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1918—2008):
1918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杂志上刊出。1968年完成长篇小说《第一圈》及《癌症楼》,在西欧发表。1969年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12月,在巴黎出版了《古拉格群岛》。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他的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销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1994年,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邀请,回到了俄罗斯。2007年,接受了普京亲自颁发的国家级奖章。
2008年8月3日深夜,索尔仁尼琴由于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9岁。
发表于2024-12-22
古拉格群岛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幸福是什么? 对三十年代的前苏联人民来说,幸福莫过于家门深更半夜被敲开,国家内务部的人问“你是某某吗”? 你回答说,不是,某某住在隔壁。 于是你知道,你逃过了一劫。逃过了“夜间逮捕”。 也有人自动送上门去。 一名妇女跑去内务部接待站询问,她的邻居被逮捕了...
评分近来无事,看了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很浪漫的名字,讲的原来是苏联的监狱、劳改营、流放,无边无际的荒谬与苦难,无知与偏见,大恶与大善…… 读到最后,所有我熟读的细节已不再屑于提起。它们是那么的荒谬,又是那么的类似。相比整篇宏文所给我思想上所带来的震撼,...
评分昨日,索尔仁尼琴病逝于莫斯科,一个在外流亡多年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晚年回到自己祖国,把人生最后的岁月埋葬于此,或许是种幸福. 早些年间,王小波与其"沉默的大多数"风靡一时,巴金和他的<随想录>也倍受推崇,就连顾准都已俨然成为了精神英雄,但我知道,中国再没能真正揭示古拉格,...
评分索尔仁尼琴记录的许多案例或揭露的许多事实确实残酷,但似乎总是缺少一种动人的力量。只有在叙述到作者自身经历时才显示出了这种力量,特别是当作者面对自己内心,赤裸裸地揭示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蒙昧、懦弱和权力欲时。如在第四章中,作者以一名军官的名义要一位德国俘...
评分是不是还可以怒吼 在无话可说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挥起血肉的拳头 砸向钳嘴的刀斧手 是不是可以高举着残缺的双臂 代替被烹黑的舌头 用乱发缠向他们的颈子 用断骨的锋茬死斗 捍卫言语的权利 捍卫最后的自由 等候 等一个不会开放的出口 等候 在污水管深处想念 腥红伤痕下潮湿的星...
图书标签: 索尔仁尼琴 外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俄国文学 苏联 小说 近需 纪实
这是一部如今已享誉世界的名著,自1973年出版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想读却读不到它。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
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
(上)借了两个月,翻完了。看得抑郁。“永远不要鼓励人们去寻求快乐” 等我哪天快乐过了头,再去借中和下吧
评分文字的意义就在于留下历史留下那些可能会有意被遗忘的经历。古拉格是历史的恶,永远值得我们去反思。不过,本书阅读体验一般,政治意义远大于文学成就。
评分“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人。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他眼看着这些人为了他而淹死在庸碌生活的泥沼中,而且还像癞蛤蟆那样,不时从泥沼中露出头来。”
评分看了上和中,大部头,看不完。
评分(上)借了两个月,翻完了。看得抑郁。“永远不要鼓励人们去寻求快乐” 等我哪天快乐过了头,再去借中和下吧
古拉格群岛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