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S. 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并深刻地影响了包括海明威、塞林格、村上春树在内的众多作家。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17岁时,他到普林斯顿大学就读,在此期间为校内文学刊物撰写作品,并立志要成为作家。1917年,菲茨杰拉德参军入伍,但还未及被派上战场,“一战”便已结束。次年,他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乡村舞会上邂逅了泽尔达——后来成为他的妻子。1920年,长篇小说《人间天堂》的出版,使他声名鹊起;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问世,奠定了他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40年,年仅44岁的菲茨杰拉德死于因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经典结尾:“于是颠扑向前,逆水行舟,一次又一次,退回到过往。”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来自中西部的尼克,在纽约结识了挥金如土的富豪盖茨比。随着二人交往的深入,尼克了解到盖茨比原本出身贫寒,年少时是一位军官,并且爱上了黛西——尼克的一位表亲。战争爆发后,盖茨比被调往欧洲战场,黛西便转而同出身于富豪家庭的汤姆结了婚。充满遗憾的盖茨比立志成为富翁,特意在黛西家对面置产,彻夜笙箫不断,为的就是要引起黛西的注意。当一切落幕,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尼克深怀着悲伤落寞的心情,回到了故乡。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F. S.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其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时代韵律的微妙洞察,展示了当时“荒原时代”的内涵,并深刻影响了包括海明威、塞林格、村上春树在内的众多文坛巨匠,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完美之作”。
为纪念原著出版九十周年,台湾知名青年译者张思婷潜心研究二十多部前人译本后,以“复古中文”来进行翻译,尽量保留原文隐喻,以求尽力传达菲茨杰拉德语言的魅力,再现这部文学经典的韵味与内涵。
在黛西和盖茨比终于再次相会的那个午后。黛西:我们有好多年没见了。盖茨比:到11月刚好五年。(我忘了原文是否如此。我没有照原文引用。)作为在场者的尼克立刻意识到,盖茨比的应答让气氛变得无比尴尬。 一定有人对此会心一笑。 几十年后1997年的某个下午,A问B他女朋友C的...
评分“爵士时代的挽歌”之类的说法,对The Great Gatsby是个蹩脚的评价。且不说这部小说出版时,距大萧条还有四年多的时间,这个故事的背景,也完全可以放在1900年代、50年代、80、90年代,以及刚刚过去这个十年的中期。唯一可以勉强与爵士时代挂上钩的,或许只有Fitzgerald华丽而...
评分写在前面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打动我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五部小说之一。有时候会有朋友问我:“我也读过这本书啊,没觉得有那么出众啊,怎么会对你如此这般?”。我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然后很庆幸的发现,我是在自己人生的最合适的阶段读到了这本书。 如果我是在25岁第一次...
评分盖茨比的死应该由谁来负责:是开枪的人?如果他是自杀的呢?还是说出肇事车是属于盖茨比从而达到嫁祸目的的汤姆·布坎农?还是守望者盖茨比的等待对象黛西?还是造梦者盖茨比本人? 汤姆·布坎农在三个场合遇到盖茨比,第一次盖茨比是尼克(他在文章里充当叙述者)的朋友,双...
评分我们都曾坚持过什么,也许已经忘记,也许仍旧铭记却无力实现。 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把这本书看了三遍,对于从来不看打着世界名著标签的书的自己,对于已经变得懒惰又恶俗的自己实属不易。 这仅仅是一个梦碎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过是为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
翻译很好。读的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告诉自己,我爱这本书。
评分盖茨比的悲剧人生真的就如烟花一般,只摧残了一瞬就融入了无尽的黑暗,化入了风中,不曾再显形。 我只想说一句:“兄弟,虽然这就是你的人生,但我为你感到不值。”
评分看得是2017年出版的版本,豆瓣上居然没有这个版本的信息,真神奇。
评分于是颠扑向前,逆水行舟,一次又一次,退回到过往,很努力地读完了,但总觉得似懂非懂
评分原著五星 翻译减一星 但是说实话我比对了其他版本 也都各有翻译上的不足 所以这一版女性翻译也还算细腻了。至少我看到后面是真的很忧伤 尤其是看到盖茨比年轻时写在书里的每日计划表 心都碎了 多么自律上进、谨小慎微的一个人 最后破灭在了永远追寻不到的美梦里。最悲伤莫过于此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