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原名《喜剧》,大约写于一三〇七年至一三二一年,通过作者与地狱、净界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迷失在了黑暗森林里的但丁,在诗人维吉尔灵魂的救护下,穿越了地狱与炼狱。 在地狱里的灵魂,带着沉重的罪孽接受严重的惩罚,在魔鬼的鞭笞之下,承受着无尽的折磨。形形色色的灵魂与鬼怪,地狱的世界是黑暗而没有希望的。然而,但丁所描写的却并非是地狱的绝望与痛苦,而是更接...
评分——《神曲·地狱》的东拉西扯 马翰如/文 鲁迅曾说过:“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说是读《神曲·炼狱篇》时,见“有些鬼魂还在把很重的石头,推上峻峭的岩壁去...
评分朱维基、田德望及国内第一部神曲全译本的王维克三位译者及版本情况分析对比:(个人推荐田德望版本,朱维基版本过早,从名词翻译和一些句式来看不太理想。) (分析内容来自网络,仅供自行参考) 《神曲》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自一位数学家之手。1934年10月,数学和物理学家王...
评分 评分因为出了修订本,所以我按这个新版本翻看了《地狱篇》前几章注释的情况,似乎并无改进。 首先,从英译本翻译的注释确实很有参考价值,由于研究水平的明显差距,英译者的注释比目前其它汉译本译者自己的注释要深刻,关注到很多西方学者的成果。但对全部翻译的注释(占了近一半...
力比天神的不朽之作。对炼狱超凡入圣的构想,千百年来哺育无数缪斯承恩人的地狱图景,还有那建立在彼时最前沿科学理性下的高维天国。作者对只有数面之缘又早早夭逝的贝阿朵莉切之感情炽烈,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真是没有几个人可以相比拟,以至于其以万世荣耀写就此书,只为成就一个实际上就他的生活来说颇为陌生的女子。我一介凡俗,无法评价这种情感,只希望自己所为不像女神所告诫作者的话:人生而幸福,若不自知,则是大罪。另,神曲世界的地平线,依稀可见一只全新的力量正在撼动已无法回头的旧世界。虽然作者本人是日渐猖獗的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反对者,但他仍然希望可以找到解决的答案,虽然这仅仅是幻象。他生前无法重塑秩序,终于及其逝世,这天国的秩序也确实再也无法重来了。吾辈后人唯有坚信:人间天国本无疆土,一切只在自己的内心。
评分《净界》第二十六篇:“我由此向上,因为不愿意长久做盲人。”读书十年,此言以蔽之
评分20161018-1113 信息量太大,估计得多次重读。
评分书最后的文章提供了不少方向性信息
评分早第二遍才能评分....译文很好读但很难细读,注太少也不是坏事……那些哲学性的片段不是诗体很难读进去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