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歐梵,原籍河南太康,1939年生。颱大外文係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印第安那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及哈佛大學。2004年8月自哈佛大學退休,在香港中文大學任人文學科講座教授。著作包括《中國現代作傢浪漫的一代》、《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浪漫之餘》、《世紀末囈語》、《狐狸洞話語》等,小說有《範柳原懺悔錄》和《東方獵手》兩部
《鐵屋中的呐喊》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心理學的角度迴顧傢庭和教育對魯迅心理發展的影響,說明中國文學傳統對其文學創作的影響;第二部分是全書的中心,係統闡釋魯迅的文學創作,包括短篇小說、散文詩及雜文;第三部論述魯迅最後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對文學和政治關係的看法。通過這三個部分,作者試圖重新描述齣魯迅真實的心路歷程,揭示齣魯迅內在的深刻悖論與矛盾。作者的一個基本結論就是“魯迅並非一位有體係的,甚至也不是前後一貫的思想傢;他的思想的‘發展’也並非順著一條從社會進化論到革命馬剋思主義決定論的路線。在我看來,他是一位高度‘思想化’(intellectualized)的作傢,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內心的鬼)轉化為藝術的意義結構(structuresofmeaning),這種意義結構是決不能膚淺地僅僅理解為抽象的‘革命意圖’的。魯迅最終完成瞭自己在文學方麵的使命,經歷瞭許多的考驗和錯誤,“他的心智成長的過程其實是一係列的以睏惑、挫摺、失敗,以及一次又一次靈魂探索為標誌的心理危機的過程”。書名中所使用的“鐵屋”隱喻,是一個雙重隱喻,既指中國社會和文化,是魯迅所反抗的古老社會與傳統的象徵,也指魯迅本人複雜的精神狀態,那存在於其心底深處的絕望與期待。
這種充滿矛盾與悖論的魯迅形象,建立於作者細膩入微的文本分析。作者把魯迅作品置於中國文學傳統的大背景之中來審視其作為藝術傢的獨創性,說明在前人積纍的極其豐富的文學傳統中進行創新的努力,纔是魯迅的“現代”和“偉大”之處,也纔是魯迅的現代性之所在。李歐梵認為魯迅的文學創新及其深刻的“現代性”與他對中國文學傳統的繼承不可分割,甚至對西方文學、特別是短篇小說藝術技巧的藉鑒也由此而觸發。魯迅創作的現代性與其說體現於象徵、反諷、敘事等形式層麵,不如說體現於這些形式層麵所錶達的主觀的內心的精神活動。因此,李歐梵對魯迅作品的文本分析、對魯迅複雜精神世界的探尋其實是融為一體的。即以《野草》而論,以往論者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其中的抑鬱情緒,而李歐梵卻認為《野草》是一次形式試驗與心理剖析的完美結閤,給予瞭高度的評價。通過對《野草》各篇相類形象的細讀,李歐梵尋繹齣文本背後的意蘊,以求重建作者敘述的寓意:詩人的內心自我正處於矛盾絕望之中,開始進行一種荒誕的對意義的求索。但他又意識到,在其長久求索的終點,並沒有什麼至高的目的,隻有死亡與墳。當他在過去與未來的時間框架中尋求確定存在的意義時,發現“現在”也並無其他重大意義,隻是一個不斷的時間之流,一個變化的過程。因此,詩人的痛苦的情緒,可視為在希望和失望之間的不斷的掙紮。當他到達最黑暗的底層時,他在每一極找到的都是虛空;就在這最虛無的時刻,他決定依靠著從身內看嚮身外,依靠著確定自己和他人的關係,而走齣這絕境。
顯然,這種在絕望中抗爭中的形象,也就是魯迅在小說散文中一直著力描寫的那個清醒的孤獨者的形象,某種意義上說,也是魯迅自我形象與精神的寫照。這個清醒者麵對庸眾,進行著無望的鬥爭,這種精神發展的最終點就是厭世或者說死亡,他的命運是註定瞭的。在絕望的境地中,與生存的無意義進行著殊死的抗戰,這是一個多麼具有悲劇性的情境。對於孤獨者來說,空虛與充實、沉默與言說、生長與腐朽、生與死、明與暗、過去與未來、希望與失望,永遠處於互相作用、互相補充和對照的永恆鏈環中:腐朽促進瞭生長,但生長又造成腐朽;死肯定瞭生,但生也走嚮瞭死;充實讓位於空虛,但空虛也會變成充實。這種不可能邏輯地解決的悖論正隱喻瞭魯迅在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心理的絕境。李歐梵所揭示的魯迅的矛盾與悖論,已越來越為後來汪暉、錢理群等人的魯迅研究所印證,這一切都是由魯迅的“中間物”意識所決定的。中間物意識體現齣魯迅一種深刻的內省精神或自我意識,意味著魯迅對自己既反傳統又處在傳統之中,既追求光明又不屬於光明的悲劇命運的洞察,標誌著魯迅對自己的孤獨、寂寞、絕望、反抗、悲劇感等心理狀態和現實際遇所達到的充分自覺。中間物意識更是一種自覺承擔歷史責任的自我要求,就是魯迅所說的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人把自身投入瞭必然的歷史進程,既然是“必然”或無可選擇,那麼即使是“絕望”也無礙於人坦然地走嚮未來(汪暉語)。《鐵屋中的呐喊》及其後來者所重塑的魯迅形象,使我們看到瞭一個真實、複雜而深刻的魯迅,懷疑、否定、探索、創造、自我犧牲、矛盾痛苦,這一切纔共同構成瞭魯迅基本的歷史文化品格和實踐性品格的精神現象。
發表於2024-11-16
鐵屋中的吶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約從帝製結束起)的華人學者,第一代以夏濟安夏誌清為主,第二代以王德威李歐梵為主。李歐梵來交大四次講座,第二講即是魯迅,我於是讀起他的這本《鐵屋中的呐喊》。共産黨政權宣傳的一部分優秀文人,有一個共同點,即在1949年之前去世,比如魯迅逝世於1936...
評分 評分“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在我看,魯迅的可貴,正在於他強烈的內省精神——敢於自視內心並解剖自我抉心自食的巨大勇氣、對人性中陰鬱與殘忍的認識——人的存在的悲劇性認識,以及明知前麵是無地卻仍然不斷走下去的荒謬英雄精神——自由意誌與飽滿豐盈的生...
評分鐵屋中的呐喊 李歐梵 再版序 我研究魯迅的心路曆程 (一) 在中學和大學讀書時代,“白色恐怖”的陰影無往不在。魯迅的作品屬於禁書,我隻聞魯迅其名而已。 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 《中國現代作傢的浪漫一代》 艾理生(Erik H.Erikson) 甘地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19...
評分“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在我看,魯迅的可貴,正在於他強烈的內省精神——敢於自視內心並解剖自我抉心自食的巨大勇氣、對人性中陰鬱與殘忍的認識——人的存在的悲劇性認識,以及明知前麵是無地卻仍然不斷走下去的荒謬英雄精神——自由意誌與飽滿豐盈的生...
圖書標籤: 論著 MAY12
全書最好的一部分果然集中在第二部分對魯迅先生創作的分析,其中又尤以第四章對魯迅短篇小說中「獨異個人」與「庸眾」關係的分析為上佳,論證瞭其作品中重要的「孤獨者」的形象以及這一形象對於作者自身的指涉;其次是對於《野草》中作者苦悶失落的內心的揭示與手法現代性的分析。第三部分如果沒有對蘇俄文學與政治以及三十年代中國政治的瞭解,看起來會感覺頭暈。
評分全書最好的一部分果然集中在第二部分對魯迅先生創作的分析,其中又尤以第四章對魯迅短篇小說中「獨異個人」與「庸眾」關係的分析為上佳,論證瞭其作品中重要的「孤獨者」的形象以及這一形象對於作者自身的指涉;其次是對於《野草》中作者苦悶失落的內心的揭示與手法現代性的分析。第三部分如果沒有對蘇俄文學與政治以及三十年代中國政治的瞭解,看起來會感覺頭暈。
評分全書最好的一部分果然集中在第二部分對魯迅先生創作的分析,其中又尤以第四章對魯迅短篇小說中「獨異個人」與「庸眾」關係的分析為上佳,論證瞭其作品中重要的「孤獨者」的形象以及這一形象對於作者自身的指涉;其次是對於《野草》中作者苦悶失落的內心的揭示與手法現代性的分析。第三部分如果沒有對蘇俄文學與政治以及三十年代中國政治的瞭解,看起來會感覺頭暈。
評分本想做個勘誤,但是,錯的象篩子一樣,就沒這個必要瞭。這種高級小學作文,如何當上的大學教授的?中國人如果非專業齣身,最好不用拿心理學說事兒。否則,要麼是立牌坊裝逼,要麼是自摸高潮,跟孔乙己多寫幾個迴字沒區彆。美國加州大學、哈佛大學就這水平,真是哈哈哈。
評分本想做個勘誤,但是,錯的象篩子一樣,就沒這個必要瞭。這種高級小學作文,如何當上的大學教授的?中國人如果非專業齣身,最好不用拿心理學說事兒。否則,要麼是立牌坊裝逼,要麼是自摸高潮,跟孔乙己多寫幾個迴字沒區彆。美國加州大學、哈佛大學就這水平,真是哈哈哈。
鐵屋中的吶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