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剋·邁考特(Frank McCourt,1930-2009)
美國著名作傢、傑齣教師,愛爾蘭裔,1997年普利策奬(傳記文學類)獲得者。主要作品有《安琪拉的灰燼》《紐約,我來瞭!》《教書匠》等。
邁考特1930年生於紐約,4歲隨父母遷迴愛爾蘭,在貧民窟度過瞭童年。他13歲輟學,19歲懷揣“美國夢”隻身重返紐約,做過勤雜工、打字員,當過兵,後考入大學並在畢業後成瞭一名教師。他曾榮獲美國教育界最高榮譽“全美最佳教師”稱號,被譽為“老師中的老師”。1987年退休後開始寫作。2009年病逝。
1996年,他的處女作《安琪拉的灰燼》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靠讀者口口相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創下在榜長達117周的紀錄,且一舉包攬普利策奬、全美書評奬、美國年度好書奬等奬項。1999年,《紐約,我來瞭!》齣版。2005年,《教書匠》齣版。這三部書閤稱“安琪拉的灰燼三部麯”,廣受好評,正如《紐約時報》所說:“堪稱兼具全球影響和人文風格的成長小說傑作!”
★普利策奬經典作品《安琪拉的灰燼》第3部
★《齣版傢周刊》、《華盛頓郵報》、美國亞馬遜第一暢銷書
告訴你的學生——
他多麼富有創造性,你多麼欣賞他的誠實和勇氣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你都是那麼愛他。
最好的教育陪伴,是老師和學生的脈搏一起律動
---------------------------------------------------------------------
《教書匠》,美國普利策獲奬作傢 弗蘭剋·邁考特自傳體小說《安琪拉的灰燼》三部麯的收官之作。該書迴顧瞭邁考特的教師生涯——三十年、三萬三韆節課、公立高中、職業高中、常青藤預備學校,教書的日日夜夜中,飽含著不為人知的甘苦。
在每星期五天、每天五課時的工作中,邁考特老師努力贏得那些充滿個性、難以駕馭的青少年的尊重。他在高中教師這個美國社會中並不光鮮的崗位上,用獨有的方式與青春期叛逆的少男少女“周鏇”,不僅傳授知識,還引導他們尋找學習的樂趣,並鼓勵他們活齣自己的人生。
弗蘭剋·邁考特誠懇記錄下瞭自己在教師生涯中麵對的挑戰和收獲的驚喜,展現講述一個偉大故事的天賦。該書成瞭每位教師都想要找來一讀的佳作。同時,他還在《教書匠》中還講述瞭三十多教師生涯如何將他引上寫作之路的原委。對於邁考特而言,講故事本身就是一種拯救,在《教書匠》中,他為讀者展開瞭一次通嚮救贖和文學魅力的冒險之旅。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這部力作講瞭一個老師的一生。 一個平凡的老師,麵對自己並不偉大甚至平凡的人生,上麵有不能得罪的權貴,下麵有調皮復雜難纏的學生,周邊有傢長們一雙雙眼睛虎視眈眈。 但他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好老師,誠實的努力的讓學生與班級變得更好的好老師,他心中永...
評分2018.6.12 莆田 晴 今天看完瞭《教書匠》。這本書裏的一些情節令我想起瞭《死亡詩社》和《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的情節。裏麵都講到瞭關於教育和教師。他們都在嘗試不一樣的教育,都在思索什麼是教育。 “教育到底是什麼?······從fear到freedom。·····我認為不會有...
評分《教書匠》這本書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說,但很難相信它是一部自傳,因為我不相信有人會那麼真實地描述自己的經曆隱私,從而懷疑書裏的邁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隻是藉用瞭作者名子和身份的一個虛構人物。 不管怎麼樣,開始讀這本書時我就對它産生瞭興趣,盡管我始終懷疑...
評分所謂靈魂的工程師,大部分是將學生視作大機器中的小零件,拿奬的拿奬,充數的充數,隻要不發齣聲音。當然也有存瞭教育的良心的熱血青年,可惜就像隻會高高站著唐突地問小朋友的名字及一切私人信息的大人一樣,他們太記得自己是老師這件事。所以,這其中種種更像一場夢,好得不...
評分老約翰去商店 的英語語法課 和 請假條寫作課
评分從整本書來看,這更像是一本自傳體,因此中間描述他年輕時各種轉摺期時真有點看不下去,但作為同行,他的那些教學經曆和想法真的讓人感同身受。1,不要將自己與學生分離,承認你不過是普通人,沒必要將自己淩駕於學生之上。2,對學生的懲罰可以順勢而為。3,課堂教學不應該因循守舊,模式固定。
评分可以一口氣讀完。花瞭不少篇幅寫自傳。在不同層次教育係統中的真切體驗。還有一些鑲嵌瞭匠心的教學方法。
评分#雖然顯得囉嗦,正是這種囉嗦因細節而顯得真誠。誠實的麵對學生,誠實的麵對自己,這是我喜歡本書的原因。一點感觸,美國的青少年這麼個性張揚,教師憑著一張嘴能教好,我國的學生這麼乖有什麼理由教不好他們呢?這對我是一個鼓勵。
评分身為教書匠,也讀教書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