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著名学者,中国现当代研究专家。近期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009)、《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2008)、《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
发表于2025-04-01
“中间地带”的革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从交换前看到交换后,中间三个月停掉了,拾起来的时候倒也不太累。因为不是历史系的,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就看不出什么历史领域的东西,史料运用非常牛是有感觉的,不过更多的是社会学视角下的东西了。 显然喊着要打破学科限制的人会不同意我的划分,不过我还...
评分中间地带的革命 ——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一、以俄为师——国共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平等期望,但在强权政治时代“弱国无外交”的基本逻辑下依然产生了巴黎和会的不平等结果,这一落差...
评分第一章: 国人一开始对共产主义的态度并不是positive的 苏联为何发展共产主义,如何看上了国民党 孙中山晚年支持党政军一体化的独裁统治 第二章: 鲍罗廷是国共双方的灵魂人物 北伐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苏联援助 鲍罗廷利用政治手腕定都武汉 蒋介石才爬上位,委曲求全敷衍苏联,...
评分勢,形声字,说文未曾收录,查不到这个字。可见这属于汉朝才造出来的字,如同去年流行的“给力”,大概要等上百年,再流通的广泛些,词典才会收录。 势虽是形声字,却又像一个会意字,势者,执力也,既是对权力的掌握,也是对权力的执着。 查世传本《老子》,仅有第五十一章...
评分本是自主选择的党的学习读物,翻开该书后惊喜的发现这是一本严谨的历史著作,引述备注无不详细,赫然不能停。 该书从历史的国际背景上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民主革命,中国近代革命不同凡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行者开启国民革命,艰苦卓绝,同样也取得了国民党的先入为主的地位,...
图书标签: 历史 杨奎松 中国近代史 党史 政治 中国 革命 近代史
这是我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革命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
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毛泽东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入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最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还是有挺明显的时代特征,基本上是国际共运的写法。杨的底子毕竟是党史和共运。
评分国民党领袖变迁: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中山舰事件和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彻底抛弃苏联改投欧美。也从此走上和中共彻底决裂的道路。而南京政府之所以能打败武汉政府,也是蒋介石比汪精卫做的更彻底更狠。中共领袖变迁:陈独秀李立三博古张闻天毛泽东。遵义会议张闻天和毛泽东决定北上接近苏联,而张国焘决定南下。毛泽东关键一步走对了。中共最后战胜国民党,根源是夺取东北,获得苏联的武器支持,和继承了日本在东北的大量军事工业设施。国共的关系,归根结底是美苏的关系。如果不是杜鲁门上台,搞冷战。苏联是很有可能牺牲中共换取在中国的利益的。而美苏关系的恶化,国民党全部投入美国的怀抱,使得苏联只能彻底支持中共。毛泽东的聪明之处在于,苏联政策有利于中共,则加以发挥,政策不利于中共,则虚与委蛇。真不愧是“中间地带”的革命啊!
评分还是有挺明显的时代特征,基本上是国际共运的写法。杨的底子毕竟是党史和共运。
评分还是有挺明显的时代特征,基本上是国际共运的写法。杨的底子毕竟是党史和共运。
评分颠覆性的历史著作,特别是对于国共决定命运的内战,以详细史料说明中国的局势那时受制于人的基本事实。
“中间地带”的革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