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发表于2024-12-22
黑暗中的笑声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他们认为,任何邪恶的职业都会因为赚来金钱而变得圣洁起来。 2、“人生的头等大事就是填饱肚子。”这是他的基本准则——也的确是一条明确的原则。 3、人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不幸的流沙之上。那样就亵渎了生活,是一种罪过。 4、一个艺术家应当把他的美感当做唯一的指南,...
评分我作为凡事不经大脑的脑残一族的典型,在读书的时候喜欢看情节曲折到匪夷所思,内容空洞得只言片语就能概括的脑残小说。即使是很经典的作品,也被我以开端—高潮—结局的模式一口气从头看到尾,忽视掉一切细节描写和基本所有形容词性语句,仅仅跟着故事脉络急于看到结局究竟是...
评分从前,在德国柏林,有一个名叫欧比纳斯的男子。他阔绰,受人尊敬,过得挺幸福。有一天,他抛弃自己的妻子,找了一个年轻的情人。他爱那女郎,女郎却不爱他。于是,他的一生就这样给毁掉了。
评分自從最近我的心思被引入到詮釋與過度詮釋的混雜紛爭中以後, 我明顯覺察到我的言行開始趨向于一種畏首畏尾里。左右逢源肯定不是我的衷心, 所以我決心採取一種正常人的心隨我願的平淡方式來解讀大部份的事情。而非故弄玄虛或者扮演某種偏執狂的角色來施展獨創性。 舉個...
评分这本书写成于上世纪30年代,与当今都完全没有时空间隔的感觉,相比之下,无论是卡夫卡,加缪,或者是萨特,都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过时”了的文化的感觉。他们太精英,一旦他们所倡导的理念不再流行,他们的文学就开始让人有隔世之感。 而纳波科夫不同,他关注的是一些平常的人的...
图书标签: 纳博科夫 小说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美国 文学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 长篇小说
小说仿效二三十年代电影中盛行的那种廉价三角恋爱故事,一开始就以电影为题,引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男主角欧比纳斯对影院引座员玛戈一见钟情,“着了魔似的爱看电影”的玛戈一心梦想当影星,当她确信他属于能为她“登上舞台和银幕提供条件”的阶层时,便决定与他来往。欧比纳斯为招待明星而举办的宴会,则为玛戈与昔日情人雷克斯重逢创造了机会,由此构成三角关系,直到小说以悲剧结束。
已知又平庸的故事经过纳博科夫之手,还真就不一样了。
评分没说的~~爱他~~mua!(*╯3╰)
评分象征、预言不像洛丽塔那么隐晦,很清晰。几个梗也看懂了,除了后记里提到的,再补充几个:多莲娜·卡列尼娜让人想起《安娜·卡列尼娜》,雷克斯也问过多莲娜有没有读过托尔斯泰,男主与情人私奔、其女病死使得情节上本书有点类似《安》;欧比纳斯第一次遇见马戈的电影院“百眼巨人”,希腊神话里的Argus看守伊娥,可却被赫尔墨斯用歌声哄骗入睡后杀死,从而解救出伊娥(小说里则是雷克斯假装是欧比纳斯的好友,用友谊之歌使其警惕心放松,达到与马戈偷情的目的);欧比纳斯作为绘画鉴赏家,就像Argus那样依赖于视觉,他失明后也念叨着视觉是“诸感官之首”;结识马戈和雷克斯的过程,就是欧比堕入黑暗的过程(马戈是电影院领座员,在黑暗之中引导欧比,而雷克斯则像个默片演员,看着失明的欧比,在黑暗里发出无言的笑)
评分“艺术只有一个流派,天才派”
评分偶然想起两年前看的这本纳博科夫。它非常精准的写出了爱情带给一个男人的无上美好和无限沉沦,我想这世上好东西同爱情一样,都是美丽而危险的。纳博科夫总是能带人走进关于自我的那片混沌而丰饶的海洋。
黑暗中的笑声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