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誌華,男,1950年齣生。著名曆史學傢,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曆史係1979年碩士研究生。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大學曆史係、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等單位的特約研究員或兼職教授,承擔有關單位的課題研究。研究方嚮主要是蘇聯史、中蘇關係史和冷戰史。
1996年至2002年間瀋誌華與社科院閤作個人齣資140萬元專程到俄羅斯和美國搜集俄國解密檔案並組織翻譯、整理、齣版瞭36捲《蘇聯曆史檔案選編》。後又與楊奎鬆共同主編8捲《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此外有代錶作:《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曆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三捲——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毛澤東、斯大林與韓戰》、《中蘇同盟與朝鮮戰爭研究》、《中蘇同盟的經濟背景1948-1953》、《斯大林與鐵托——蘇南衝突的起因及其結果》、《蘇聯專傢在中國1948-1960》、《無奈的選擇:冷戰與中蘇同盟的命運》、《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1956-1957年的中國》等。
本書圍繞中蘇關係從結盟走嚮分裂、從對抗走嚮“正常化”所構建的曆史敘事,大量使用瞭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鐵道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和地方檔案館,以及颱灣“國史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資料中心所藏檔案資料。作者還曾到美、俄、波、匈、德等收集資料,對當事者作瞭訪談。這在中外學術界是沒有的。在書中作者提齣瞭顛覆中外學者既有定論的精彩看法,令人拍案叫絕,是每一個對中蘇關係感興趣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中蘇關係是對20世紀中國曆史進程最具影響的雙邊關係之一。中蘇關係的演變,對解讀中國曆史是必不可少的。瀋誌華編著的《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年中蘇關係若乾問題再探討上下第3版)(精)》圍繞中蘇關係從結盟走嚮分裂、從對抗走嚮“正常化”所構建的曆史敘事,極具可讀性。書中大量使用瞭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鐵道部、國傢計委、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和地方檔案館,以及颱灣“國史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資料中心所藏檔案資料;作者還曾到美國、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德國等國收集檔案資料,並對當事者做瞭大量的訪談,這在中外學術界是絕無僅有的。正因為如此,本書的論述信實可靠。作者在一係列問題上提齣瞭顛覆中外學者種種既有定論的精彩看法,令人讀來拍案叫絕。正如國際著名冷戰史專傢陳兼所言:本書作者楊奎鬆、瀋誌華、李丹慧、牛軍,是在這一課題上造詣最深、最具影響力的權威學者,這部著作是每一個對中蘇關係感興趣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我電腦裏儲存著《蘇聯曆史檔案選編》34捲近2000萬字的電子檔資料,詳細的羅列齣前蘇聯1917年至1991年70多年間各個曆史時期的文件檔案書麵資料,對於研究蘇聯史、亞洲史、世界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手史料。 之前我在探討朝鮮戰爭的起因時引用過這些資料和楊奎鬆、瀋誌華等聯閤齣...
評分雖然有點貴,而且買完瞭就碰到降價。 四位作者裏的瀋誌華和楊奎鬆的書都讀過,印象都非常好。前者的《毛澤東斯大林和朝鮮戰爭》裏的一句判斷,甚得我心,即戰爭爆發前夕,三八綫南北都有武統的意圖和挑釁行動,誰開的第一槍其實並不重要。後者的《革命》套裝洋洋灑灑,特彆是對...
評分《中蘇關係史綱》講述瞭自俄國十月革命而在中國掀起的共産黨之風到1991年蘇聯解體期間的中蘇關係的種種。中蘇關係經曆過蜜月期、冷戰敵對期至最後關係修復。中蘇作為社會主義製度的兩個大國,政治上,經濟上,甚至文化上都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中蘇關係的變化,既是兩國國情變...
評分由於特彆的地理原因,蘇聯(沙俄)對中國一直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書中所說,曆史上有兩個國傢侵占中國領土最多,一個是日本,一個是蘇聯(沙俄)。前者因為戰敗而歸還,後者則沒有。中蘇關係幾乎經曆瞭當今世界各種國傢形態的全部變體:從一般的國傢關係,到親如兄弟的戰略...
非常完美的一本中蘇關係史,特彆喜歡赫魯曉夫和貝利亞的權力之爭時期的中蘇關係,如膠似漆。契爾沃年科(蘇聯駐中國大使)是個很重要的人物啊,但是在其他國際關係史中他好像幾乎不怎麼露麵,老朋友米高揚的政治藝術還是揮灑的淋灕盡緻。安德羅波夫的改革令人惋惜,好像我記得書中雅科夫列夫提到的也不是太多,戈氏的國師啊,外交政策戈氏是為他服務的啊。(突然想看之前沒看完的《莫斯科中山大學與中國革命》瞭,好多關係史上的糾葛,還是需要迴到1932年 甚至之前去)
评分政黨史部分錄入完畢。高華、陳永發、鄒儻相關著作沒有條目。
评分還差點沒讀完吧。。。考察一下曆史上某一國傢想要對外輸齣某種製度和理念的情況 幾種類型 古代中國與周邊國傢 恒定的一邊倒的力量對比導緻的非功利的外交理念 美國 開局天時地利人和都占瞭 與歐洲相隔大西洋 所以內政外交上騰挪能夠更加從容 以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建國前就陷入和周圍大部分國傢的政治與軍事衝突中 自己本身也輸齣革命 連瑞士都打 對比一下 蘇俄和中共的情況更類似於法國 當然也有不同 其實赫魯曉夫對世界形勢的分析在我看來比中共更準確 無非有所欠缺 即緩和的國際關係有助於內部的改革 那麼大體量的國傢隻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彆人是沒有機會的 但理念是現實中關係的反映 可能那時的蘇聯就已經積重難返瞭吧 不過蘇共主觀上也有欠缺
评分中蘇關係的發展和演進是使命型政黨擺脫革命邏輯,樹立執政思維的一麵最好的參照鏡。內容由四位學界大牛共同撰寫,質量非常高,瀋的部分質量最好,其次是楊,牛和李差些,排最後。瀋寫的跋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值得反復研讀。
评分社會主義國傢關係內在結構的弊病:國際主義理念與民族主義追求的矛盾,以意識形態的同一性替代或掩蓋國傢利益的差異性;同盟內部領導與被領導的組織原則與各國享有平等權利的準則之間的矛盾,把黨際關係等同於或混淆於國傢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