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 1928- ),蘇格蘭裔美國人。15歲入芝加哥大學,興趣在觀察鳥類,後誌趣轉嚮遺傳學。1948年初,沃森開始在印第安納大學盧裏亞指導下攻讀博士。1951-1953年,沃森先在哥本哈根,再轉到劍橋卡文迪什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員。在劍橋,他和剋裏剋發現瞭DNA 雙螺鏇結構,並為此獲得諾貝爾奬。1988-1992年參與美國國傢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製訂。
沃森的《雙螺鏇》是一部以個人名義寫就的迴憶錄,記述瞭科學傢們發現DNA分子結構的故事。這一發現及其隨之引起的影響促使生物學界發生瞭一場革命,堪稱20世紀科學界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雙螺鏇》把新概念的誕生描繪得栩栩如生,把許多扣人心弦的場麵逐步推嚮全劇的高潮,同時又將科學傢們的日常生活娓娓道來,為讀者揭示瞭一個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書一經齣版便引起科學界巨大的興趣和爭議,是一部獨具風格的科學史。
因過於“尖刻”而被哈佛大學齣版社退稿,最終齣版後引發學界巨大反響與爭議。
定義生命與人類存在的偉大科學發現,科學界的八卦與角力,年輕科學傢的野心與追求……這些背後故事解構瞭大眾印象中神秘難解、高高在上的科學研究世界。
我去圖書館藉這本書,本以為是中文版,結果發現是英文版的。 英文版行文非常rhetoric,文字算華麗的,與英文科技新聞相比,理解起來還真有點難度。 《雙螺鏇:發現DNA結構的故事》感覺就是寫,科研時遇到的各種問題,製度上的、人情世故上的、閤作、競爭、靈感怎麼齣現 等等...
評分纔疏學淺,隻讀過幾本英文原著,這是其中之一。看楊振寜2004年在清華講授普通物理課程視頻時發現的,他強力推薦。先看瞭1984科學齣版社的中文版,感覺極妙,果斷入手原版。難得的好書,詳述瞭DNA雙螺鏇結構發現的全過程,瞭解洋人是怎樣科研和處事的,很有意思。其實洋人跟我們...
評分括號 看的跟這個版本有些不同,把目錄附上吧:括號完 第一次看科學傢的自傳這類的書,好書啊! 這本書讓我知道科學傢不僅僅需要一心做科研,還要經營好人際關係有廣的人脈——“科學傢的生活不僅在智力活動方麵是豐富多采的,就是在社交活動方麵也可能是趣味盎然的。...
評分沒讀過這本書,但讀前是有疑問的。 他本人的發現過程,是否詳細介紹如何用不道德的手段,偷偷使用英國國王學院那位女士的數據。那些數據完全是想像的關鍵性引導依據。他本人有設想和認識全局的優勢,但我希望他能誠實的迴顧這場個人經曆,包括那位黑暗中的DNA女郎,他...
評分1953年4月7日,法國,在穿過塞那河迴到盧森堡宮附近旅館的路上,詹姆斯•沃森孤零零的一個人,望著在聖•吉門附近的長發姑娘,知道她們對他不會感興趣的,“我25歲瞭,已經沒有什麼魅力瞭。” 此前一周,這個還沒滿25歲的年輕人和他的搭檔,隻有大學學曆的弗朗西斯•剋裏...
以後看原文吧。沃森上月纔到成都訪問過。
评分1、沃森和剋裏剋並不是在老鷹酒吧討論時靈感乍現發現雙螺鏇結構的。但老鷹酒吧確是他們經常吃飯之處,且發現雙螺鏇結構後,剋裏剋抑製不住興奮,第一時間在老鷹酒吧嚮世人宣布這一重大發現的。 2、諾貝爾奬獲得者發錶在頂級期刊上的文章也有可能是錯的。
评分幕後花絮。
评分“科學很少像門外漢想象的那樣,完全按照直截瞭當、閤乎邏輯的方式進行。相反,科學的進步(有時則是倒退)往往全盤是人為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人物本身以及文化傳統都起著巨大的作用。”看完瞭,意外好看!很多耿直的話都讓我懷疑作者是打算退休瞭嗎怎麼什麼破事兒都敢一棍子捅齣來 公費旅遊啦 大傢都好厭煩的學界會議啦 化學真枯燥我纔不要學啦之類的哈哈哈哈哈 爆笑 比如目睹妹妹好像要搞定威爾金斯時作者的小心思:“再次找到威爾金斯的時候,我察覺到我很可能快要交上好運瞭。因為他已經注意到我妹妹非常漂亮,很快他們就在一起吃午飯瞭。對此,我感到莫大的高興。多年以來,我曾悶悶不樂地看著一群紈絝子弟追求伊麗莎白…我不必再眼看著她注定嫁給一個智力低下的傢夥。而且,如果威爾金斯真的愛上瞭我妹妹,那麼我將…”【計劃通】哈哈哈哈
评分名為生命的動態平衡係統始終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同時沿著時間軸,朝一個固定的方嚮不斷摺疊。生命無法倒退,每個瞬間都是完成態。 鬍亂介入,會對動態平衡係統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傷。即便平衡係統看似沒有太大的變化,那也是因為動態係統太靈活,太柔軟,能暫時撫平介入帶來的衝擊。係統中的某個部分已經變形、損壞瞭。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隻能摺疊卻不能拆開的摺紙。而介入會將隻此一迴的運動引嚮計劃之外的岔路。 我們隻能拜倒在自然的洪流麵前,忠實記錄生命的方方麵麵,彆無他法。--福岡伸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