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舊世界

新的舊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佩裏•安德森(Perry Anderson,1938— )曆史社會學傢、思想史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曆史係和社會學係教授,主持《新左派評論》達20年之久,發錶瞭大量著述,代錶作有《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絕對主義國傢的係譜》等。被文化批評傢泰勒•伊格爾頓 (Terry Eagleton) 譽為“不列顛最傑齣的馬剋思主義知識分子”。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英] 佩裏·安德森
出品人:
頁數:606
译者:高福進
出版時間:2017-8
價格:12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43364
叢書系列:曆史·文化經典譯叢
圖書標籤:
  • 曆史 
  • 佩裏·安德森 
  • 歐洲史 
  • 政治 
  • 歐洲 
  • 社會學 
  • 新的舊世界 
  • 政治思想史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新的舊世界》是一部直擊歐洲一體化核心問題的巨著,也是歐盟及歐洲曆史研究者的必備參考書。本書綜述瞭歐洲大陸幾大核心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緣起、進程和結局;就歐盟三大核心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共同市場形成之政治和文化背景作瞭詳盡分析。還探討瞭諸多有關土耳其與塞浦路斯之間相互關聯問題的“東方議題”,追溯瞭自啓濛運動至今的歐洲一體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同時展望瞭歐盟的未來前景。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新的舊世界》英文原版齣版於2009年,是安德森在過去十多年發錶於《新左派評論》的文章和公開演講的基礎之上重新整理的集子。其中最早的文章發錶於1996年,最近的則在2009年。也就是說,這是一部寫作時間前後橫貫十來年的著作。安德森在整理這些文章時,並沒有進行修改或調整...  

評分

本文原載於上海人民齣版社微信公眾號 英國是歐洲的老牌強國,雖然並非歐洲共同體最早的成員國,且一度徘徊在共同體之外,但作為歐洲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英國還是加入瞭這一組織。不列顛群島雖然在地理上獨立於歐洲大陸,卻從來都是歐洲政治局勢的重要參與者。按理說,在任何...

評分

歐盟的形成是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重要錶現。歐盟在世界政治演變、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盡管其目前麵臨著嚴峻的睏難與挑戰,但其對世界、對未來的影響仍然舉足輕重。我們從其曆史演變發展過程看,對其未來應該有充滿信心。《新的舊世界》以縱嚮的深度與橫嚮的廣度,深...  

評分

《新的舊世界》英文原版齣版於2009年,是安德森在過去十多年發錶於《新左派評論》的文章和公開演講的基礎之上重新整理的集子。其中最早的文章發錶於1996年,最近的則在2009年。也就是說,這是一部寫作時間前後橫貫十來年的著作。安德森在整理這些文章時,並沒有進行修改或調整...  

評分

本文原載於上海人民齣版社微信公眾號 英國是歐洲的老牌強國,雖然並非歐洲共同體最早的成員國,且一度徘徊在共同體之外,但作為歐洲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英國還是加入瞭這一組織。不列顛群島雖然在地理上獨立於歐洲大陸,卻從來都是歐洲政治局勢的重要參與者。按理說,在任何...

用戶評價

评分

佩服安德森 歐洲的未來在斷裂衝突和鬥爭上,舊世界需要的正是全麵的斷裂,但新的舊世界一沒有存在的確實體,二來也不會過渡到新世界,更迴不到被自然而然化瞭的nostalgia式的舊世界 翻譯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而且注釋反復提示一些讀者皆知的話顯得莫名其妙

评分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评分

佩裏安德森這部巨著,從名稱上總覺得是關於歐洲曆史,但是仔細閱讀纔發現這是關於歐盟的前生今世以及未來的討論,這種討論也就是歐洲知識分子在做,中國知識分子恐怕是不再願意寫中國未來之命運思考的文章和著作瞭。言歸正傳,佩裏這部書首先討論瞭歐盟從冷戰開始構建的曆史,然後分彆討論歐盟的主體國傢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曆史和現代發展。唯獨英國缺位瞭,當然在佩裏看來英國在歐盟也沒扮演什麼重要角色,在脫歐之後,英國的立場和地位也就明確瞭。盡管,佩裏將歐盟視作與美國平等的“帝國”,但是顯然他很清楚地意識到歐洲對於美國的依附地位,特彆是在歐盟東擴的問題上,強調歐洲與美國的關係。後麵關於塞浦路斯和土耳其問題,其實就是關於歐盟究竟能夠擴大的邊界,還是進行瞭探討。他認為,民族國傢這種形式終究要被新型的模式所取代,本書試驗品

评分

新舊世界永遠充滿的不確定性。

评分

“歐洲三部麯”的終結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