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彼得·盖伊(1923—2015),美国文化史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德裔犹太人,耶鲁大学斯特林荣休教授,曾任纽约公共图书馆学者与作家中心主任。

盖伊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和史学家之一,一生著有超过25本著作,《伏尔泰的政治》《启蒙时代》《魏玛文化》《布尔乔亚经验》等等作品奠定了他在同时代历史学者中的重要地位。盖伊的研究主题涉及中产阶级、启蒙运动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其中,现代主义是他长久以来一直充满浓厚兴趣的议题。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 彼得·盖伊
出品人:
页数:465
译者:骆守怡
出版时间:2017-1
价格:6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5263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现代主义 
  • 艺术史 
  • 艺术 
  • 文化史 
  • 彼得·盖伊 
  • 文学理论 
  • 思想史 
  • 现代性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小说、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建筑、设计、电影,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皆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颠覆。两百多年来,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们仍深刻影响着我们今日的文化生活。

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他以波德莱尔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研究揭开序幕,追溯了现代主义最初如何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于巴黎。随后,马尔克斯的小说、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盖瑞的建筑等轮番出场,盖伊在书中将它们或相互比较,或相互融汇,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近来读完了《现代主义:异端的诱惑》,作者是美国文化史家彼得·盖伊。他一生笔耕不辍,还著有《弗洛伊德传》和《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等。盖伊细数了一串耀眼的人名,涉及绘画与雕塑、小说与诗歌、音乐与舞蹈、建筑与设计、戏剧与电影等。行文飘逸,旁征博引,史料、轶事、...  

评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2017年8月28日) 文/俞耕耘 从《启蒙时代》、《魏玛文化》到《布尔乔亚经验》,彼得·盖伊就像伟大的“航拍师”,总能给一个精神时代绘制完美的“鸟瞰图”。作为美国声名卓著的文化史家,他尤擅捕捉时代里的阶层意识,在精神气象里呈现生活风貌。你既不会...  

评分

“现代主义”的赞美诗与挽歌 评彼得-盖伊的《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赵松 自从“现代主义”变成诸多现代文学史、艺术史乃至社会文化史中的高频词,它就跟陈列在欧美各大美术馆里的现代经典之作一样,早已变成神圣而又遥远的符号。无论如何,在常人眼中,它要么是...  

评分

既有人问了我什么是艺术之后,我谦卑而满怀敬意地欣赏了杜尚的《泉》,一时感觉就像是来到了入冬的济南—在灰黄色的霾中既看不清又寸步难行…… 所谓《泉》其实就是一个陶瓷小便池,而且只是从商店买来,并冠以《泉》的名字而已。这个现成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  

评分

既有人问了我什么是艺术之后,我谦卑而满怀敬意地欣赏了杜尚的《泉》,一时感觉就像是来到了入冬的济南—在灰黄色的霾中既看不清又寸步难行…… 所谓《泉》其实就是一个陶瓷小便池,而且只是从商店买来,并冠以《泉》的名字而已。这个现成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  

用户评价

评分

说现代主义有两个首都:巴黎和维也纳,确实是不为过的。但对于我这个巴黎视角读者,本书作者日耳曼母语的背景是否有偏颇暂且不论,但巴黎部分多少是失之疏略。不过对于大陆,可能正好弥补了大家了解相对少的维也纳部分。作为概论,本书能把各类艺术都汇集在内,还是很了不起。

评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些浪费这么好的装帧和纸张。盖伊以最不现代主义的方式撰写了一部现代主义史,他一个旁观者,确切地说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个回溯者。问题是,那个被称之为现代主义的东西已经彻底沦为历史了吗?以至于在历史学的全景式论述中,除了一堆大多已经知悉的素材和故事的集合,再也说不出哪怕一点新的东西?但又不能说他没有任何偏见而只是基础的展示,比如对犹太人的(过度?)关注,又比如宣称现代主义仰赖的不是哲学而是心理学,从而得以将弗洛伊德视作现代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基石。将对内心的关注列为现代主义的特质之一也不是不行,但很容易狭隘化。异端则被视为另一特质,因为他不区分先锋派的现代主义,当然也有足够的理由,但不区分最大的问题是导致最后宣布现代主义已死,现代主义只是一个时期,当然会过去,但先锋和反叛却不会。

评分

盖伊是跨界杂食阅读的典范。

评分

唉,请Peter Gay不要再执迷于这种又厚又水的大部头了,对现代主义所谓“全景式的解读”显得如此业余和机械。没有一个灵魂般的核心观念提纲掣领,只是用教科书式的笔法分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几方面的现代主义成就,点缀一点陈旧的评断和无聊的八卦。有一些观点甚至是武断和可疑的,比如对现代主义者“自恋式”心理状态的描绘,这并不具有个殊性,也并不能标识出现代主义的特点,从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开始,思维向内转的过程已经开始了,重要的是描绘出为什么“向内转”,盖伊始终没有抓住核心的问题:人类认识论与理解论在近代的巨大变化。对中产阶级的辩护倒是一以贯之的,《感官的教育》里他试图通过揭露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性爱日记来推翻人们对于中产阶级性压抑的传统认识,本书中则暗戳戳地表示,攻击中产阶级的福楼拜等人是在胡扯。

评分

偏见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