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海因里希(Nathalie Heinich),法国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导师为知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其研究领域涵盖艺术家的职业化、文化实践的社会学特征、身份认同等。三十多年来,她始终关注当代艺术在西方社会引起的争议和讨论,对文化实践中的矛盾特征进行社会学观察,并出版了三十余本探讨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作者的概念、当代艺术体系、身份认同、价值关系及社会学史方面的著作。她的研究成果已被译成多国文字。
译者 何蒨,北京大学法语系本科、硕士,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曾赴加拿大深造当代西方艺术研究方法论,并在法国完成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体制变迁的博士研究。曾任出版社编辑、自由撰稿人,现从事比较政治角度的艺术与社会关系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主要译作有《我们什么也没看见》《夜蛾:“出现”随笔II》(及《创造性工作:不确定性中的自我实现》等。
发表于2024-12-22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艺术社会学 艺术 社会学 艺术理论 纳塔莉·海因里希 法国 艺术史 2016
艺术是社会学的难题:因为艺术领域所推崇的价值观——独特性与普世性,正是传统社会学要探讨的问题。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通过研究艺术,社会学者可以把握立场的转移,这对艺术社会学乃至社会学的整体实践都有着重要影响。在《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中,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社会学对艺术的贡献,而是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也即观察行为者接受艺术的多种方式,以及其中潜伏的价值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反思传统社会学的某些顽固的思维习惯。有时,这些习惯已转变为一种僵化的社会认知模式,甚至沦落为一种社会学意识形态。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张枣向北岛抱怨他诗理里强烈的集体暴力的时代,然而,社会的艺术审美和艺术选择仍然时常受到“人民”的威胁。大陆少有几个作家敢于决绝地和大众划清界线去拥抱艺术的。但或许是时候让大众认清自己“只是大众”,祂们“只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既无力左右历史,也无法改变精神世界”。认识艺术,不过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认清自己。通过理解艺术,打破某些思维中的陈规陋习。
评分一本认识论的小册子。认为社会学要从艺术的普世性与独特性中受到启发,改变以前的批评立场、还原立场。以一种相对的、多元的、非批评的、中立的立场去进行社会学研究。重在理解研究对立的研究对象,在几方穿梭,呈现他们各自的意义世界。
评分布尔迪厄学生纳塔莉海因里希之作,一篇长论文而已,但提出的艺术、美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冲突显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她更像是勾勒出了一个问题,但没有给出有力结论或谱系考古,文风清晰不晦涩。
评分喜欢这七篇小文章的论述角度,主张抛弃立场解构既有立场,带着社会学中立派的质感解读艺术真是酷啊
评分有趣。从艺术的独特性和普世性这对总是无法调和的概念入手。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