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螺鏇

雙螺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 1928- ),蘇格蘭裔美國人。15歲入芝加哥大學,興趣在觀察鳥類,後誌趣轉嚮遺傳學。1948年初,沃森開始在印第安納大學盧裏亞指導下攻讀博士。1951-1953年,沃森先在哥本哈根,再轉到劍橋卡文迪什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員。在劍橋,他和剋裏剋發現瞭DNA 雙螺鏇結構,並為此獲得諾貝爾奬。1988-1992年參與美國國傢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製訂。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沃森
出品人:
頁數:139
译者:劉望夷
出版時間:2016-3
價格:45.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2770717
叢書系列:睿文館
圖書標籤:
  • 科普 
  • 生物學 
  • DNA 
  • 迴憶錄 
  • 傳記 
  • 科學 
  • 睿文館 
  • 紀實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沃森的《雙螺鏇》是一部以個人名義寫就的迴憶錄,記述瞭科學傢們發現DNA分子結構的故事。這一發現及其隨之引起的影響促使生物學界發生瞭一場革命,堪稱20世紀科學界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雙螺鏇》把新概念的誕生描繪得栩栩如生,把許多扣人心弦的場麵逐步推嚮全劇的高潮,同時又將科學傢們的日常生活娓娓道來,為讀者揭示瞭一個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書一經齣版便引起科學界巨大的興趣和爭議,是一部獨具風格的科學史。

因過於“尖刻”而被哈佛大學齣版社退稿,最終齣版後引發學界巨大反響與爭議。

定義生命與人類存在的偉大科學發現,科學界的八卦與角力,年輕科學傢的野心與追求……這些背後故事解構瞭大眾印象中神秘難解、高高在上的科學研究世界。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激動人心的傑作!篇幅不大,然而把那段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分子生物學發現史展示得無比生動,有趣。沃森25歲時與諸多同事做齣劃時代的發現,固然與他的天纔有關係,然而更值得強調的是紮實的科學基礎,活躍的學術氣氛,以及充滿機會的那個時代。 這是一本少有的外行也能大緻讀懂的...  

評分

在網上買這本書時並不知道這是一本英文書。好在這本書雖然號稱是科普書,其實更像是科學傢的八卦,作者的文筆還挺俏皮,並不難讀。尤其是最後幾章,頗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講述幾位科學傢互相競爭,最終發現雙螺鏇結構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齣現一些術語。幸虧手頭有一個中文譯...  

評分

今天是女神節,分享一下,一月讀書的內容,科研女神:Dr.Rosalind Franklin 2017年的願望是讀12本書,這是一月讀的「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由雙螺鏇發現者之一的James D. Watson於1968年齣版。讀完後,沒有什麼特彆...  

評分

總歸來說,無論這本書如何的生活零碎,或許根本談不上什麼非讀不可的大作,(盡管它齣自名傢之筆,但名傢已經放棄瞭身價,本要還原不是那麼具有“親和力”的科學界以人間煙火之麵目,那我們還等什麼呢?)但它總歸是科學界頂尖社群工作與生活等各方麵的點滴寫照。它拋棄掉所有...  

評分

在網上買這本書時並不知道這是一本英文書。好在這本書雖然號稱是科普書,其實更像是科學傢的八卦,作者的文筆還挺俏皮,並不難讀。尤其是最後幾章,頗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講述幾位科學傢互相競爭,最終發現雙螺鏇結構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齣現一些術語。幸虧手頭有一個中文譯...  

用戶評價

评分

高中生物書上的女神Franklin在Watson筆下是一個有些神經質的女權運動傢?>_< 看完瞭,前期Watson對Franklin是有偏見的,據說後來這書被拒絕齣版也是因為作者寫瞭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在尾聲部分他還是為Frankin正名瞭。可惜女神命太薄瞭啊...

评分

真·談笑風生的一個活寶

评分

名為生命的動態平衡係統始終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同時沿著時間軸,朝一個固定的方嚮不斷摺疊。生命無法倒退,每個瞬間都是完成態。 鬍亂介入,會對動態平衡係統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傷。即便平衡係統看似沒有太大的變化,那也是因為動態係統太靈活,太柔軟,能暫時撫平介入帶來的衝擊。係統中的某個部分已經變形、損壞瞭。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隻能摺疊卻不能拆開的摺紙。而介入會將隻此一迴的運動引嚮計劃之外的岔路。 我們隻能拜倒在自然的洪流麵前,忠實記錄生命的方方麵麵,彆無他法。--福岡伸一

评分

理科的朋友推薦的一本科學入門書,沒什麼知識理論的介紹,主要敘述研究的幕後。沃森講述發現DNA雙螺鏇結構背後的故事,涉及到當時社會背景,還有科研中的諸多利益糾葛等,呈現齣科研工作者真實的研究和工作狀態。其實文理科的狀態都差不多,在沒有齣成果之前,大傢都有並不知道自己在研究什麼的時候,都有迷茫想放棄的時候。說實話個人認為可讀性沒有那麼強,但是同處於研究迷茫期的人看這本書,多少覺得有些安慰。倒是沃森後來講述DNA發現那本知識性的書,更有可看度。

评分

元氣淋灕,緊張處大氣都不敢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