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创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飞毡》。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2014年获得台湾“全球华文文学奖星云奖之贡献奖”。
发表于2025-02-02
传声筒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西西的作品,总是不自觉的将她想像成是一位“住在古墓里的姑姑”。充满纯真,却有着一身绝世的功夫。当然,她的功夫是指文字功夫。无论散文还是小说,读着读着,娓娓道来的质朴语言里又充满诗意。总是想单以诗人来称呼她,而不是“作家”。 最近理想国又出了一本西西的作品...
评分 评分文/吴情 怎样才算一个认真而不古板的读者呢?是就作家的个人生平、道德品行说些似是而非的话?还是就作品本身的内在意涵和风格技巧做精致的剖析?抑或是从个人崇拜出发臧否人物?这些做法都不鲜见,但各自都有所不足。“文品即人品”属古代文论的范畴,现代不很适用。...
评分给一本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困难的,更何况《传声筒》的标题已经揭示了文字传播过程当中的噪音和失真,任何评论和见解,都似乎变成了阻挡读者与作者的媒介。虽然不至于是本雅明笔下机械复制时代的"灵韵"消失,但也是另一种退变。 西西说传声筒是误读者,”把原...
评分西西的文笔简洁而有韵味。这种韵味绝对是回味的味。转述直白独到,嘎然而止,恰到好处。 对西西是仰望已久,文字却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品。 除却文字的玩弄,西西的视角也是如此新鲜。 我只能感叹我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唯有谨言慎行,孜孜不倦。 有幸的是,非夕闻道,而...
图书标签: 西西 文学评论 香港 理想国 文学 @港台引进 2016 阅读
梁文道称西西为“作家中的作家”,莫言说“她的小说有奇思妙想、才华横溢”,余华说“任何围绕西西作品展开的讨论和评说都有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我们面对的并不是那类大街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的作家,我们所目击的是一种独特品质的展现”,在这本书里,这位“作家中的作家”既展现了她的“独特品质”,也展现了她这“独特品质”所形成的一个来源——西方现代文学经典。
本书是香港作家西西继《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之后的又一本读书笔记,在形式和写作上依然延续了上一本的风格,重述了西西心目中最优秀的西方现代小说代表作,包括马尔克斯、略萨、米兰·昆德拉、伯尔等大师的经典作品,这是一本小说家的读书笔记,更是一位优秀的汉语写作者以个人风格改写西方文学的大胆尝试,读者既能读到西方内核的故事,又能体会到中文叙述之魅力。全书最后一卷,西西更是以万字长文逐句分析略萨经典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的第一章,让我们得以从小说家的视角阅读另一位小说家。
如何毒哑文学中的夜莺?答案是通过翻译。我说的文学中的夜莺,是诗。
打开一册从英文译过来的土耳其诗集,我不禁要想,我伸出去的手,触到的是诗人的头发,是诗人头发上束着的丝带,还是丝带上的灰尘?世界上有那么多婉转悦耳的夜莺,希腊的夜莺,波斯的夜莺,因为我们是聋子才使它们成为哑巴。
传声筒都是误读者吧,可也提供了想象的能量。
误读不断产生新的趣味和意义,各人有各人的误读,每一个人都从原作中创造自己的宇宙。
打开一本书,有什么比误读更充满参与的感觉?祝误读愉快。
——西西
优美的误读
评分作为文学传声筒,更多是最早最快地打开一扇国外文学新的大门,率先介绍那些鲜为人知的优秀作品,因此对于文本深度方面也就难免稍有欠缺。
评分西西列的书单真棒,好作家在阅读这件事上,一定有着好品位。
评分福楼拜的鹦鹉、伤寒玛丽民谣、四博士、别的火、海战、山水……
评分真有意思,边看就边想把原来的作品拿来读。
传声筒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