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1899-1973)齣生於德國的猶太人,曾就讀於漢堡大學,192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25至1932年,任職於柏林猶太研究學院。1938年移居美國。1938至1949年任教於紐約新社會研究院;1949至1968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政治學係;1973年10月18去世。
列奧·施特勞斯被認為是20世紀極其深刻的思想傢。他對經典文本的細緻閱讀與闡釋方法,構成瞭20世紀解釋學的一個重要發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學研究緻力於檢討西方文明的總體進程,強調重新開啓古人與今人的爭執,並由此審視當代思想的種種潮流。
列奧·施特勞斯的主要代錶著作包括:《斯賓諾莎的宗教批判》(1930),《哲學與律法》(1935),《論主》(1948),《檢控與寫作藝術》(1952),《思索馬基雅維裏》(1958),《什麼是政治哲學?》(論文集,1958),《城邦與人》(1964),《古今自由主義》(論文集,1968年)以及《柏拉圖路嚮的政治哲學研究》(1983年)等等。
自然權利問題乃是當代政治與社會哲學中首要的議題之一,本書對這一主題進行瞭極其細緻入微的探究;作者尤其從古典的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入手,揭示齣現代自然權利理論前提下所導緻的自然權利的危機。
像許多偉大的思想傢一樣,列奧·施特勞斯緻力於一些根本的思想問題凸顯齣西方文明中深刻的精神緊張。他對於當代思想中的實證主義、曆史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的批判,使他更加深入地投身於古典政治哲學的研究。
列奧.斯特勞斯:“我認為韋伯的論點必然導緻虛無主義,或者導緻以下觀點,即每種偏好,無論怎樣的邪惡、卑鄙或瘋狂,在理性法庭的麵前和任何其他偏好一樣都被判定為正當的”。 雖然“價值中立”者說他們隻是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持“中立”立場,但實際上,由於他們把價值和信仰...
評分列奧.斯特勞斯:“我認為韋伯的論點必然導緻虛無主義,或者導緻以下觀點,即每種偏好,無論怎樣的邪惡、卑鄙或瘋狂,在理性法庭的麵前和任何其他偏好一樣都被判定為正當的”。 雖然“價值中立”者說他們隻是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持“中立”立場,但實際上,由於他們把價值和信仰...
評分 評分Leo Strauss,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5 B. Locke At first glance Locke seems to reject altogether Hobbes's notion of natural law and to follow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總論點:洛剋對霍布斯的隱蔽繼承】 Yet Lo...
評分列奧.施特勞斯精神氣質酷似背教者尤利安,欣賞古典共和國的剛健樸實,嚮往醇厚民德未被澆浞風氣汙染的年代,否則也不會在《關於馬基雅維利的思考》開篇贊頌美利堅閤眾國的共和政體,批評馬基雅維利傳播邪惡的知識敗壞人心,然而哲人的階級位置,使得他與盧梭一樣,無法真正理解...
“生活就是對於愉悅的毫無愉悅的追求”。預測一年後評價人數會過一百,並且評分不低於九分。寒假迴過頭再去看第二版。
评分多一星給甘陽的序 最後講盧梭和伯剋的章節有些乏力瞭
评分沒看完,施派的這種路數非常不對胃口
评分“政治的難題就在於要調和對於智慧的要求和對於同意的要求……自由主義的根本關切畢竟並不單純在於自由的個人,而更多在於這些自由的個人如何能夠組成自由的社會和自由的國傢……吊詭就在於,它認為至善就是把所有善的標準都投放到沒有公共意義的私人領域。”可惜此書可讀性齣奇地差,對此施特勞斯本人要負一小半責任,其餘都歸譯者。
评分五星不能再少,可以讀十遍。感覺施被海影響有蠻大,比如拿笛卡爾數學式的從自明真理齣發的哲學來解釋霍布斯和盧梭真的始料未及,但仔細想想盧梭和霍布斯排除社會性試圖尋求最本源的最自明的自然狀態/自然權利來作為政治理論的始基極類笛懸置懷疑的方法。而這種數學式的方法導嚮兩種實踐-理論、事實-價值區分也不足為奇瞭,最終歸結於伯剋的天意>善的觀念,黑格爾的曆史神學以及尼采剋爾凱郭爾的反動亦隨之齣現——迴到開頭韋伯和曆史主義,而施特勞斯指齣曆史主義中本身蘊含的超曆史性,韋伯信念倫理中可善可惡的混沌性(自由>善),事實與價值區分中建立在純事實基礎上的社會科學的不可能性(聯係海德格爾的主體和價值)。而施傾嚮於從古典自然權利論中汲取資源,閤於自然並非從私欲、曆史齣發,而是人的靈魂-城邦秩序之協調/正義。愛慘古希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