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传播学媒介分析和文化研究经典著作,2012年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20周年纪念版。本书反对将粉丝看做愚昧、盲目的“文化白痴”,而是将他们看作媒体内容的积极消费者、熟练的参与者,是从借来的材料中建构自己文化的游猎式的文本盗猎者,是勇于争夺文化权力的斗士。电视粉丝热衷于对媒体文本进行各种自主性的符号阐释,并且从大众文化资源中盗取零散的片段,讲述自己的故事,阐发自己的欲望。本书的作者从粉丝和学者双重知情人身份的角度出发,以详细而生动的具体案例,分析了《星际迷航》《布雷克七人组》《异形帝国》《侠胆雄狮》《双峰》等电视剧粉丝的再创作行为和社群生态,以民族志研究方法为主考察粉丝社群,重点关注其社会机制、文化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众媒体、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和观众意识形态及能动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美国媒介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麻省理工学院媒体比较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主任。其研究核心经历了从1992年的“文本盗猎者”到2006年的“融合文化”再到2009年的“传播性媒介”的转变与递进。其研究路径紧跟新媒介发展的步调,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西方粉丝研究的三次浪潮。
文/吴情 谈起粉丝,很多人脑中准会浮现起一些特定“印象”:这群人狂热追星、缺少理智、混淆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或多或少还有着社交恐惧症……殊不知,这些所谓“印象”实属刻板。这些刻板印象,并非产生于我们和这一群体接触后得出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大众媒体有意无意的宣...
评分本书名为《文本盗猎者》,不禁疑问这里的“文本”指的是什么?“盗猎者”又是谁?再看副标题——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从这里大致可以分析出来,粉丝是文本的盗猎者,文本指的是电视艺术类的文本。这后面还有一个“参与式文化”,不得不说,本书的研究角度很是复杂。因为涉及...
评分 评分 评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尼尔·波兹曼预言了电视统治下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会渐渐不再愿意思考,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当今电视和互联网统辖下的消费时代,粉丝群体空前壮大,粉丝们将自己的满腔热爱投入电视或网络媒介下的流行文化,...
哈哈哈同事买的借来翻阅了,虽然是很正经的学术书,但ST粉的话有很多料(斯波克的翡翠塔什么的笑死我了),研究者坦陈在研究过程中也不禁被吸引了(圈粉直说嘛!)我不搞传播所以理论方面不好评价,但文本盗猎这个观念很有趣!
评分翻译减一星
评分诶嘿嘿,传说中的某即将出版的书终于……【交稿三年的我
评分新出的中文版没有读过,但总之tag一下先。来自政经和批判视角的批评再多,也难以否认Henry和他这本书是对我影响最大没有之一的启蒙著作。尽管当时很不成熟,仍然很幸运有与他对谈的机会。
评分刚刚读完。不是同人圈的参与者,读这本书却要跟ao3说再见。身边有很多人是同人的创作者、参与者,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写我想看的东西,让我成为故事的掌控者。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向主导文化秩序发出了公开的挑战。我是粉丝,但不是本书提到的类型。一个普通人一旦承认粉丝的身份,就再无与他人平等的机会,我真诚的羡慕同人圈,他们的创作建立在群体传统基础上,但是同时也持续对个人的贡献和创新保持开放的态度。粉丝本来最应该是“批判接受”的人,他们对错误开明但是也有批评的权利,我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现在的艺人粉丝无法说出真正想说的。是饭圈变了,还是社会再也无法接受批评了。没有人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