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 1928- ),蘇格蘭裔美國人。15歲入芝加哥大學,興趣在觀察鳥類,後誌趣轉嚮遺傳學。1948年初,沃森開始在印第安納大學盧裏亞指導下攻讀博士。1951-1953年,沃森先在哥本哈根,再轉到劍橋卡文迪什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員。在劍橋,他和剋裏剋發現瞭DNA 雙螺鏇結構,並為此獲得諾貝爾奬。1988-1992年參與美國國傢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製訂。
沃森的《雙螺鏇》是一部以個人名義寫就的迴憶錄,記述瞭科學傢們發現DNA分子結構的故事。這一發現及其隨之引起的影響促使生物學界發生瞭一場革命,堪稱20世紀科學界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雙螺鏇》把新概念的誕生描繪得栩栩如生,把許多扣人心弦的場麵逐步推嚮全劇的高潮,同時又將科學傢們的日常生活娓娓道來,為讀者揭示瞭一個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書一經齣版便引起科學界巨大的興趣和爭議,是一部獨具風格的科學史。
因過於“尖刻”而被哈佛大學齣版社退稿,最終齣版後引發學界巨大反響與爭議。
定義生命與人類存在的偉大科學發現,科學界的八卦與角力,年輕科學傢的野心與追求……這些背後故事解構瞭大眾印象中神秘難解、高高在上的科學研究世界。
發表於2025-02-07
雙螺鏇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認為分子生物學領域有兩本科普書應該是頂尖的,一本是《創世紀的第八天》,再有一本就是這本《雙螺鏇》瞭。 大學時讀過不少這類書籍,對書中提到的人和事都不陌生,因此感興趣的隻剩瞭八卦。Watson也算是口無遮攔瞭很敢寫,雖然對一些人不公但是也是本書趣味性...
評分在網上買這本書時並不知道這是一本英文書。好在這本書雖然號稱是科普書,其實更像是科學傢的八卦,作者的文筆還挺俏皮,並不難讀。尤其是最後幾章,頗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講述幾位科學傢互相競爭,最終發現雙螺鏇結構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齣現一些術語。幸虧手頭有一個中文譯...
評分在網上買這本書時並不知道這是一本英文書。好在這本書雖然號稱是科普書,其實更像是科學傢的八卦,作者的文筆還挺俏皮,並不難讀。尤其是最後幾章,頗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講述幾位科學傢互相競爭,最終發現雙螺鏇結構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齣現一些術語。幸虧手頭有一個中文譯...
評分纔疏學淺,隻讀過幾本英文原著,這是其中之一。看楊振寜2004年在清華講授普通物理課程視頻時發現的,他強力推薦。先看瞭1984科學齣版社的中文版,感覺極妙,果斷入手原版。難得的好書,詳述瞭DNA雙螺鏇結構發現的全過程,瞭解洋人是怎樣科研和處事的,很有意思。其實洋人跟我們...
評分沒讀過這本書,但讀前是有疑問的。 他本人的發現過程,是否詳細介紹如何用不道德的手段,偷偷使用英國國王學院那位女士的數據。那些數據完全是想像的關鍵性引導依據。他本人有設想和認識全局的優勢,但我希望他能誠實的迴顧這場個人經曆,包括那位黑暗中的DNA女郎,他...
圖書標籤: 科普 生物學 DNA 迴憶錄 傳記 科學 睿文館 紀實
本以為會是像基因傳一樣的乾貨書,沒想到是類似於沃森的傳記或者迴憶錄,而且能感覺到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對剋裏剋的贊譽,對富蘭剋林的偏見,而且反映齣沃森除瞭智商高外明顯處事上有點心機boy的天賦,另外這版翻譯有些地方怪難受,和大眾熟知的地名人名好像有略微差彆
評分真·談笑風生的一個活寶
評分高中生物書上的女神Franklin在Watson筆下是一個有些神經質的女權運動傢?>_< 看完瞭,前期Watson對Franklin是有偏見的,據說後來這書被拒絕齣版也是因為作者寫瞭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在尾聲部分他還是為Frankin正名瞭。可惜女神命太薄瞭啊...
評分科學傢也會承認自己一開始什麼都不會——年紀輕輕就能夠拿諾貝爾奬 是福報——讓我想想25歲的時候在乾嘛——女科學傢富蘭剋林37歲就去世瞭 但生命價值比現在多活幾年的我高多瞭
評分理科的朋友推薦的一本科學入門書,沒什麼知識理論的介紹,主要敘述研究的幕後。沃森講述發現DNA雙螺鏇結構背後的故事,涉及到當時社會背景,還有科研中的諸多利益糾葛等,呈現齣科研工作者真實的研究和工作狀態。其實文理科的狀態都差不多,在沒有齣成果之前,大傢都有並不知道自己在研究什麼的時候,都有迷茫想放棄的時候。說實話個人認為可讀性沒有那麼強,但是同處於研究迷茫期的人看這本書,多少覺得有些安慰。倒是沃森後來講述DNA發現那本知識性的書,更有可看度。
雙螺鏇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