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安徽合肥人,自小随父生长于苏州,曾祖为晚清重臣、淮军将领张树声。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冀牖,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允和是“张家十姐弟”中的“二姐”,是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又与元和(昆曲名伶顾传玠的夫人)、兆和(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充和(美国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被海内外并称为“合肥四姊妹”。允和1932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结婚后随周有光留学日本、游历美欧。新中国成立后,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编辑《社讯》并演出昆曲剧目。八十六岁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凝聚亲情,互通声气。晚年出版《最后的闺秀》《浪花集》《多情人不老》《昆曲日记》《曲终人不散》等多部作品,风行海内外。
发表于2024-12-22
曲终人不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用了小半个下午带小半个上午的时间,算是一口气读完了《曲终人不散——张允和自述文录》,没有读完许多书之后的疲劳或者惘然若失,只感觉到宁静的喜悦,那种喜悦是一种生命的大欢喜,并非排山倒海而来,却充塞着整颗心。 张允和先生的文字流畅素朴,纯真浪漫,用“清水...
评分先下结论,允和先生文字多俏皮,但不灵动,颇自得,难得笔耕不缀,难得多情到老。 看到标题,即想起章的《往事并不如烟》,两书亦颇为有缘,如两位先生一为昆曲、一为戏曲,又如储安平先生与张先生为光华同学,冥冥之中自有缘法。 一夜读完,只能叹道,人贵初心不改。一则,人...
评分名家名作,少有的精致装帧,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
评分《人得多情人不老》这一标题是《曲终人不散》一书中,张允和先生用来纪念俞平伯先生和夫人许莹环的,我冒昧拿来做题,以说说先生的这本自传体随笔集《曲终人不散》,亦是纪念先生。 最初知道合肥四姐妹是因为叶圣陶先生那句,“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
评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林易子(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271730/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阅读张允和文集, 让时光在优雅和美丽中回旋。” “张家四姐妹"的名声很大,美女加才女,提起的人都是赞不...
图书标签: 张允和 文化 散文 自传 合肥张家 昆曲 随笔 回忆录
九如巷张家二姐的人生自述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
……………………………………………………
她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的夫人;
她曾是30年代上海杂志的封面女郎,后来却成为北京昆曲研习社的社长;
她曾在南京《中央日报》上提 倡“女人不是花”,中年却不得不成为一名“家庭妇女”……
………………………………………………………………
有人说,她是“最后的闺秀”,又是“五四”后的新女性;
她服膺“五四”,致力启蒙,继承传统,追求现代……
……………………………………………………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
她与周有光有着“流水式的恋爱”和“举杯齐眉的婚姻”;
她的“半个字的电报”成就了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清佳话;
她86岁还不服老,学会用电脑;
她办的一份家庭小刊物,却引得大出版家范用先生也“吃醋”……
…………………………………………………………
本书是“最后的闺秀”张允和在88岁时完成的处女作,
也是她唯一一本完整的个人自传体随笔。
全书选录68幅珍贵照片。
张家二姐看起来很文弱,没想到小时候很调皮呢。喜欢她那样的姑娘,虽然还是更喜欢四妹的沉静。
评分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评分读过二姐另外一本《昆曲日记》,总觉得……内容上重复的地方很多,像小白兔啊做媒啊看戏啊_(:3 」∠ )_三星半吧。现在对她爸兴趣更大(`・ω・´)ゞ
评分以前看过《合肥四姐妹》,惊为天人。这次看二姐自述,也真是有个性的人。我外公跟她是同年生,同年去世,也是93岁。也是名门之后,大家族。这一代人真是什么都赶上了,能活的长,看看之后的世界,真好啊。#No. 050
评分哥们儿推荐的。怨气略重的书,但我相信都是真实的。这是历史书上不会记录的另一面。
曲终人不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