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全集(第一捲)

尼采全集(第一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德】弗裏德裏希·尼采
出品人:
頁數:634
译者:楊恒達
出版時間:2013-7
價格:99.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177410
叢書系列:尼采全集
圖書標籤:
  • 尼采
  • 哲學
  • 西方哲學
  • 政治哲學
  • 德國
  • 批評
  • 德語@Friedrich_Nietzsche
  • 古希臘
  • 尼采
  • 哲學
  • 思想
  • 存在
  • 權力意誌
  • 超人
  • 悲劇
  • 自我超越
  • 意誌力
  • 個人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捲包括:《悲劇的誕生》、《不閤時宜的思考》、《1870-1873年遺作》。 《悲劇的誕生》一書的最獨特之處是對古希臘酒神現象的極端重視。 尼采立足於這種不登大雅之堂的現象,把它當作理解高雅的希臘悲劇、希臘藝術、希臘精神的鑰匙,從中提升齣一種哲學來。

作者簡介

弗裏德裏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在當代中國也許是最著名的西方哲學傢之一。尼采傳入中國至今已百年有餘,經曆過多次的“尼采熱”,影響廣泛而深遠,且經久不衰。尼采對20世紀歐美一大批重要哲學傢、思想傢産生過重大影響,進而影響到中國思想界,這當然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文化背景、人文環境、思維方式、具體的當代曆史語境等,都對尼采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具有一種特殊的需求。

尼采不同於西方傳統哲學思想傢的地方在於,他挑戰瞭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他將形而上學的局限性歸結為人的局限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要引起人們對文化問題的關注。人通過文化而掩蓋瞭人自己的局限性,將弱點美化為優點。為瞭避免人性的弱點,他用“超人”理念,用“視角論”(Perspektivismus)和係譜學的方法,來彌補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在真實性方麵的不足。尼采對人的局限性的思考可以為處於東西方文化碰撞中的當代中國思想界提供有益的藉鑒。

目錄資訊

悲劇的誕生一種自我批評的嘗試
獻給理查德•瓦格納的前言
悲劇的誕生
不閤時宜的思考
第一部分大衛•施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傢
第二部分論曆史學對生存的利弊
第三部分作為教育者的叔本華
第四部分理查德•瓦格納在拜洛伊特
1870—1873年遺稿
關於希臘悲劇的兩個公開報告
狄奧尼索斯世界觀
悲劇思想的誕生
蘇格拉底與希臘悲劇
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六個公開報告
五本未寫之書的五個前言
緻《在新帝國中》周報齣版者的一份新年賀詞
希臘人悲劇時代的哲學
論道德外意義上的真理與謊言
對德國人的警告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悲劇的誕生》 1872 《不閤時宜的考察》1873-1876一書收集瞭四篇討論當時歐洲情況的論文,尤其是有關德國的文化。(《大衛·斯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傢》《曆史對生命的利與弊》《教育傢叔本華》《理察·瓦格納在拜魯特》) 《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一部分最初於1878年齣版,尼...

評分

《悲劇的誕生》 1872 《不閤時宜的考察》1873-1876一書收集瞭四篇討論當時歐洲情況的論文,尤其是有關德國的文化。(《大衛·斯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傢》《曆史對生命的利與弊》《教育傢叔本華》《理察·瓦格納在拜魯特》) 《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一部分最初於1878年齣版,尼...

評分

《悲劇的誕生》 1872 《不閤時宜的考察》1873-1876一書收集瞭四篇討論當時歐洲情況的論文,尤其是有關德國的文化。(《大衛·斯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傢》《曆史對生命的利與弊》《教育傢叔本華》《理察·瓦格納在拜魯特》) 《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一部分最初於1878年齣版,尼...

評分

《悲劇的誕生》 1872 《不閤時宜的考察》1873-1876一書收集瞭四篇討論當時歐洲情況的論文,尤其是有關德國的文化。(《大衛·斯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傢》《曆史對生命的利與弊》《教育傢叔本華》《理察·瓦格納在拜魯特》) 《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一部分最初於1878年齣版,尼...

評分

《悲劇的誕生》 1872 《不閤時宜的考察》1873-1876一書收集瞭四篇討論當時歐洲情況的論文,尤其是有關德國的文化。(《大衛·斯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傢》《曆史對生命的利與弊》《教育傢叔本華》《理察·瓦格納在拜魯特》) 《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一部分最初於1878年齣版,尼...

用戶評價

评分

看瞭不閤時宜的沉思和部分遺稿。此時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霍布斯主義者。

评分

《不閤時宜的觀察》四聯劇可算作尼采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幾乎包含瞭他成熟期作品的所有主要思想。《悲劇的誕生》是《觀察》的完成,如同《善惡的彼岸》是《如是說》的完成。哲學與宗教的關係是根本主題,文化、教化與藝術則是切入點。二刷《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重讀這篇報告也許是對五四最好的紀念。

评分

日神 酒神 希臘人 藝術 悲劇 音樂 隻看到這些字符像彈幕一樣在我眼前一遍遍經過。 全書57萬字,一句都看不懂。恕我淺薄,完全是瘋言瘋語。

评分

譯者的翻譯水平真是忽上忽下,三顆星鼓勵你們一下

评分

楊版全集幾乎就沒有注。翻譯並不差。除瞭《誕生》及相關文章以外,不閤時宜的沉思之2和3,還有道德意義之外的真理與謊言都非常重要。特彆是這篇《道德意義以外的真理與謊言》可以看成是之後著作的一個原則性起點。至於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似乎青年尼采對巴門尼德束手無策,並沒有擺脫康德式的“眼鏡”。還有,可以看得齣隱晦的哲學人類學傾嚮和譜係學傾嚮。貫穿青年尼采思想的核心是此在的審美現象,他已經錶明即使是早期希臘的偉大哲學傢,其實也是更高級的,更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傢和立法者。“真理”這個概念,根本無法先於審美現象和藝術創造。從蘇格拉底(歐裏庇得斯)和酒神的對立——這種藝術觀究竟是受到謝林的影響還是叔本華的影響多些?——到基督和酒神的對立!世界的深淵對個體化的殘酷否定,迷醉卻狂歡,春天,在深淵裏為藝術和快樂而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