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日內瓦公民,長年旅居法國的思想傢、哲學傢,18世紀啟濛運動重要代錶人物之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29歲時,隻身前往巴黎,期間結識《百科全書》的主編狄德羅(Denis Diderot),並於1749年參與撰寫《百科全書》。1750年,以《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獲得第戎學院論文比賽首獎,成為瞭巴黎名人。另著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1755)、《新愛洛伊斯》(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ïse, 1761)、《愛彌兒》(Emile: ou De l'éducation, 1762)、《懺悔錄》(Les Confessions, 1782)、《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1762)。
譯注者簡介
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颱灣哲學學會理事。曾任「國際邏輯、方法論及科學哲學協會臺灣分會」(LMPS TW)主席、颱灣「科技與社會學會」(STS)常務理事。於颱大創新教學教育平臺Coursera開設的公開課「活用希臘哲學」,全球數十萬華人蜂擁選修,並常利用網路、電視與平麵媒體、演講與撰文的方式,推廣哲學教育,讓大眾體認哲學思想的價值。著有《求真:臺大最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
颱大哲學係 苑舉正教授 親譯
深入分析導讀,重現超越時代的人文關懷
閱讀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之作,重新審視自然與平等的真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收錄的兩篇文章,為盧梭早期的重要論述。〈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原為盧梭為參加第戎學院徵文比賽所撰寫的作品,在以追求科學發展為社會主要氛圍的啟濛時代,盧梭敢於反對視科學與藝術為「全民運動」的理念,質疑科學與藝術對文明與道德的正麵影響,提齣「科學與藝術無助於風俗的淨化」的論點。論文一經發錶,不但大受評審青睞,更獲得第戎學院論文獎首獎。五年後,盧梭再次參與徵文,發錶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闡述剖析人類不平等的因由,並探討社會的形成如何趨使人類與原始的良善漸行漸遠。
有別於當時對科學啓濛的樂觀主義,盧梭兩篇論文皆以對「人」本身的關懷為基礎,反映齣他對人類自詡的文明抱持的「自然完美論」及「歷史悲觀論」,也呈現他的政治理想「政治神權論」。盧梭認為「自足」是原始人的習性,也是人性的典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破壞自足的歷史」,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交相爭利。他悲觀失望地錶達對於人失去的自然善良所抱持的遺憾,認定原始人的純真永遠不會再迴來瞭。因此,他期望不平等的結果,能透過政治典範,在公民社會中被製度化成為受法律保障的「公民權利」。
透過對「科學」、「德行」以及「人類平等」等問題的批判,一生以身為日內瓦公民為榮的盧梭,憑藉著優雅的文采與勇於批判主流的敢言精神,成為啟濛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傢之一。
發表於2025-04-27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讀書之前,對於人的自然狀態等一些名詞時有所耳聞,也時而有所思考的。主要思考的方麵,往往是就個人的感受來說,因為體會到種種不安焦慮等等情緒,會萌生一種想法:是不是隻有人纔會有這種種的煩惱與痛苦,而自然界的動物簡簡單單的生活,反倒是有種簡單的快樂。這種想法隨著...
評分 評分讀書之前,對於人的自然狀態等一些名詞時有所耳聞,也時而有所思考的。主要思考的方麵,往往是就個人的感受來說,因為體會到種種不安焦慮等等情緒,會萌生一種想法:是不是隻有人纔會有這種種的煩惱與痛苦,而自然界的動物簡簡單單的生活,反倒是有種簡單的快樂。這種想法隨著...
評分勇敢、純真、寜靜、溫和、自由、平等,這些在人類天性中熠熠生輝的高貴品質,從何時開始離人類而去?在關乎命運的抉擇麵前,人類為何會做齣一次又一次錯誤決定,最終將所有人帶入罪惡的深淵?從何時起,人類將墮落視為進步,將奴役視為自由,將無窮無盡的欲望當做理所當然的需...
評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80頁,沒想到盧梭的一篇論文能夠成為一本書,而且成為瞭法國大革命的靈魂。 在這本書中,盧梭論述瞭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他從原始人進入主題,給齣一大堆論據和推理來證明某些學者認為的原始人要更野蠻的論斷是錯誤的。相反原始社會的人類與世無爭,與人無爭...
圖書標籤: 苑舉正 盧梭 哲學 盧梭 颱大哲學係 @颱版 苑舉正 繁體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