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之一。1969年2月生于湖北随州。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战略与篱理》杂志执行主编,自2001年起主持“现代汉语贡献奖”。主要作品有《非常道》《常言道》《中国男》《类人孩》《家世》《人间世》等。
上市十年,绝版五年,全新修订,耀世而来
大历史不会萎缩 小切片崭露峥嵘
百年中国的细节呈现
一个时代的历史注脚
那些对当代话语习焉不察的人是该穿越了!任何时代语体的演进都有先行者的拓荒之功,十年之前,《非常道》横空出世,不仅恢复了《论语》《道德经》《世说新语》等等汉语世界的光荣,而且当之无愧地成为网络时代微博微信语体的先驱。尽管十年来的变迁剧烈,《非常道》仍堪称起点即高标,它的细节留存和中国关怀使其成为历史写作中的经典。
《非常道》以1840一1999年间中国的历史片断为内涵,记录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晚清权臣,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共领袖,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精英,以钱锺书、陈寅恪为代表的学术大师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留下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
从切片入手,原来“细节里的中国史”如此的生动、丰润与鲜活;见微知著,百年中国话语的变迁,是对自1840年以来的大历史的绝佳注脚。十年前,余世存先生五年磨一剑,梳理数百部图书典籍,精心遴选出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话语,凝成《非常道》,以“不著一字,不为一注”的“编录”的方式,为我们“原汁原味”地深刻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大变局下的种种探索及其成败、反复和困惑,以及此间的人间冷暖与人世沧桑。它请出历史丰沛的多声、复调,安慰了世道人心,它是证词,是启示录,它对历史和人性的见证使其能够对未来敞开,读者曾经并仍然在这里歌哭,在这里聚精会神,在这里明心见性。
《非常道》是余世存先生的代表作,2005年一上市即震撼无数读者;2010年第二版之后,绝版五年,一书难求。此次新版,余世存先生不仅娓娓与大家道来《非常道》“十年出版感言”,更深入全面修订,增加了许多此前从未收录的内容。
同一个故事出现了几章之间,有的例子完全不知所云,选例之时局限的书实在太多。有如《往事并不如烟》有一章就选了三四条。选的时代也很集中,这是因为选例局限于几本书的缘故。几本书能选出多少好的东西出来?不知道作者为何人?总之写这本书,用这样的体裁,却不好好的读多读...
评分非常讨巧的一本书。虽然内心深处对它的鄙视无法打消,但也算基本达到了培根所说的“怡情,博彩,长才”三大功能。对于一本畅销书,我们还能对它奢求什么呢? 公然的自称当代《世说新语》,而内容也的确说得过去。余世存此人聪明,搜索资料,挑挑捡捡,就成了一本书。如此堂而...
评分时下写书与编书的容易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出一二,也让我想起了时下常讲的学术规范。 我是正好是从外地回京的机场上,百无聊赖,随手买的,因为此前也看了不少书评,都认为不错。 书确实好读,这就是编的功夫了。但看完了我就打算今后连某报的书评也不看了,书中的重复、错...
评分我一向不喜欢读历史,由于高中时候,在应试教育逼迫下死记硬背的读过的那些历史课本彻底的败坏了我对历史书的口味,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很少主动的去读过什么史书,但即便如此,由于陆续读了不少杂书,因此虽然不懂历史,但不会比现今我身边的一些人更不懂,而且我还写小...
评分非常道》告诉我们很多历史的“边角料”,我的笔记是把“边角料”切一切,挑一挑,搔搔历史的“后脑勺”。 ----可惜这种边角料与历史史实相差太远了,我怀疑作者根本就是胡编乱造。 比如:书中说 抗战结束后,中国报纸流行说“八年抗战,最后惨胜”。经查资料,日本和中国在...
蒋百里一人印象极深
评分“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的这句话跟这本书很搭????????????
评分多一星是因为余老师帮我算过命????
评分近代史的碎片切片,虽然没有深度评论和系统整合,但是还算适合当睡前读物
评分各种历史段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