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关大眠(Damien Keown) 佛教伦理学家,生物伦理学家。目前任教于伦敦大学历史系。1977年毕业于兰卡斯特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东方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佛教伦理的本质》(1992)、《佛教与生物伦理学》(1995)、《佛学概论》(1996)、《当代佛教伦理》(2000)等。
序言作者
赖永海 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研究专长:宗教学、佛学、中国哲学。《中国佛教通史》主编,先后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宗教学概论》等学术著作十余部。
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佛陀三十五岁菩提树下顿悟得道,由于是活着得道,被称为“有生涅槃”。死的时候得道终止轮回叫“无住涅槃”。之后,佛陀开始云游四方,普渡众生。有一天,他在一片人烟稀少的荒野上走了很远的路,天快黑的时候终于见到一个破败不堪的小茅屋,小窗闪着微弱的亮光表示里面有人居...
评分在佛教的多样性和对待宗教的disillusion方面不错。但总体来说英文的佛教词汇仿佛没有中文准确。 另,文中说佛教的7个dimension 其中的legal 方面最后提到佛教的 非暴力被滥用,比如chinese government 1959年对tibet的侵略(?)致使100万人死亡。须知那个时候tibet全部人口不...
评分读了《佛学概论》,很好的佛学科普,尝试定义宗教,讲了佛陀、业与轮回、四圣谛、禅定、大乘佛教、佛教的传播等。收获很多,震惊佛教于19世纪中叶才收到西方关注,感概佛教的对信徒的弱约束,没有严格的上帝视角,佛陀只是顿悟真理。于我,佛教与禅定更多代表对未知的探索,对...
评分佛陀三十五岁菩提树下顿悟得道,由于是活着得道,被称为“有生涅槃”。死的时候得道终止轮回叫“无住涅槃”。之后,佛陀开始云游四方,普渡众生。有一天,他在一片人烟稀少的荒野上走了很远的路,天快黑的时候终于见到一个破败不堪的小茅屋,小窗闪着微弱的亮光表示里面有人居...
评分1.佛教与象 1)佛教不坚持对于上帝的信仰,根本上否认造物主的存在;与此同时,却又认可上帝以及诸神这样的超自然存在。 因此,与西方不同,东方的宗教并不须以“造物主”为宗教的定义性特征。 佛教是“非有神论宗教”。 2)宗教七维 实用性和仪式性:公众&私人的祭奠仪式,eg...
佛学在探究“人之为人”命题上蕴含着太多现代人所需的智慧。然而缘于与生俱来的思想多义性,学佛者终免不了盲人摸象吧。PS,佛学概念的中英文对照很有用。
评分佛教的世界观是六道三十一层天以及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组成的,人是凭其业即道德行为在此间轮回,但欲界之上的两个境界又好似上升一般,并且与修习的禅定之路八禅对应,行就像是性情。四圣谛应是佛教核心教义简单说即一切皆苦,苦源于欲望,苦可得解脱,解脱之路即修行。但得道后的涅槃若是至善境界,死后涅槃还好说,生时的涅槃之后便成了问题。佛陀死后教派分裂,出现大乘佛教,菩提萨捶发挥巨大作用,充当了类似基督教中基督的作用,甚至三身和弥赛亚主义观点都出现了。发展出众菩萨和阿弥陀佛的观念。禅定就是在受控方式诱导下进入的意识恍惚状态。
评分我感觉佛祖出家求法的过程, 跟我减肥的过程差不多~~, 嗯?
评分佛教的世界观是六道三十一层天以及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组成的,人是凭其业即道德行为在此间轮回,但欲界之上的两个境界又好似上升一般,并且与修习的禅定之路八禅对应,行就像是性情。四圣谛应是佛教核心教义简单说即一切皆苦,苦源于欲望,苦可得解脱,解脱之路即修行。但得道后的涅槃若是至善境界,死后涅槃还好说,生时的涅槃之后便成了问题。佛陀死后教派分裂,出现大乘佛教,菩提萨捶发挥巨大作用,充当了类似基督教中基督的作用,甚至三身和弥赛亚主义观点都出现了。发展出众菩萨和阿弥陀佛的观念。禅定就是在受控方式诱导下进入的意识恍惚状态。
评分忙里,不是偷闲。见缝插针补了点课。弥勒佛的信仰和白衣观音的信仰可惜是不会讲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