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武(1911-1957),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自1937年起就職於中研院史語所,專攻明史。1948年在英國牛津大學治明清時期中西交通史。1953年起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員,曾參與標點本《資治通鑒》的整理工作。
《明本紀》一捲,作者不詳,記硃元璋事跡,起自濠州從軍,止於洪武五年。著名明史研究專傢王崇武先生論證其成書在今本《明太祖實錄》之前,可能是修纂《太祖實錄》之原料,也可能抄自《太祖實錄》初修本,是研究明初史事的重要文獻,史料價值甚高。王崇武先生校勘《明本紀》各主要版本,並將其與今本《太祖實錄》等書逐事比對,再加按語辨其異同,考其本末,精闢見解頗多。
發表於2024-12-22
明本紀校注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王崇武先生的《明本紀校注》,大概是中華書局“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係列裏最薄的一本,正文一共隻有一百二十一頁,但它所含有的信息量卻不低。在讀此書的時候,聯想起網絡上一些看法,我便産生瞭一些不吐不快的想法。這些想法不是基於書的內容本身,而是由本書所述而引申齣...
評分《明本紀》作者已經不可考,但是王崇武先生判斷這本殘捲為太祖朝實錄的原始文本之一。我們知道《明太祖實錄》曾經三次修撰,一修於建文之時,二修於永樂之初,三修於永樂九年。按照明代實錄“焚草液池,一字不傳”(鄭曉《今言》)的傳統,實錄最初的文本應該早已經被焚燒,更...
評分《明本紀》作者已經不可考,但是王崇武先生判斷這本殘捲為太祖朝實錄的原始文本之一。我們知道《明太祖實錄》曾經三次修撰,一修於建文之時,二修於永樂之初,三修於永樂九年。按照明代實錄“焚草液池,一字不傳”(鄭曉《今言》)的傳統,實錄最初的文本應該早已經被焚燒,更...
評分王崇武先生的《明本紀校注》,大概是中華書局“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係列裏最薄的一本,正文一共隻有一百二十一頁,但它所含有的信息量卻不低。在讀此書的時候,聯想起網絡上一些看法,我便産生瞭一些不吐不快的想法。這些想法不是基於書的內容本身,而是由本書所述而引申齣...
評分《明本紀》作者已經不可考,但是王崇武先生判斷這本殘捲為太祖朝實錄的原始文本之一。我們知道《明太祖實錄》曾經三次修撰,一修於建文之時,二修於永樂之初,三修於永樂九年。按照明代實錄“焚草液池,一字不傳”(鄭曉《今言》)的傳統,實錄最初的文本應該早已經被焚燒,更...
圖書標籤: 明史 王崇武 史料 明清史 明 文獻 正史 雜史
這本書給我的啓發即是:對於史書,應該始終持懷疑之精神。尤其是官修史書,不免掩惡虛美。
評分滁陽王死後文風明顯變化,太祖早期的事跡有可能取材於彆處,也遠沒有那樣“神睿”,與實錄相比大概更接近真相。事實上早期部分應該是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王崇武先生以實錄對比之,多贊成本書的記載,可見官修史書亦“後齣轉精”,修飾更勝。不過潤色後的記載,其條理性與可讀性確實要遠強於本書拙樸的文字。後半部分和通常的本紀文風區彆不大瞭,並且過於簡略。想到費聚早年的從龍之功,其結局難免令人嘆息。明代史料武官文臣的“群像化”特質較為明顯,個人還是更偏愛中古一些。
評分滁陽王死後文風明顯變化,太祖早期的事跡有可能取材於彆處,也遠沒有那樣“神睿”,與實錄相比大概更接近真相。事實上早期部分應該是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王崇武先生以實錄對比之,多贊成本書的記載,可見官修史書亦“後齣轉精”,修飾更勝。不過潤色後的記載,其條理性與可讀性確實要遠強於本書拙樸的文字。後半部分和通常的本紀文風區彆不大瞭,並且過於簡略。想到費聚早年的從龍之功,其結局難免令人嘆息。明代史料武官文臣的“群像化”特質較為明顯,個人還是更偏愛中古一些。
評分《明本紀》與《太祖實錄》並置,逐段比對,可明白看齣官修史書是如何“裝扮”“完善”史料的。對種種異象、神兆的記載變遷,尤值得玩味。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啓發即是:對於史書,應該始終持懷疑之精神。尤其是官修史書,不免掩惡虛美。
明本紀校注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