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小说仿效二三十年代电影中盛行的那种廉价三角恋爱故事,一开始就以电影为题,引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男主角欧比纳斯对影院引座员玛戈一见钟情,“着了魔似的爱看电影”的玛戈一心梦想当影星,当她确信他属于能为她“登上舞台和银幕提供条件”的阶层时,便决定与他来往。欧比纳斯为招待明星而举办的宴会,则为玛戈与昔日情人雷克斯重逢创造了机会,由此构成三角关系,直到小说以悲剧结束。
1、我看得很缓慢,慢慢记住书中出现人物的名字。我看着生活的车轮慢慢驶过,好像从窗口眺望街道一样寻常,好像中午食堂的饭菜一般普通。 可是表象之后,是欲望的挣扎和人性的淋漓展露。 书还在读。 每天工作之余,上下班的途中,翻开,看玛戈和欧比纳斯的...
评分模仿了一个发生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庸俗三角爱情故事,讲述了三十年代柏林,一个出身底层的在电影院引座的女人迷惑了一个有着高雅品位的中产阶级已婚男子,然后勾结旧情人一步步欺骗、控制男子,直至最后男子命丧女人枪下的“故事”。阅读的过程中,却找不到那种庸俗的脂粉...
评分我大概是很喜欢这本书的,节奏快,色彩鲜明,而且极其浪漫。 毫无疑问雷克斯是个另人作呕的混蛋,可以想象在那个房间里,他光着身体叼着一根狗尾巴草,跑过去戳一下欧比又跳开,欧比伸出双手兴奋的说,戈玛我的宝贝你在哪。极赋戏剧性和讽刺意味。而欧比失明后变的异常神经质,...
评分这本书写成于上世纪30年代,与当今都完全没有时空间隔的感觉,相比之下,无论是卡夫卡,加缪,或者是萨特,都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过时”了的文化的感觉。他们太精英,一旦他们所倡导的理念不再流行,他们的文学就开始让人有隔世之感。 而纳波科夫不同,他关注的是一些平常的人的...
评分纳博科夫可能是我读过的把玩语言方面最为得心应手的一位作家,他奇异的叙述手法及书内之书与书外之书的环环相套有时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创制。在他而言,一个独立的事件能够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小说,或是相反,借助语言自身固有的逻辑,就像一个陈述句生出一个从句一样简单。似乎也...
那戒指还带着余温呢
评分黑暗中的生命之光与欲念之火,纳博科夫的戏仿之作,恶俗的婚外恋与三角恋的纠缠,像极了荧幕上的狗血肥皂剧,却也可能是纳博科夫最好读、同时也最具镜头语言的一部了。虽然有种种揶揄模仿、预言暗示与色彩象征,但是其实这个悲剧的结局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即便如此,纳博科夫一贯的刻薄与嘲讽,也让这个故事多了几分趣味。
评分那戒指还带着余温呢
评分低俗的出轨人生套上纳博科夫,成了一本好看的书,最后的那段是点睛之笔
评分从情节上讲,我有一种在看直播贴的错觉。译后记里面提到的隐喻和颜色,带来一些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