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4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是周作人在辅仁大学的讲稿,薄薄一本,便理清了中国新文学的脉络。着实很羡慕当年得以听他课的学生,先生娓娓道来,言语毫不晦涩,谦逊渊博,真是令人神往。 第一章,关于文学之诸问题,首先解决了一个问题:文学是什么。在周作人看来,文学便是“用...
评分现文史老师要求读周作人。 先翻了《鬼的生长》、草木鱼虫七篇,不知道是不是总听说周作人的散文有苦味的原因,读的时候总想起来昨天喝的酽茶。我年纪还小吧,没读出什么味道来。 但是看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就觉得真的好。当然,前提是先把胡适拎出来当“靶子”。 之前看胡...
评分现文史老师要求读周作人。 先翻了《鬼的生长》、草木鱼虫七篇,不知道是不是总听说周作人的散文有苦味的原因,读的时候总想起来昨天喝的酽茶。我年纪还小吧,没读出什么味道来。 但是看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就觉得真的好。当然,前提是先把胡适拎出来当“靶子”。 之前看胡...
评分一本不足白页的小册子却勾勒出一个文学史的流变图,话语平易,仿佛和你谈心,没有一点强迫和高高在上感,却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知识和思维。看周作人所写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再看如今的一些拼凑的文学史,或者故意用生涩隐晦字眼所写的专业著作,不能不思考何谓真正的大师。
评分写白话文不容易 ——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为了接近文学,借了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这本小册子。 文章很浅显,不像正儿八经的论文,但是,我猜测,这本小册子应该是中国所有大学中文系的必读之书。作者考证了明末以来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的一些文学主张,研究了...
图书标签: 周作人 文学史 文学理论 现代文学 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史论 学术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ISBN:9787539926711,作者:周作人
周作人所谓“载道”与“言志”此消彼长的文学史观自然是有一定道理,不过更多是六经注我,左翼文学是“载道”派的,周作人自己当然是“言志”派的。
评分周作人这本小书写得很是简明扼要,他不仅提出了“言志派”和“载道派”的分异,指出了新文学运动实际上继承了明代公安派的文章风格,而且还将“言志派”和“载道派”视为此消彼长、对立统一的关系(画了一道类似于正弦函数的曲线以佐证),竟将中国文学的变迁也放在了历史循环论的大框架里。观点虽然犹可商榷,但我以为每一个想要做好文学评论的后辈都该学习周作人的表达,力争能用简单明白的语句把大道理说透,哪怕观点未必全面客观。因为这是一个学者所应具的基本功夫。如若不能,则离大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分重读,感觉把五四文学家都理解为“向往具有内在深度的个体而创作”实在是太跳跃的理解。至少对于周作人来说,他对民间文学、对通俗文学的造诣绝对强过许多摩登青年,他也绝对不是以文学本位的,不过他们确实很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但是这又有什么错呢?我这两年,太过观念先行。
评分读起来很轻松。因为时代和篇幅限制不免浅显,可当做中国文论的一段历史读。有些观点比较朴素,比如“纯文学”的概念,“文学本是宗教的一部分”,毕竟近百年前的理论。周作人秉持康德的美学观:审美无功利性——“文学和宗教性质不同在于其有无目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文学无用,只是聊(个)人以快意。(周氏兄弟的分歧:要是鲁迅,就会说,文学起源于“杭育杭育”,文学怎么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灯谜传统和八股文原来一脉相承。中文的形象性不适合发展思辨,却是滋生形式游戏的沃土。做到极致,也只是一种细工,谈不上文学。 因为文辞简朴清新,因为真诚,所以一百年后,这本小册子还是鲜活不过时。也可以当一部学术性随笔集读。 “要搞好创作须是天才,鉴赏文学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评分清晰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