品:
文化评论:《中国食文化批判》《口腔里的中国人》《吃垮中国》《中国食文化反思》
长篇小说:《我在北京有张床》《美国处男》《回头无岸》
杂文集:《狗眼看世界》
社会评论:《老板是靠不住的》
英语教育:《酷美语》《边玩边学》
译著:《音乐启蒙书》《音乐的力量》
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bolibo
Email: cowboylibo@gmail.com
发表于2025-01-26
舌尖下的中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当一个民族变成“吃货”(未删节版) ——我看《舌尖上的中国》兼本书序 李麦逊 来源:李麦逊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bolibo 1 今年夏天,北京几位学者朋友、素食者(清华蒋劲松、中国政法黎安等)和我联系,说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得一塌糊涂,搅得广...
评分当一个民族变成“吃货”(未删节版) ——我看《舌尖上的中国》兼本书序 李麦逊 来源:李麦逊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bolibo 1 今年夏天,北京几位学者朋友、素食者(清华蒋劲松、中国政法黎安等)和我联系,说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得一塌糊涂,搅得广...
评分一本充满偏见的书 初看此书名以为是和《舌尖上的中国》类似的美食书籍,翻开后越看越不对味,看过前几章尚且以为是揭露公款吃喝、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虽然有些小失望,但这也是不失为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爱之深,责之切”的良心。看过几章后才清楚,原来是借批判中国传...
评分当一个民族变成“吃货”(未删节版) ——我看《舌尖上的中国》兼本书序 李麦逊 来源:李麦逊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bolibo 1 今年夏天,北京几位学者朋友、素食者(清华蒋劲松、中国政法黎安等)和我联系,说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得一塌糊涂,搅得广...
评分这本书得到的好评并不多,在未看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一些书评。后来结合着这些书评来看了看这本书,发现这本书写得的确有点儿欠了,作者的观点有些偏激,让大多数的读者不太容易接受。不过抛弃这个元素不论,我还是觉得这本书很有些不错的地方,正所谓是瑕不掩瑜吧。 最开始看到...
图书标签: 食物 社会 文化 饮食 中国传统文化 ? 杂文专栏 心理学
本书是一部批判中国食文化并带有追问、自剖、忏悔、既颠覆又具建设性的独特的大众文化读本。作者经由嚣张而幽微的食文化,来梳理和探究母文化中的病灶,为国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救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的追溯、论证及结论颇具警示意味:口腔文化对味觉的片面追逐,导致了国人的饥民人格、现世感和身体化生存,并形成和他人、环境、信仰以及自我的紧张关系。作者锥心泣血地呐喊,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必须摆脱和超越口腔的囚禁。必须将“民以食为天”予以颠覆,回归到“食以民为天”,中国人才能走出“身体化生存”的精神囚笼,回归为健全的人,凝视自己,仰望星空。
李麦逊找到了研究中国人的新方法:把“吃”提升到认识论高度,作为透视中国历史的独特视角……具更长远意义的是,这部书从新角度对中国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救赎同时做出了努力,毁灭的同时给予建设,不将希望彻底窒息。《舌尖下的中国》给我的震荡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平息,它使我看到“口腔化研究”还有大片待耕耘之地。本书加上《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必然对老式的中国人研究产生冲击,这个研究是掀开新页的时候了。
——孙隆基(著名美籍历史学家)
李麦逊振聋发聩地提出:“中国人主要靠味觉认知自己,认同同类,认知世界,也是通过味觉来表达这个世界。”这一命题是能产生丰富文化研究成果的富矿。作为极具本土特色的研究课题,倘若深入下去,甚至可以像福柯的“性史”、精神病院研究那样产生出极其丰富的研究成果。
老实说,对书中一些观点不敢苟同,尤其弥漫全书反传统的激烈情绪,但即使如此,我仍要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蒋劲松(清华大学历史教授)
诚如李麦逊所言:“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必先摆脱和超越味觉的囚禁”,修身始于对口腹之欲的超越,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文明复兴从舌尖开始,素食主义救中国。从这个角度,这是一本醒世之作,是一本值得每一位追求美好良善的国人放在枕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阅读反思的自我救赎之书。
——黎安(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宗教学博士)
吃或不吃在当今中国已成两难选择。当多数人难以抵制口腹愉悦时,李麦逊以惊人的数据和感性的呼吁,试图唤起人类自身处境和出路的反思。许多人类学家如Judith Farquhar等都曾探讨过餐桌文化和政治角力,而李麦逊以知情人的视角把吃的社会、文化、政治、生态意义更推进一步。不论性别阶层,我们每人都在食物生产和消费中担任角色,对本书的阅读也许能让每个角色对“吃”有更积极的面对和担当。
——何袜皮(作家/威斯康星大学人类学博士生)
写得颇为激愤,视角不错,值得快速一阅,不过估计能惹来不少骂声吧。
评分既然标榜 批判思维和旅美写手的身份 就别复刻一个如此雷同的封面 /// 一边反思 一边讨好
评分读得时候一定要过脑子。
评分作者还没有跳出对于一件事情非黑即白的断论,也没有搞清食文化与口腹之欲的区别。只有客观地分析,才会得出理性的结论,不过看起来作者的很多观点都是编辑绑架了,很多颠覆性论点都是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销量
评分没当下美食热的反思之作,倡导素食理念和生活方式。
舌尖下的中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