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姆·托宾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东南部一个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家庭,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两个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先后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他的最新作品是长篇小说《诺拉·韦伯斯特》(2014)。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他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
托宾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得克萨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创意写作。目前,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在纽约和都柏林两地居住。
托宾是目前国际文坛非常活跃的作家,国际影响很大。
托宾多次访问中国,曾作为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参加上海书展,为中国读者和媒体熟悉
获得王安忆、毕飞宇、苏童、张悦然、周嘉宁、任晓雯、陶立夏等众多中国作家推荐
1895年,已被后辈作家称为“大师”的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梦想以一部戏剧征服伦敦。然而,他的第一部戏《盖·多姆维尔》首演即告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下,亨利接受了爱尔兰贵族的邀请,在酒宴歌席中品味他人到中年的困顿,舔舐内心深处的创伤。
《大师》就从这里开始,一直写到一八九九年他的兄长威廉·詹姆斯去拉伊小镇探望他。在这四年里,他的生活相对平静,心底却波澜起伏。他时常怀恋他生命中重要的过客,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他作品和灵魂中留下印痕;他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困顿不安;他回想自己的家庭、亲人对他人生的影响;他渴求温暖和慰藉,却刻意与人保持距离;他希望创造传世杰作,却时时遭逢绝望……这是亨利一生至关重要的心理转折点。
在托宾的同情而温婉的笔下,亨利·詹姆斯这位心理写作大师展示了他纤敏易感之心的横剖面,这正是他零落异乡、孤独一生的缩影。
因写作而枯萎的心 亨利•詹姆斯是著名的作家,而我第一次知道他是读梁文道的《我执》,那篇《没有心的男人》讲的就是他的故事。“想象一个男人生来就少了一颗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礼,但就是没有那颗心”,写下这句话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位女作家康斯坦斯•芬妮摩。 ...
评分 评分最近看了本书,主人公的名字叫Henry。 所谓伤害,究竟是直截了当的刺痛,还是转而避之的冷淡更厉害呢? 说的正直一点,Henry认识了一位文采风流志趣相近的女子。 时髦一点,Henry和一个女人搞上了暧昧。 他们同住佛罗伦萨的山间别墅,再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他们同游英国乡村...
评分对于科尔姆•托宾而言,《大师》其实称得上是一部“野心之作”。我们常常说,同样是书写者,“小说家”总要比“历史学家”更容易出彩,是因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一个故事,不受任何限制。但以真实人物的故事为蓝本的小说,显然是主动放弃了“随心所欲”这一优势。更惊人...
2016年已读021:科尔姆·托宾笔下人到中年的亨利·詹姆斯是一个孤独的创作者与局外人,他就像是一个矛盾体,一面是退守内心、怡然自得的静默与满足,一面是浪迹萍踪的孤立无援、精疲力尽;一面像是固若金汤的城池,将所有人都无情地隔绝于自己的生活之外,一面却精心衡量他们的每一句话,盘算着该怎么利用,该怎样营养自己的作品。他系于笔端的生命体验,不仅是自己的,更是他认识的每一个人的。那些带着痛苦与历历细节而来的回忆、那些处处遭遇失望的当下,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他的笔下获得重生、永恒。书中那些“想碰触又缩回手”的同性之爱,如此低回宛转,让我们觉得那或许不是亨利·詹姆斯,那简直就应该是科尔姆·托宾本人。
评分大师以自身的体验饲育小说,他有欲望、期待和痛苦,同时又旁观自身,而托宾又以优雅恬淡的笔触写他。托宾像是秉烛的侍者带我们走入大师的心中,那些微弱的光中,能照见亨利·詹姆斯的内心,敏感、纤细,又暗潮涌动。
评分终其一生的漂泊与惶恐在行将枯萎的岁月仍然牢牢地将作家桎梏。戛然而逝的爱慕,破碎分离的家庭,永远不能从属的异乡感让这位敏感的大师永远与现实和自己潜意识里的渴望主动保持着客观的距离。回忆中的影像与声音并未消逝,而是在作家笔下的艺术创作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过去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写作流畅而富有韵味;读完你一定会同时爱上这两位作家!
评分捕捉另一个作家灵感的来源无论如何是冒险的,一不小心就暴露自己。反而感受到托宾收集素材转化小说的过程。而他又如此迂回,明明切入内心,又旋即转身,不让我们沾染亨利詹姆斯的情感偏向,迷魂阵不少。有极好的个别章节,有些谜语永不解开,别墅与超验想起女作家默多克,海风吹过来,是十九世纪的潮湿。确与nora的时间感完全不一样。
评分Masterpiec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