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于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学位。随即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芝加哥大学聘请主持该校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并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并任该校东亚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的研究和策展领域包括古代和当代两方面。在当代美术中,他在出国后于80年代初、中叶在哈佛大学为当时刚刚进入国际艺坛的十几个中国艺术家举办了个展和群展,展览者包括陈丹青、张宏图、罗中立、李华生、裘德树、翁如兰、木心等。近十年来他更将当代艺术作为主攻方向,致立提高国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强国内外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之间的联系。于1998年在美国策划了大型巡回展览“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并出版同名著作,试图把对中国当代美术的介绍和研究从“潮流”转向“个人”。2000年他策划了具有实验性的“关于展览的展览”一一“取缔: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并出版专著讨论展览的社会作用以及和政治、经济的关系。近三年策划的大型展览包括“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2,广州),“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纽约、芝加哥、伦敦、柏林等地),和“‘美’的协商”(2005,柏林)。每个展览都提出了特定的有关展览模式的问题。配合这些展览所出版的书籍和图录,以及其他有关当代中国艺术的著作都已成为国际上研究当代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推动对艺术家做严肃的个案研究和相关展览的同时(徐冰《烟草计划:上海》、宋冬《物尽其用》、张大力《升华》等),2005年在中国深圳策划“翻译与视觉文化国际研讨会”。参与策划了2006年光州双年展等大型展览,对亚洲和全球当代艺术的关系等敏感问题提出看法。
发表于2024-11-21
黄泉下的美术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巫鸿先生在《黄泉下的美术》前言中提及,研究墓葬美术主要有两种方法。方法一,为集中考察墓葬的准备和建造过程,死亡到入葬的一系列丧葬仪式。包括给死者遗体穿衣(小殓)和入棺(大殓)的礼仪,也包括设置牺牲和陈列随葬品。礼仪活动的场所逐步从死者的家里转移至墓地。对这...
评分巫鸿先生在《黄泉下的美术》前言中提及,研究墓葬美术主要有两种方法。方法一,为集中考察墓葬的准备和建造过程,死亡到入葬的一系列丧葬仪式。包括给死者遗体穿衣(小殓)和入棺(大殓)的礼仪,也包括设置牺牲和陈列随葬品。礼仪活动的场所逐步从死者的家里转移至墓地。对这...
评分这本书试图将墓葬艺术还原至其本来功用。着眼于作为空间结构的墓葬,揭示墓葬设计、装饰和随葬品的潜在逻辑,将其解释为社会关系、历史和记忆、宇宙论以及宗教信仰的表现。因为建墓的目的就是将死者和墓内的随葬品“藏”于人类视野之外。而且因为墓葬的“不详”,在古代...
评分“不被观赏”,是墓葬艺术的初始设定,但此语只是对生者而发。巫鸿先生认为,对于洛阳金谷园新莽墓前室顶部有着卷云纹装饰的“天图”,“只有一个人躺在地上才能看到整幅构图,这或许也正是这一壁画应该被观看的方式”。 死者“真实”的歆享方式及其身后意愿,生人无从得知,...
评分需要记上一笔: 因为正在协助筹备由巫鸿老师发起和主持的“第二届墓葬美术国际研讨会”,对这方面的学术问题多有所关注。 前两天恰和伦敦大学考古系的Lukas Nickel教授(也是应邀到会的专家)谈起这个话题,我们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即,“墓葬美术”这...
图书标签: 巫鸿 考古 艺术 墓葬 美术史 艺术史 历史 考古学
"“我对“墓葬”这个题目的选择有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墓葬文化在古代东亚,特别是古代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持续发展的历史,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二是在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墓葬传统不但锻造出了一套独特的视觉语汇和形象思维方式,同时也发展出一套与本土宗教、伦理,特别是和中国人生死观和孝道思想息息相关的概念系统。……三是墓葬艺术还没有像书画、青铜、陶瓷或佛教美术那样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形成一个“专门领域”或“亚学科”,发展出处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
本书的目的不是根据年代顺序呈现出中国墓葬艺术的发展史,也不是要对目前中国版图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类型以及地域性丧葬实践进行全面综述,而是描述和分析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许多个案。这些案例一方面意在表现中国墓葬艺术的无比漫长和惊人丰富的内涵——这其实是中国艺术中最为漫长和持久的一个艺术传统,同时也将回答我最初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因素界定了我们称为“中国墓葬”的艺术和建筑传统?”
— 巫 鸿"
门外汉读了就觉得好看,获得不少看待墓葬艺术的启发,以后逛博物馆或许就不是光走马观花了。虽然如此,仍然觉得古代墓葬是个十分神秘的存在,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
评分20190430:4星 作者从空间性、物质性以及时间性三个概念维度来阐释墓葬这种自我封闭和自给自足式的艺术和建筑传统,并佐以大量的个案来加以说明作者的“墓葬并非为死后世界提供一个完整的哲学答案,而是由尽可能取悦死者的愿望所激发产生”的观点。总结全书以及墓葬的实例,可分为以下三种:马王堆一号汉墓代表了地下家园的建造方式,指出墓葬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椁墓和室墓并各有其装饰特点;满城一号汉墓则代表了墓葬空间的变换和材料的改变;而宣化张氏墓地中的张文藻墓则在视觉上将两者结合起来,融合了各种不同的艺术方式,使墓葬这种方式真正成为地下世界的时空统一体,从而达成了它千年不衰的生命力。 中国人讲究“事死如事生”,这也是墓葬艺术一直长盛不衰并影响着中国人的礼制建筑和艺术文化的原因吧。
评分逻辑结构从容潇洒 内容也丰富 对于门外汉足够足够了
评分非常喜欢,豁然开朗的感觉。没有提及黄杨题凑。
评分个人观点研究特色鲜明 所以有很多部分无法苟同或者被说服 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独辟蹊径十分有趣 语言又通俗易懂 谁说死亡是终点 智慧的古人向我们展示了黄泉界有多么有趣神奇
黄泉下的美术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