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196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博士,现任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部终身教授,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同时介入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展览策划。主要著作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1989);《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1995);《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1996);《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2005)等。
《武梁祠》为巫鸿教授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扛鼎之作,曾获美国汉学著作的最高荣誉——由全美亚洲研究学会(AAS)颁发的李文森奖(Levenson Prize)。作者融合东西方学术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角度,通过对佛教流行于中国之前一处最重要的石刻画像遗存“武梁祠”的全面描述和分析,梳理了近千年来中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诸多解读汉代画像的创见,在解读画像的同时,向读者揭开了一幅汉代儒家知识分子展示自己思想世界的画卷。
像巫鸿这样通过美术史研究和中国当代艺术双向操作成名的不少。 p51 赵明诚认为武梁祠的画像质朴可笑,这也是从书法胜于图画的美学体系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绘画是以写实技术为重,而对于汉代画像的造型和意境较为轻视,而这种绘画的品味变迁需要进一步审查。 p54 ...
评分Awarded the 1990 Joseph Levenson Prize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The Wu Liang Shrine (hereafter WS) was translated to Chinese version Wu Liang Ci in 2006, and has received acknowledgements from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I will compare t...
评分 评分有段时间习惯读考古报告了,“读图”就不啻是一个无比呆板的过程——在复印的摹本上,用安静的目光把摹本上的每一个人物和器物的图案“读”出来,转而迅速地将文献中可能的句子对照上,然后在摹本边上“写”下,完成图案和文字这两种不同媒介的“文本转换”。那些日子,光阴...
评分汉代的皇帝为了寻求合法性竟然做了那么多努力,又是把祖宗上溯到某个圣人又是寻找祥瑞的。要是汉代的百姓跟今天的百姓一样务实就好了。
评分巫鸿先生的代表作,从山东嘉祥武梁祠的石刻画像出发,畅谈汉代的民间信仰、丧葬习俗和政治观念。上半部分侧重从考古学角度讲述武梁祠的挖掘和研究过程,下半部分则从美术史和思想史角度分析武梁祠画像的丰富内涵。其采用的文物与文献对照研究的方法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目前共看过巫先生三本书,个人认为这本最好。佩服。
评分艺术学视野下的历史文物资料
评分艺术学视野下的历史文物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