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言,《知识人》丛书主编,《凤凰周刊》特约撰稿人,著有《王国维与民国政治》、《革命时代的知识人》等,编有《辛亥百年:回顾与反思》、《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演讲录》等书。
康凌,上海人,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参与编辑《丘东平研究资料》,并译有《周作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选择》,文章散见《读书》、《鲁迅研究月刊》、《热风学术》、《史料与阐释》、《东吴学术》等刊。
发表于2025-01-22
海上中文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真不错,收录的大多是当下文坛的著名学者和作家,如章培恒、陈子善、陈思和、格非、毛尖、李劼等等。文风虽然不同,但从不同的个人视角回想70—90年代中文系的青春岁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字中透出的单纯而又令人温暖的师生情谊,孜孜不倦的求知冲动。
评分这本书真不错,收录的大多是当下文坛的著名学者和作家,如章培恒、陈子善、陈思和、格非、毛尖、李劼等等。文风虽然不同,但从不同的个人视角回想70—90年代中文系的青春岁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字中透出的单纯而又令人温暖的师生情谊,孜孜不倦的求知冲动。
评分这本书真不错,收录的大多是当下文坛的著名学者和作家,如章培恒、陈子善、陈思和、格非、毛尖、李劼等等。文风虽然不同,但从不同的个人视角回想70—90年代中文系的青春岁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字中透出的单纯而又令人温暖的师生情谊,孜孜不倦的求知冲动。
评分这本书真不错,收录的大多是当下文坛的著名学者和作家,如章培恒、陈子善、陈思和、格非、毛尖、李劼等等。文风虽然不同,但从不同的个人视角回想70—90年代中文系的青春岁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字中透出的单纯而又令人温暖的师生情谊,孜孜不倦的求知冲动。
评分这本书真不错,收录的大多是当下文坛的著名学者和作家,如章培恒、陈子善、陈思和、格非、毛尖、李劼等等。文风虽然不同,但从不同的个人视角回想70—90年代中文系的青春岁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字中透出的单纯而又令人温暖的师生情谊,孜孜不倦的求知冲动。
图书标签: 陈子善 章培恒 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学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中文系 随笔
《海上中文系》是一组精选的随笔集,分为复旦篇和华师大篇,主要围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大中文系而展开,多角度地展现了那个时期沪上两大中文系师生的多个面相,尤其是几位学术大家的流风余韵,进而呈现出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以及教育界、学术界的侧影。
《海上中文系》汇集了章培恒、陈思和、李辉、陈子善、格非、毛尖等诸多名家的文字,尽管风格各异,有的平实,有的华丽,但都情深意浓,尽显复旦中文系、华师大中文系两大中文系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透过先生之风,也可以感受到当时文学界、学术界的思想脉搏。
本书收集了章培恒、陈思和、李辉、王彬彬、张新颖、陈子善、格非、毛尖、李劫等诸多名家的文字,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写复旦中文系的文章比较传统,正经危坐的样子,写华师大中文系的文章却是文采风流,让人对八十年代的华师大中文系充满向往。那些先生们各有性格,透过他们可以感受到那时文学界、学术界的思想脉搏。
评分终于读到了《丽娃河上的文化幽灵》,所写的80年代的华师大真是令人无限向往。如果做个对比,曾经中北和后门文化,大概对应着闵行半条油腻的小吃街和城乡结合部卖山寨货的mall;争着传阅谈论书籍,大概对应着偌大的图书馆里却没什么人看书……大概就是生不逢时吧!
评分本周在上海游学,主要就是去复旦与华东师大听课,正巧邂逅到一本编选的回忆两所学校中文系师长与生活的集子,就带来看了。给我的感觉是:复旦的回忆文厚重,而华东师大更显轻盈;复旦更注重学术积淀与传承,华东师大则更具诗意与性情(当然,按李劼们的说法,如今已几乎荡然无存)。我不知道这些文字能否涵盖,或者说真实反映两所学校中文系各自的特质,单就这本书里体现的情况来看,我还是更对复旦有好感,这其实也透露了我对待文学的态度
评分很久以前读的了,印象中前几篇比较好,之后就不那么有感染力。
评分本周在上海游学,主要就是去复旦与华东师大听课,正巧邂逅到一本编选的回忆两所学校中文系师长与生活的集子,就带来看了。给我的感觉是:复旦的回忆文厚重,而华东师大更显轻盈;复旦更注重学术积淀与传承,华东师大则更具诗意与性情(当然,按李劼们的说法,如今已几乎荡然无存)。我不知道这些文字能否涵盖,或者说真实反映两所学校中文系各自的特质,单就这本书里体现的情况来看,我还是更对复旦有好感,这其实也透露了我对待文学的态度
海上中文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