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忍不住的“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十余种,并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
发表于2025-02-25
“鬼子”来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6/08/27/%e7%88%b1%e5%9b%bd%c2%b7%e5%8d%96%e5%9b%bd%c2%b7%e5%ae%b3%e5%9b%bd/] 杨奎松:《“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子扉我 2016年夏 季风地下空间 原载[季风书园微信]2016年8月10日
评分我想弱弱的问一下:这是杨奎松的书吗?嗯,这当然是杨奎松的书了。 但是当我读这本书时,与之前读《革命:中间地带的革命》、《革命:西安事变新探》、《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开卷有疑》、《谈往述怀》和《忍不住的关怀》等书时的酣畅感,可谓相去甚远! 这本《“鬼...
评分自在→自为 古代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存在,充其量只是自在意义上的民族。只有在现代国际关系条件下,一个自在的民族才可能在与他者的相互碰撞及交往中逐渐地形成一个自为的民族,确立自己的民族地位、国家属性及其国际社会政治的平等参与意识。 十年前有学者撰文称,1901年梁启超...
评分之前看过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该书全面展示了抗战初期沦陷区的历史图景,沦陷区居民对于日军入侵有着多种反应,有人被迫与日军合作维持沦陷区秩序,有人趁战乱机会捞国难财,有人希望借助日军组建伪政府的机会官运亨通。此时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沦陷区...
评分其实买这本书的吸引力来自副标题,“现代中国之惑”。作者开篇第一惑,便是,不知有国。 为何,因为中国是一个小自耕农,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社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谁当皇帝就给谁纳粮的封建专制社会;更是只热爱自己土地,不出乡井的熟人原则社会。所以,...
图书标签: 杨奎松 历史 近代史 随笔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 当代中国
对于延续了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最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西洋鬼子”。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日日夜夜在新、旧、中、西中打滚”,在迷思和困惑中前行。
为何许多人不爱国?在不同的语境中,“民族主义”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民族国家”和“国民国家”又有何差别?中国近代的发展究竟应该以谁为师,而老师为何总是欺负学生?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民族复兴的枢纽?“中学”和“西学”到底谁“化”谁?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幸福终点站?
中国的出路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从跻身现代国家之林的角度看,“鬼子来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3.5星。出差两天正好读完,是杨奎松关于近现代史的随笔,问题很严肃,叙述却很通俗。重点围绕现代中国、现代中国民族的形成,强调19-20世纪的百年间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如殖民主义等。厘清了不少一般知识人(而非普通群众)的成见。印象比较深的有关于陈炯明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前死在中国的1300多名日本革命人士;五四运动后并未很快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先有过一段丰富的思想传播浪潮;《国民国家的流失》一篇对“散沙论”釜底抽薪,极好;《抗战建国》与我几年前读贺麟相关话题的感受可相互发明;以及对“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问题的再讨论。总之,这本书虽没有特别的新见,但所写的话题是一般读者所应了解的“常识”,是一本比较优秀的历史读物。
评分兜售自己思想的前提是克制!你能看出他想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试图让你明白他在表达什么,但他就是迟迟不下论断。因为他知道,有些东西并不是强哄硬灌就能输出的。胡适讲,自由的前提是容忍,或许也是这个道理。
评分选题挺好,受限于专栏,施展不开,虎头蛇尾,13万字48块,书口掉粉,这些都算了,为什么不和“关怀、联共、边缘人”一个开本和封设?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评分杨奎松,华东师大教授,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和民国史。本书是他为财新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所以并非专门的研究论文,而是专栏文章。这就决定了这批文章的内容和写作,并不是杨奎松变了,而是平台变了。那么,这本书的内容是涉及到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认同问题,也就是他在导言中提到的鬼子来了的问题。当近代中国遭遇西方,中国是如何应变的。杨奎松这组文章,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那么,这些文章中,那些问题比较值得关注呢?第一个就是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也就是从梁启超、陈独秀等一系列历史人物是如何塑造新的中国。第二个就是民族认同问题了。其实我们第一个问题关于新中国的构建,那么认同就会出现分裂,一个是对传统中国的认同,一个是对于新中国的认同问题。第三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过去是学习构建新中国,新中国如何面对旧世界?
评分只是搬运历史 以为有更多真知灼见 水准不高
“鬼子”来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