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穆(1895—1990)
史学大家、一代通儒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6年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专著丰富,达80多种,逾1700万言。
叶 龙(1982— )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
曾任香港能仁书院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教授及所长。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
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
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一)自学成才 说起钱穆,必然该先从他的家族谈起,相传钱穆的家族是一千多年前五代时吴越国钱缪的后裔。而后钱氏多出俊秀,状元、进士、秀才不再话下,如宋代的文士钱昆、钱易兄弟俩,如明代仕者钱谦益等等。 环境的熏陶,家族氛围的渲染,致使钱氏子孙多尚读书。钱穆的父亲...
评分#皮特评书#《中国通史》,星级★★★,不推荐。钱穆老先生的课程笔记,可能是“笔记”的原因吧,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说透,读完基本没什么收获。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谜之自信,挺怕这种在史书中掺杂过多个人情感的。史书看了也不算不少,但没读过《国史大纲》,但读了这...
评分在历史的跫音里致敬 钱穆(史学大家、一代通儒)不但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还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国和中华文化。“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正如钱穆先生所言,“研...
评分 评分初学者最佳读物
评分国史大纲课堂缩编版。 钱穆式的无脑吹一粉顶十黑。
评分238页,“姚启胜”当作“姚启圣”;253页,“光绪、慈禧同日去世”存疑。整体还是不错的,就是书有点儿软。
评分有些观点较陈腐
评分国史大纲课堂缩编版。 钱穆式的无脑吹一粉顶十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