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宣华,北京电影学声音学院(原录音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学博士,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首届“师德十佳”,出版专著《中外经典影片音乐赏析》、译著《电影音乐人成长手册》、合著《影视受众调查研究》,多档电影音乐节目策划、撰稿、嘉宾。2012年入选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公派美国罗斯福大学芝加哥演艺学院访问学者。
发表于2024-12-25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电影音乐 musicology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声音的一个分支,严格意义上说,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默片时期,人们常常用乐师现场演奏音乐等方式填补画面的空白,掩盖放映机的噪音。因此,有评论家认为其实电影史上并没有一个绝对无声的“默片时代”。1927年,人们第一次在标志着有声时代来临的美国影片《爵士歌王》中听到了一首歌曲和几段场景音乐;而在中国,电影音乐同样扮演了电影声音先行者的重要角色:1930年,电影《野草闲花》中金焰和阮玲玉演唱的《寻兄词》,成为中国观众能够从电影中听到的最早的电影歌曲。七十多年来,中国电影音乐遵循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经历了“萌芽及迅速发展时期”、“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以及“新时期”,音乐这种独立的听觉艺术形式,与电影完美结合之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中国电影音乐从最初在表现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深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到逐渐在演变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直至最后走出银幕,融人社会生活并借助电影广泛传播,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电影音乐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介绍电影音乐的专业理论书籍大都围绕“电影音乐分析”或“电影音乐鉴赏”展开,很少站在美学高度对电影音乐给予宏观的、深层次的剖析和梳理。虽然目前一些学者已经在“电影声音发展史”的研究中涉及了电影音乐的相关内容,但是专门针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系统研究,目前仍是一片空白。纵观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文风貌的电影,其音乐是有区别,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探寻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是本书研究的重点。本书将根据目前已有的理论、分析、鉴赏类电影音乐书籍,在本人从事电影音乐研究的基础上,从电影音乐的发展史出发,用哲学、电影学、史学、美学和音乐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层次解构电影音乐,杨宣华编著的《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研究(大陆部分)》的主要内容将着重就中国电影音乐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加以梳理和归纳,并对电影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的不同美学特征、文化内涵及传播学特质,结合重点影片音乐加以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电影本土化、民族化的大方向,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电影与音乐的关系。中国电影音乐从起源到现在,其表现手法、功能作用、存在形态等发生了根本变化。系统研究、归纳、总结并整理它的内在规律及作品风格,对将来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实践意义。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