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介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麻省理工学院媒体比较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主任。其研究核心经历了从1992年的“文本盗猎者”到2006年的“融合文化”再到2009年的“传播性媒介”的转变与递进。其研究路径紧跟新媒介发展的步调,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西方粉丝研究的三次浪潮。
本书是传播学媒介分析和文化研究经典著作,2012年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20周年纪念版。本书反对将粉丝看做愚昧、盲目的“文化白痴”,而是将他们看作媒体内容的积极消费者、熟练的参与者,是从借来的材料中建构自己文化的游猎式的文本盗猎者,是勇于争夺文化权力的斗士。电视粉丝热衷于对媒体文本进行各种自主性的符号阐释,并且从大众文化资源中盗取零散的片段,讲述自己的故事,阐发自己的欲望。本书的作者从粉丝和学者双重知情人身份的角度出发,以详细而生动的具体案例,分析了《星际迷航》《布雷克七人组》《异形帝国》《侠胆雄狮》《双峰》等电视剧粉丝的再创作行为和社群生态,以民族志研究方法为主考察粉丝社群,重点关注其社会机制、文化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众媒体、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和观众意识形态及能动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书名为《文本盗猎者》,不禁疑问这里的“文本”指的是什么?“盗猎者”又是谁?再看副标题——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从这里大致可以分析出来,粉丝是文本的盗猎者,文本指的是电视艺术类的文本。这后面还有一个“参与式文化”,不得不说,本书的研究角度很是复杂。因为涉及...
评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尼尔·波兹曼预言了电视统治下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会渐渐不再愿意思考,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当今电视和互联网统辖下的消费时代,粉丝群体空前壮大,粉丝们将自己的满腔热爱投入电视或网络媒介下的流行文化,...
评分 评分《文本盗猎者》是一部研究同人文化的书,我认为这部书对粉丝文化的正名,是令我欣喜的。传统文学通常不将同人文纳入视野,但实际上同人文已经是新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而且也不乏非常出色的作品。虽然我本人不是耽美的作者,但也写过数篇同人文,这本书是以一个更系...
评分哈哈哈同事买的借来翻阅了,虽然是很正经的学术书,但ST粉的话有很多料(斯波克的翡翠塔什么的笑死我了),研究者坦陈在研究过程中也不禁被吸引了(圈粉直说嘛!)我不搞传播所以理论方面不好评价,但文本盗猎这个观念很有趣!
评分西方粉丝文化研究很重要的著作,观点非常有开创性,作者本人倒是谦虚表示著作里很多句子和段落可以供后来者当研究的主论题,他只是触到了表层。观点诸如批评了对粉丝群体的妖魔化,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被妖魔化的粉丝形象通常是情绪化(女性)或者是书呆子(无性),而男性化粉丝的爱好诸如看球就没有被妖魔化。中心观点是“盗猎式”阅读,粉丝从电视文本盗猎内容,进行同人创作,但创作文本与电视文本并非对立的,粉丝丰富了它,因此是参与式文化。耽美一章很得我心,同人中的耽美创作不是无中生有,只是揭示隐藏潜文本。耽美对男性角色的创造显示了传统男性气质的局限性,重塑男性身份(将两性特质融于一身)。书读得很痛苦,但很有收获,感谢翻译太太!
评分请中国读者注意批判性地阅读
评分翻译减一星
评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沉迷豆瓣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活在另一个现实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