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鸣 1957年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做过工人、大学教师、证券公司高管。现任上海国盛(集团)副总裁,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1990、2002、2014) 《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1995,增补本即出) 《被调整的目光》(1996) 《天公不语对枯棋》(2006)。
发表于2025-02-25
天公不语对枯棋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个人还是很欣赏姜鸣的,冲着<<龙旗飘扬的舰队>>和三联的名号买了这本书,很可惜,我觉得名不符实. 一是内中文章与书的副标题不符,本以为是政论的文字,拿到手才发现是游记; 二是文中少有新观念和新史料,缺乏诛心之论,个别内容与高阳的<<慈禧全传>>有雷同,少振聋发聩之...
评分今年又是甲午年。早在1912年,中国政府已经采用西历纪年,然而国人并未忘却六十年一甲子的轮回。就像明朝亡于甲申年,三百年后还有人作祭文,想必每隔六十年,甲午也会激起新一轮的历史回响。 上一个甲午是1954年。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对甲午战争的印象,大多来...
评分之一 曾经在北京呆了十年,却对北京了解的不够;到了上海开始新的生活,却发现心中对北京的文化还有一线的向往。 读此书,感觉愈深。老胡同、四合院,胡同里的老槐树,纷乱芜杂的大杂院,还有那透着神秘气和贵气的大门紧闭的四合院。真的很怀念在北京的日子,如有时...
评分最早看到姜鸣的书,是在上海三联书店的读书杂志《书城》中评论的一本写中国近代海军的书——《龙旗飘扬的舰队》。读毕令人警醒。《天公》又是一部晚清人物录,其中不乏朝堂重臣,可读性极强。
评分内容嘛,如果不是银河证券上海公司的书记这一身份,恐怕此书也无偌大阵仗. 实在是因为太象业余爱好者的游记,并且成文之日甚至在十年前.现在看来,很多词汇都已经过时.只能说该书性价比不甚合理. 不过是作者自己的风雅之书而已.旁的人随便翻翻就好.
图书标签: 历史 中国近代史 姜鸣 晚清史 随笔 晚清 近代史 中國史
这是一部紧紧围绕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讲述晚清政局的历史读物。作者笔下的北京胜迹,皇宫御苑、王府宅邸、街头巷尾,都曾经是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活动的舞台。作者用极富感染力的细节叙述,再现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与李鸿章等亲王重臣、康梁等维新人士在历史关头的艰难抉择和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不止是消闲破闷的京华掌故,更浸透着史学行家的功夫,发旧思而生新意。
全书约配两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书名“天公不语对枯棋”,典出沧趣老人陈宝琛的诗作“感春四首”,是诗人对甲午战争失败后国事危机的浓缩概括,作者移作本书书名,因为书中描写的诸多事件,正是发生在那个艰难的年代。
2006年初版,深受读者欢迎。此次改版新刊,作者对部分内容、图片做了调整、修订,面貌一新。
〔专家学者推荐〕
研究晚清的北京政局人物,同一主题的著作众多。姜鸣以南方才子的独特角度来写这一内容,通过老北京丰富的人与事物细节,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别有新意,读来引人入胜。
——赵启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很海派,也很京味,很专业、也很好看。上海人眼中的京华掌故,史学行家写的散文作品。发旧思而生新意。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胜”在人事而非风物。使作者流连不去的,是在北京扬名养名,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书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相当复杂,也相当有趣,作者有很会讲故事,各种依稀风闻或闻所未闻的掌故由他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舒服。不过,这部书的好处不止是消闲破闷,有些篇什作者是花了很大工夫写就的,文章也做得很有锋芒。
——小宝 书评专栏作家
姜鸣是个有历史眼光的敏感游客,我所喜欢的,是他那种糅合了游记与历史探究的写作方式。有了历史沉淀下来的分量,最不显眼的地方顿时也显现出非凡的意义。
——梁文道 香港作家 传媒人
旅途读物,未写出什么亮点
评分对于晚清的历史我们一直存在诸多的误读,因为种种的原因总是选择去回避。
评分有錢真好。
评分可以当作姜鸣老师的北京访古记来读。原作年头比较久了,新版做了一些补充。我很喜欢于历史旧迹中游走,所以读到这样的书也感怀不已。
评分作者写书下了力气,不仅仅是探访实地、左右征引,更重要的是对史料的选材拼接,明显用了心,不是仓促成文能有的格局。书里谈到的北京,现在更是物是人非了。对康有为的考据文章值得一读,可以见出当时朝廷大臣都是棋子,相互间有些不知深浅,牺牲起来更是毫不含糊。这类文章,多多益善。
天公不语对枯棋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