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强,1969年出生,山东滨州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2010-);中华女子学院特聘教授;明道大学客座教授(台湾)。目前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发表于2025-02-02
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当我们喝着几十块钱一杯咖啡,在星巴克或是雕刻时光的窗子朝外观望,或者憧憬着一座有阳台的大房子,可以在假期拿着一本书安逸的在桌子旁晒太阳,当我们……当我们憧憬着这些的时候,我们在憧憬什么?我们真的在憧憬这些事情本身吗? 周老师上课爱讲资本,讲消费,这...
评分日期:[2013年10月13日]版次:[GB22]版名:[社科]稿源:[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10/13/content_1949577.htm 张慧瑜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 这些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在一种静悄悄的氛围中弥散开来。一方面中国经济、国家实力在全...
评分当我们喝着几十块钱一杯咖啡,在星巴克或是雕刻时光的窗子朝外观望,或者憧憬着一座有阳台的大房子,可以在假期拿着一本书安逸的在桌子旁晒太阳,当我们……当我们憧憬着这些的时候,我们在憧憬什么?我们真的在憧憬这些事情本身吗? 周老师上课爱讲资本,讲消费,这...
评分乍一看,书名似乎有些市面上靠耸人听闻的论断哗众取宠的口水书的嫌疑。再读一下简介,干脆转晕在各种名词骇语的海洋中不辨东西。仔细读来,才发现,原来我们只是错过了作者最精华的分析过程。当我们随着作者冷静而思辨的文字,从当下的社会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并且早...
评分原以为,书中多数文章不长,有些文章已经在网上看过,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读完,可读起来才发现,除了由于我的理论背景不丰厚带来的阅读障碍,即使是那些自以为能看懂的读过的文字,也是越读越感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不可能一目十行去读的。 这种分量,不是指视野的开...
图书标签: 周志强 社会思想 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 文化 社会学 值得一读 南开 周老师的书,很想读一读
这本书汇集了近几年来作者对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个学者心路历程的写照。中国社会在飞速地改变,这改变正在重构着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让人看得见却未必看得清。技术改变生活,物质极大丰富,而我们想象生活和体验生活的方式却日渐萎缩,理想主义开始变得可笑而遥不可及。 回到现场,试图找到分裂的原点,正是作者的出发点。
“2010年有一部有趣的电影叫做《人在囧途》,里面的那个傻乎乎而充满了良好品性的人最终在飞机上——而不再是窘困的囧途中,以令人吃惊的‘老板’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在现实的层面上,到底有多少人有可能和有机会摆脱囧途踏上飞行之路呢?
而关键是,又是多少人愿意、敢于和直面这种可能性在不断被损减的境况呢?
这些年来,我们的精神不断地警惕着意识形态的训导,却能非常自觉地接受这种“浪漫主义”文化想象的喂养。
这些年来,我们只在个人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抱怨这个命运或者社会体制,却在形而上的层面不再想象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这些年来,我们原来越多地懂得心理健康,越来越多地知道心灵治疗的意义,一到假期就四处奔跑,寻找那些圣洁或者纯真的境地,却在总体上变成了只懂得一种看待生活方式的偏执狂。
如果一个人精神分裂,可以交给大夫。如果一个时代在精神分裂,那么,重走一遍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来一次自我新启蒙,或者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吧?”
作者题记
本来只想给7分,无奈又没有,尽管里边又不少力不从心的批判,但却有几篇写的还可以~虽是博客体的书,但箴言也还是有的,算是一本还不错的文化消费品了~
评分充斥着 吊诡的矛盾心理 和 中年理想的青年空壳化
评分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好好说话不装逼会死?搞文学的就应该好好去写小说和评论别人的小说才是。不要满篇错误的用一些什么“政治隐喻”“国家制衡”“大型资本”这种看起来很牛逼,其实因为其内涵不确定即使胡乱使用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词。
评分周氏文风。
评分支持一下下。
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