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2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是周作人在辅仁大学的讲稿,薄薄一本,便理清了中国新文学的脉络。着实很羡慕当年得以听他课的学生,先生娓娓道来,言语毫不晦涩,谦逊渊博,真是令人神往。 第一章,关于文学之诸问题,首先解决了一个问题:文学是什么。在周作人看来,文学便是“用...
评分写白话文不容易 ——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为了接近文学,借了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这本小册子。 文章很浅显,不像正儿八经的论文,但是,我猜测,这本小册子应该是中国所有大学中文系的必读之书。作者考证了明末以来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的一些文学主张,研究了...
评分一本不足白页的小册子却勾勒出一个文学史的流变图,话语平易,仿佛和你谈心,没有一点强迫和高高在上感,却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知识和思维。看周作人所写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再看如今的一些拼凑的文学史,或者故意用生涩隐晦字眼所写的专业著作,不能不思考何谓真正的大师。
评分写白话文不容易 ——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为了接近文学,借了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这本小册子。 文章很浅显,不像正儿八经的论文,但是,我猜测,这本小册子应该是中国所有大学中文系的必读之书。作者考证了明末以来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的一些文学主张,研究了...
评分写白话文不容易 ——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为了接近文学,借了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这本小册子。 文章很浅显,不像正儿八经的论文,但是,我猜测,这本小册子应该是中国所有大学中文系的必读之书。作者考证了明末以来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的一些文学主张,研究了...
图书标签: 周作人 文学史 文学理论 现代文学 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史论 学术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ISBN:9787539926711,作者:周作人
启明在这本有关新文学入门式的小书中,虽然讲解得十分清晰明了,不过总体论述却略显笼统,如今看来,佐证不是很充分,或许是因为篇幅之故,显得过于单薄。然而,文中某些观点仍然不无闪光之处,给人很大的启发。例如,他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明末公安竟陵文学活动的某种延续或复现,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它也是人们对清代桐城古文及八股文的厌弃与不满而被迫生发的。此外,周作人也谈到在研究新文学运动的学术活动之前,还要对清代八股文有充分的考察与了解,如此才能对新文学的源流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与认知。
评分深入浅出地梳理了新文学和白话文运动的渊源和谱系。若放在context之下又可以当成新文学运动的历史一手资料来读。若放在周作人的生平下又能读到他的兴趣学术倾向和对新文学的态度和认识。好书。
评分以前读文学史,对周作人的文学观即不敢苟同。如今读了文章,我仍保留我的载道说。另外,百页小书,“章先生”讹为“章先王”(页9)、“塾师”讹为“垫师”(页13)、“黄遵宪”讹为“黄导宪”(页79)、“仓颉”讹为“苍颉”(页80),其他标点错误不一而足,兄弟社的编辑太不负责了。
评分读起来很轻松。因为时代和篇幅限制不免浅显,可当做中国文论的一段历史读。有些观点比较朴素,比如“纯文学”的概念,“文学本是宗教的一部分”,毕竟近百年前的理论。周作人秉持康德的美学观:审美无功利性——“文学和宗教性质不同在于其有无目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文学无用,只是聊(个)人以快意。(周氏兄弟的分歧:要是鲁迅,就会说,文学起源于“杭育杭育”,文学怎么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灯谜传统和八股文原来一脉相承。中文的形象性不适合发展思辨,却是滋生形式游戏的沃土。做到极致,也只是一种细工,谈不上文学。 因为文辞简朴清新,因为真诚,所以一百年后,这本小册子还是鲜活不过时。也可以当一部学术性随笔集读。 “要搞好创作须是天才,鉴赏文学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评分周作人的学术做得很深厚。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是他原先上课的讲稿,清晰地把新文学脉络梳理通了。很羡慕能上他课的学生,先生娓娓道来,言语毫不晦涩,谦逊渊博,令人神往。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