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文学家,本各夏目金之助。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等。作品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知识阶层精神上的孤独和彷徨,揭示出现代人的乖谬命运。
《草枕》是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写"我"--一个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的忧烦,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以及在那里的所见所思所闻。作品着重描写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间穿插着大量"我"关于艺术论和美学观的独白,并比较了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这些独白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即"非人情"。所谓"非人情"是一种超越道德或人情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出世境地,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观。比如作品中的"我"认为陶渊明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便深得"非人情"三昧。因此,《草枕》与其说是一篇小说,更像是一部夏目漱石关于艺术的论著;而对山村风情的描写以及不时出现的俳句和诗词又让这部作品像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总之,《草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执着于理则锋芒毕露,沉湎于情则随波逐流,强制己见又自缚于一隅。总之,人世难居。 难居的程度越高,越想往安定的地方转移。当人们领会到走到哪里都一样难居时,诗和画便诞生了。 人世难居又没有可以转移的地方,那就只能居住于此,并尽可能让自己过得舒适一点,以不枉此生。...
评分 评分我拉开窗帘,晨光迫不及待地透入窗户,悠闲地躺在棉被上。攒着一缕缕光,无须片刻就锻造出一尊暖炉。只要是它们到达的旅次,浮尘定会欢呼雀跃。此时有风飒然而至,眼前的竹林欢愉地摇曳着。几只蜻蜓乘风色舞,有只落单的蜜蜂紧挨着纱窗左右徘徊,试图钻进来。它眼不见外头那璀...
评分 评分幻象丛生。本应作为被描摹者的「那美」似乎在无声画下这部贵族流离谈的许多破绽,她不断暗示叙事者「余」:分歧从未在他那冗长的独白中被消弭。余为她用日语念英文小说时,下沉的威尼斯、破碎的句子、消失的动词、忽来的地震、惊动伸缩的石洼春水,皆成了女子身上迷人疯癫的间隔幻象。说道“要动词作甚,这般便好!”的女子最后成了那些明灭的破绽本身。
评分非人情的旅行之说,越看越喜欢。
评分《草枕》这部短章之所以经典,不仅仅是夏目漱石隽永文字背后的悠远意境,还在于他打破了小说、散文、俳句、杂论等各类文体的界限,打通了艺术和文学的美感空间,在短短一次不经意的行旅之中,在自然的、“非人情”的天地之间,作者信手拈来,处处为诗,我们游目骋怀,句句动心。
评分这是我读到过最不一样的小说,不一样就不一样在它文字具有强烈的图像性,我们看到的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张巨型的山水画。在画的左侧有几句淡淡的诗。不但让读者观赏其画,也深陷于画中。
评分青年画家的“非人情”行旅,山路岑寂,云烟飞动,孤村温泉,春宵花影,天涯孤客眼前目下的种种山村风情,甚至山村中的老妪、禅师、剃头师傅、温泉疗养所的姑娘与老人等等,皆是作为某种触机而存在,画家借此来思索探究诗境与画境、美与艺术、出世与入世,一颗空寂的心于此寻求超脱。写景、诗词均很美,“独坐只无语,方寸认微光”,此中的幽静很是动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