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傢,被魯迅稱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蕭紅半生漂泊,足跡遍布北京、青島、上海、東京、武漢、香港等地,同時極具文學天賦。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錶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隻身東渡日本,寫下散文《孤獨的生活》和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發錶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2年葬於香港淺水灣邊,時年31歲。
本書收錄瞭蕭紅最聲名卓著的的兩篇小說《呼蘭河傳》和《生死場》。《呼蘭河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生動描寫瞭蕭紅傢鄉小城鎮的美麗、童年的寂寞、祖父的慈愛、人民的善良與愚昧等。《生死場》敘述瞭北方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對於生的堅強和對於死的掙紮……蕭紅寫作技巧嫻熟,文筆渾重而輕盈,為中國文學奉獻瞭不朽的經典。
發表於2025-02-08
呼蘭河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前話:這是我去年寫的一篇文章,本沒打算過貼到這兒來。今天發覺豆瓣沒有關於蕭紅的評論。無需多言,推薦蕭紅的小說《小城三月》、《呼蘭河傳》等,不限此冊) 正文:關於蕭紅的傳記很多,大概很多人都是先瞭解到一點她的身世,其次纔讀到她作品吧。我卻不是,在我讀書的曆...
評分小時一直以為蕭紅是和張愛玲一類的女作傢,除瞭學過她的《火燒雲》(學的時候還不知道那是她寫的),其他作品就什麼也沒看過瞭。 去年在中山書城站瞭兩個下午,看完瞭《呼蘭河傳》,即為這位女作傢傾倒。 蕭紅的筆法也許留下瞭那個年代的一些痕跡,但是她個人獨特的風格還是不...
評分我讀呼蘭河傳時是個悶熱夏夜,連空氣都粘糊糊的,但對著薄薄的的一本連書頁都略有些泛黃的小說,隻覺得滿紙蒼涼,力透紙背的蒼涼。 像她自己說的一樣——“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書中曾有一段寫到紮彩鋪,“要做人,先做一個...
評分1940年12月20日,蕭紅在香港完成瞭追憶童年時光的《呼蘭河傳》。當時是南國的嚴鼕,可究竟不比蕭紅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城。蕭紅在《呼蘭河傳》的開頭寫道: 嚴鼕封鎖瞭大地的時候,大地則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嚮地...
評分(前話:這是我去年寫的一篇文章,本沒打算過貼到這兒來。今天發覺豆瓣沒有關於蕭紅的評論。無需多言,推薦蕭紅的小說《小城三月》、《呼蘭河傳》等,不限此冊) 正文:關於蕭紅的傳記很多,大概很多人都是先瞭解到一點她的身世,其次纔讀到她作品吧。我卻不是,在我讀書的曆...
圖書標籤: 小說 中國文學 現當代文學 蕭紅 文學 中國
在讀蕭紅的《呼蘭河傳》,想起在哈市生活的四年,在呼蘭校區度過的一年,那摻著愛與恨,焦慮同愉悅的舊日畫捲一一仿佛在我眼前一一展開。曾有幸參觀過蕭紅先生的故居,更是見証過東北深鼕的嚴寒,那呼嘯的狂風似刀子般從臉上劃過的觸感至今仍存。念及它的天真可愛便有股暖流湧入心頭……隻可惜,它是嬌艶可人的,我則是麵目可憎的,所以那些時日並不全是愜意的、不無掙紮的,更多是帶著幽幽的怨恨度過的。錯全在我,與它無関!所以,我仍在心中對它留有眷戀和渴慕……(好吧,纔過瞭一兩天,就覺得自己過度矯情,過度自憐) 想念外公做的熱饅頭,煮的粥,想念童年時吃到的辣椒油,…… 我們是否一輩輩在不斷‘劣化’著,媽媽不如外公那般古道熱腸,我能感知的快樂則遠不及母親的萬分之一……
評分給孩子買的,從小培養讀經典的意識。
評分有些段落就像齣現在小學的語文課文裏充滿著童趣與歡樂 有些段落融著難以釋懷的悲傷 像蕭紅寫下“人生為瞭什麼,纔有這麼淒涼的夜” 。 呼蘭河的人們在彆人的悲涼裏麻痹自己 世界何其相似。#蕭紅的文筆真的太好瞭
評分我沒看到往日多少光明,我隻看到過去多少黑暗與沉朽,它們不隻存在於過去的呼蘭河裏,還存在於現代的人性之中。
評分有些段落就像齣現在小學的語文課文裏充滿著童趣與歡樂 有些段落融著難以釋懷的悲傷 像蕭紅寫下“人生為瞭什麼,纔有這麼淒涼的夜” 。 呼蘭河的人們在彆人的悲涼裏麻痹自己 世界何其相似。#蕭紅的文筆真的太好瞭
呼蘭河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