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茲比格涅夫•赫貝特,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齣生於利沃夫,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華沙去世。波蘭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傢、劇作傢。赫貝特的創作題材廣泛,既涉及歐洲古典文明的內容,也涉及對二戰災難的反思,更有對二戰後波蘭社會的批判與反抗。其創作的“科吉托先生”係列詩歌社會反響巨大。赫貝特本人曾獲得波蘭白鷹勛章以及二十餘個文學奬項,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世界近四十種語言齣版。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赫貝特曾是諾貝爾文學奬的重要候選人之一。
赫貝特是波蘭大師級詩人,是諾貝爾文學奬的重要候選人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世界近四十種語言齣版, 獲得波蘭白鷹勛章以及二十餘個文學奬項。本書是詩人研究歐洲文化三部麯中的第一部,曆經三年多問世;是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遊曆歐洲,對歐洲尤其是法國和意大利的建築、美術、宗教進行尋幽探勝的成果。書中糅閤瞭曆史、哲學、藝術、文學等各方麵的知識元素。作者信馬由繮厚積薄發,對筆下的每一處遺址、每一個景緻、每一個人物、每一件史實,都進行瞭精神和現實的深度交叉造訪、探尋和寫作,為我們呈上瞭一部歐洲的人類文明進化史,其中涉及法國的遠古洞窟壁畫、古希臘神廟、法國和意大利的古城、教堂的修建及其建築藝術、一係列畫傢及畫作,信息量大,富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和藝術內涵;《基督教阿爾比派、宗教裁判官和遊吟詩人》和《為聖殿騎士團辯護》兩篇無關藝術,均是講述歐洲宗教派性鬥爭的長篇隨筆,透露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言之灼灼,理據相依,充滿個人洞見和思想的智慧。
特彆喜歡這套書,想有空搞長評的那種喜歡。和希尼那本三十年文選裏看到的轉譯本相比偏差大,流失多,評論區已陷入對譯者的痛斥和偏低評分。雖然讀起來稍有點磕絆,但譯本還算可以接受吧。刷新我對赫貝特印象的第一本,之前隻看到幾首詩時,隻感覺古典學修養好強、明淨的自我剋製中的極端殘酷之類的。沒有想到他的喜劇質,語調可愛,但這本還不是最放得開的,因為莊重的嘲諷還是很多。暴言一下:我覺得赫貝特的喜劇質來源於現代性和對現實價值的自願讓步。
评分讀起來很舒服
评分這本好好,給所有被消滅的異端和少數派的素描,被燒的總是沒有名字的人,曆史的花壇底下全是受難者的骨灰。能看齣來為啥他那麼喜歡寫孤城,寫保衛者的堅持和絕望。曆史的東西真是個素材庫,能看到好多現在的東西在過去重復地發生。
评分著者的文學、繪畫、建築、哲學、工程、語言、曆史、宗教等修養太深厚瞭,遊記裏的隨隨便便就引用,各種解說信手拈來,自己寫得個津津有味。恰好這些都是我的盲點,看得兩眼一黑,産生一種原來我真的是個文盲的感覺。把書蓋起來,《花園裏的野蠻人》,你看,連書名都自帶嘲諷,可見著者功力的厲害瞭。 但其實拋開雜念,認真點看,寫得其實是很不錯的,一點兒也不亞於《人類群星閃耀時》,有篇寫最(這個最字書裏有特意的解說,加分)愛的畫傢,可一窺其寫傳記的功力。 還有細節,吃飯喝酒住宿,偶爾也吟兩句詩歌,雖然窮遊怎地也要去心裏想去的地方,即便請導遊,是個很有意思又活生生的人呀,他有貴族的氣質,但生活裏就是個樸素的環遊者呀!
评分跟英譯文對照,有些欠準確,不過還是很流暢的,尤其是注釋部分,比易麗君那本好,但比不上趙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