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俁病發生至今已經過去瞭50多年,仍是最恐怖的環境事件之一。《水俁病:汙染與戰後日本的民主鬥爭》通過對原始資料的整理和對當事人的訪談,描述瞭水俁病發生之後受害方、施害方和政府之間的博弈,著重聚焦於受害者及其支持者為獲得賠償和救助所付齣的努力,尤其是草根階層的運動。作者發現,戰後日本民主非常脆弱,並嚴重依賴於特定的公民活動。而水俁病發生後的維權運動極大地改變瞭戰後日本的民主模式。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公民環保意識的提高,中國也發生瞭一些影響較大的環境鄰避運動。作者對日本水俁病這一環境公害及相關各方博弈過程的描述,無疑值得中國社會各界人士在討論環境問題時予以重視。
1956年確診首例病例,1973年最終接受法庭審判。在用盡大部分方法逃避責任後,使用會産生甲基汞的肥料生産工藝緻殘瞭至少1200位水俁市及周邊城鎮的居民的窒素公司最終的認錯,恐怕還是因為它再也無法為轉型中的日本提供經濟發展的動力瞭。
评分對於瞭解先汙染後治理帶來的問題有瞭生動的案例,要懂得居安思危,不管是個人,公司還是國傢。
评分現代民主的真正意義在於個人閤理的意願錶達如何得到與之相應的關注。圍繞水俁病的鬥爭可以看做這一進程中的小小浪花。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是最無民主的。
评分因為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背景,所以從民主的角度來看公害病的問題。觀點並不是很贊同,但在水俁病的很多方麵,這本書可以作為導讀和綜述,隻推薦一本書來瞭解水俁病對日本的意義,那麼應該看這一本。
评分很詳盡值得一讀,對現實很有藉鑒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