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键东,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岭南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发表于2025-04-22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就凭作者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至少也要赞同一声。但不能更多了。 书是偶然间得来的,本只想借阅一番。近几年,图书在宣传方面的用功大约已经颇有超过作品本身价值的趋势,在吃过几次亏之后,选择便越发小心谨慎。到了这个年纪,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要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上多少都需要...
评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部传奇传记的重生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文/严杰夫(独立书评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新版《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出世”可谓是再恰当不过。还记得1996年《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刚出版时...
评分1934年,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写道: 寅恪以谓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站了起来,...
评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部传奇传记的重生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文/严杰夫(独立书评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新版《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出世”可谓是再恰当不过。还记得1996年《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刚出版时...
评分在冷酷的现实和政治生活的肆意扭曲中,虽然可以保持人格的独立,可以每日头枕学术的梦想不闻窗外的喧嚣和熙攘,可以获得短暂的心灵上的超脱,甚至可以“夺取”精神上的胜利。然而,即使是大师也只能是在压抑中奏一曲命运的悲歌。 陈寅恪不是什么英雄,他只能是个卫道士...
图书标签: 陈寅恪 传记 知识分子 历史 独立之精神 思想史 中国文学 中国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
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
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
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详尽描绘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
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八手
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
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
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
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
在“时代与入”的一些节骨眼上,
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
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作者哪里是在写书,明明是在倾诉感情。要是能删去过多的感叹语句,就再完美不过了。
评分时隔多年,再次重读。上次电子版,这次复印本。充满激情的历史告白。
评分第一次读此书已经是十五年前了,之后陆续读过几遍,从喜欢到有所保留,再次重温,心情依然沉痛。抛开书中渲染的句子,内容大体详实,全书最后两章大可删去,留着也是狗尾续貂。共党高层对陈着实不薄,但很明显受马列教育、接受阶级斗争的青年一代,已经早已经视陈为刍狗了。陆键东这部传记,是有太史公合传之风,将陈寅恪周围的知识分子命运,写在同一部书中了。如此,书的线索就不免枝蔓,也是一病。
评分昨晚看这个一夜没关灯……《大师》系列纪录片里关于陈老的那集,显得过于单薄了。
评分作为传记而言这本书真是失败透顶无比糟糕。全书35万字总有10万字是作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抒情和排比,加上毫无逻辑的主观猜想,去掉一半字数还能稍微好看一些。能把一代大师的传记写成中学生好词好句真是殊为不易。材料的取舍也真是莫名其妙,听戏能写出十页纸真是不知所谓。真是讨厌不知道节制的文笔,假他人之命运发己身之慷慨。如果不是传主是陈寅恪我连一星也不想给。58.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