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
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发表于2025-04-16
1984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一本已经被研究得透烂的书,但不管政治学家将其剖析得如何不留余地,我依然想写写合上书那一刻自己心中难以言喻的复杂感受,自己的体会哪怕再重复毕竟也是自己经历过的。这是一种奇妙又难得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被一股巨大又庞杂的情绪充斥,一时间想到书...
评分再看了一遍《一九八四》。是在对自己提醒。每一天过去,困囿在自己的小情绪里,其中有多少关乎这个世界的命运呢。没有。每一天过去,偶尔升起的失落感幸福感那么隆重,沉沦其中,似乎就可以称之为生命的全部了。欢喜,悲伤,其实真的有多少关乎人类的命运关于未来的人类呢。没...
评分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最近发生两件事。 一,在网上看到的。Jessie J的演唱会视频,跟吴莫愁同台唱PriceTag。有人问吴莫愁旁边的那女的是谁。有人说这女的唱的明显不如吴莫愁的原唱。 二,身边的。一朋友说他朋友推荐他看《欢乐合唱团》,说很好看。他一看,不就是美剧《Glee》吗。 刚好最近在看...
评分最近断断续续在看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别人问我它是什么书的时候,我会很严肃地和他们说:这是一本很恐怖的书。 说它是恐怖之书不是说这书写的是恐怖故事,而是让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不寒而栗,你会庆幸自己暂时没有生活在那样的氛围之中。 单看我的这题目吧,...
图书标签: 反乌托邦 政治讽刺 乔治·奥威尔 英国文学 1984 乔治奥威尔 思想 英国
《1984》是一部极具预言性质的政治讽喻小说,描绘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惧的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个被称为“大洋国”的极权主义社会里,“你说的每一句话,发出的每一个声响都会被监听;只要有一点光线,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视”,人性被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而历史每时每刻也在被伪造。那里的人类生存状态,永远警示着人们不要走进这黑暗的悲剧。
“双重思维”,“民主即专政”、“自由即奴役”、“真理即谎言”、“战争即和平”
评分前半部分翻译得相当好,从审判开始就变成典型的译文腔,不知道是不是不同翻译的缘故。多一颗星给小说本身的精彩和经典。
评分前半部分翻译得相当好,从审判开始就变成典型的译文腔,不知道是不是不同翻译的缘故。多一颗星给小说本身的精彩和经典。
评分想买一本回来在家里面供着…… 这一切都在发生着,不在别处,就在身边
评分到高度集权统治的最后,不会再有思想警察,我们就是自己的思想警察。
1984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