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托兰(John Toland)
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生于威斯康辛,参加过“二战”。托兰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一名剧作家。战后,他写了很多剧本和小说,但从未有机会发表。在朋友的建议下,托兰转向历史写作,并一举成功,从此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托兰的历史写作摈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他的著作见解独特,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并注重史料的搜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也因为这样,托兰每有新作问世,必能引起轰动,往往会占据销售排行榜首位。
其主要著作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
发表于2025-02-02
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约翰·托兰的《日本帝国衰亡史》获得了1971年的普利策奖。这是一本历史领域的非虚构写作,读来画面感很强。作者运笔如影片的镜头调度,全景镜头描摹历史,特写镜头刻画人物。本书书写的历史发生在1936-1945年,总览式地呈现了美日两国在此期间重要的外交与战争。此外,在一连串...
评分突袭珍珠港无疑是促使日、美两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它也预示着日本帝国的灭亡,因为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日本帝国的衰亡》着力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作者声明:本书之目的,主要就是要从日本人的角度来解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个幅...
评分火车上通宵读完这本书,千辛万苦在餐车谋取了一个座位,一路眼珠子都快晃出来了,走马观花的看完感觉原作应该不错,但是翻译实在一般。 这本小东西还写着“内部发行”,看来是不打算对广大读者广而告之了。出版编号,版权页都不是很规范。看来属于当年“内参”的产物了,约翰·...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把世界公民这个称号加到作者头上 至少我没找到有这方面的资料 英文的wikipedia里也没有 既然没有这个事实 为什么要用这个不存在的头衔来评价这本书呢 我们的读者为什么读书呢? 是要从各种角度来了解历史方方面面的呢, 还是期待着作者以能满足你自己的观点来读...
评分内容不多说了,是我看过的描写太平洋战争时期最好的书之一。 想说的是存在的问题:此版的校对人员不仔细,错字之多让我有些倒胃口。。。。。。 当然也可能是我对书比较挑剔,但是可以想象当你的思绪随着流畅的文字而流动,突然被一个错字打断,如鲠在喉,实在难受。。。。。。...
图书标签: 历史 日本 日本史 二战 日本研究 约翰·托兰 美国 社会
【内容简介】
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
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此书英文版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即成畅销书,并获1971年度普利策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二战史经典著作,畅销欧美数十载
◎跳脱抗战叙事和盟军视角,更多的从日方角度、运用日本史料呈现日本法西斯衰亡的历史
◎对二战太平洋战场战况最详实、最客观的记录,战争场面精彩纷呈、人物饱满、细节丰富
◎百余幅珍贵照片,还原残酷的战争场面和人性的光辉时刻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后再反思。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总结教训
-------------------------------------------
【评论】
宏大、充满吸引力,且极为触动人心的太平洋战争史。
——《纽约时报》
具有与《第三帝国的衰亡》同样的视野和力度,并且自始至终保持趣味性和戏剧性。
——《芝加哥太阳报》
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易读、激动人心!最为精彩的部分还不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而是那些对日本高层神秘政治博弈的揭示。
——《新闻周刊》
及至掩卷,心情复杂,百感交集。此恶邻对我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即使将其夷为平地也难解心头之狠。本书站在日方视角,描写了这个物资匮乏,亟待变革的国家如何走上侵略扩张之路。主要讲述了战前,珍珠港,太平洋群岛,硫磺岛以及广岛等大事件下日本的政治军事动态。但对于书中那些真正的战士,却总是恨不起来。他们如同樱花般热烈地绽放,却也如樱花般绚烂地凋谢,英勇战斗,慷慨赴死。那种充斥于字里行间的武士道精神,令人神往。硫磺岛一役,惨烈程度尤甚,东木老爷子在06年背靠背拍下了美军视角的《父辈的旗帜》以及日军视角的《硫磺岛家书》来展现这场太平洋战争中最悲壮的战斗。但是战争就是残酷的,就像作者问杜鲁门,向日本投原子弹的决定是不是绞尽脑汁才做出的?杜鲁门说,根本不是,我做那个决定时像——他弹了弹指头——这样!
评分同种族之间的战争,残酷来自于相同的世界观,相反的价值观。跨种族的战争,残酷来自于不同的世界观,更深层,更难于调和。这就是为什么挨原子弹的不是德国,而是日本。
评分读完一本1263页的书本应感到轻松,而这内容绝不轻松。
评分原作细节生动可读性强,翻译马马虎虎差强人意,只是通篇错字错名错误百出,每隔十几页就能找出一处,摘录一下能列满两张A4纸,比盗版书还不如,校对可以去切腹了。
评分最大的感觉是战争很简单,政治很复杂,文化差异太可怕。即便现在,依然不能完全理解日本人的很多决策逻辑。也许,试图对这种巨大历史进程用简单公式推理本身就是不合适的。就这本书的写作而言,也是类似的。如第一部作者提到西安事变和撒呦哪啦时,对历史细节和语言含义就把握得不甚准确。同样的例子,书中还提到几次关于条约翻译的不同理解,都有可能对历史进程产生变化。其实说到底,战争的本质是进化的竞争,但其实也往往是从互不理解或误解开始点燃导火索的。
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