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警察

第三个警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弗兰·奥布莱恩————————作者

(Flann O’Brien,1911—1966)

本名布莱恩·奥诺兰(Brian O’Nolan),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讽刺作家。出生于北爱尔兰蒂龙郡斯特拉班市,毕业于都柏林大学学院,供职于都柏林地方事务部,并以笔名“迈尔斯·纳·戈帕林”(Myles na gCopaleen)在《爱尔兰时报》上长期开设专栏,撰写讽刺性文章。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奥布莱恩与乔伊斯、贝克特并称为“爱尔兰现代文学三杰”,以其荒诞、幽默、讽刺、戏仿的独特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双鸟泳河》《第三个警察》等不朽经典,直接影响了唐纳德·巴塞尔姆、库尔特·冯内古特、吉尔伯特·索伦蒂诺、伊什梅尔·里德等小说大师的创作。

刘志刚————————译者

高校教师,英语文学译者。译有G.K.切斯特顿随笔集《改变就是进步?》(2010)、D.H.劳伦斯游记《意大利的黄昏》(2015)、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集《剧作家与戏剧》(2016)及部分诗歌、散文作品。

出版者: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爱尔兰] 弗兰·奥布莱恩
出品人:
页数:267
译者:刘志刚
出版时间:2017-12
价格:39.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0480912
丛书系列:大鱼文库
图书标签:
  • 小说 
  • 爱尔兰文学 
  • 爱尔兰 
  • 外国文学 
  • 弗兰·奥布莱恩 
  • 奥布莱恩 
  • 荒诞 
  • 长篇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人生是场苍白的幻梦,是吞噬你我灵魂的杳杳黑洞。-

★ 比肩乔伊斯、贝克特,“爱尔兰现代文学三杰”奥布莱恩扛鼎之作

★ 经典美剧《迷失》倾情力荐,2天内狂卖10000册的后现代主义神作

★ 狄兰·托马斯、格雷厄姆·格林、安东尼·伯吉斯、约翰·厄普代克、威廉·特雷弗、唐纳德·巴塞尔姆、库尔特·冯内古特、吉尔伯特·索伦蒂诺、伊什梅尔·里德……顶礼膜拜的小说大师

*********************************************************

《第三个警察》写于1939至1940年间,直到1967年作者去世一年后才得以出版,是一部关于时间与空间、死亡与存在的暗黑喜剧小说,是一场融合卡夫卡式梦魇和爱丽丝式奇境的夺命之旅。

叙述者“我”自十六岁时起便沉迷于对科学怪才德塞尔比的研究,及至而立之年完成鸿篇论著,却苦于无钱出版。“我”受了朋友怂恿,与他合谋杀害了一个有钱的老头儿,到手的钱匣却被他自个儿藏了起来。三年之后终于获知其藏匿之地,然而,寻匣之旅不期然地成了天方夜谭般的荒诞奇遇:虽死犹生地出现在“我”眼前的受害者的“鬼魂”,内心深处开始同“我”对话的“我”自己的灵魂,一个没有宽度、没有厚度的诡异警局,一个笃信“原子论”的警长和他关于“自行车人”的奇谈,以及在位于隔墙里的袖珍警局办公,与被杀害的老头儿有着一模一样面孔的第三个警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作者把关子卖到了最后。

*********************************************************

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具有真正的喜剧精神。

——詹姆斯·乔伊斯

靠着言辞、风格、魔法、疯狂和不羁的创造力,弗兰·奥布莱恩让你脑洞大开。

——安东尼·伯吉斯

跟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一样,他行文自如,举重若轻,有一种刺痛人心的优雅在每一页熠熠闪光。跟贝克特一样,他拥有一种遣词造句的完美天赋,一种将朴素文字调制为诗性音符的艺术——这一招两人都是从乔伊斯那里学到的。

——约翰·厄普代克

爱尔兰最具原创力和洞察力的小说家之一。

——威廉·特雷弗

弗兰·奥布莱恩和乔伊斯、贝克特一起,组成了爱尔兰伟大作家的圣三位一体。

——艾德娜·奥布莱恩

几被遗忘的爱尔兰文学巨头之一。

——英国《独立报》

奥布莱恩是二十世纪的喜剧天才之一。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2018-03-16 俞耕耘 新京报书评周刊 爱尔兰作家弗兰·奥布莱恩不太幸运。他的父亲是一名盖尔语联盟的教师,从小就要求奥布莱恩在家中说爱尔兰语,禁止使用英文。在大学期间,他也写了论文《爱尔兰诗歌中的大自然》,研究古代凯尔特神话。这篇论文是写在粉红色的纸上的——这似乎...  

评分

文|轻禅 “风的长袍”“原子论”“自行车人”“看不见的匣子”, 将这一切荒诞的理论结合到一起会产生怎样精彩的作品?在爱尔兰作家弗兰·奥布莱恩笔下,这些看似不相连的所谓理论相遇后,竟碰撞出无比璀璨的火花。 这就是他的作品《第三个警察》。本书虽然创作于1939-1940年间...  

评分

这本折磨人的书,现在来折磨你了。 如果你有受虐倾向,请接着往下看,因为一位甘愿受折磨的读者正是本书的理想读者。 如果你有施虐倾向,也请接着往下看,你大概能从这些“折磨的解剖”中获得些许快感。 正如本书与“3”这个数字有着不解之缘——封面上的“3”形自行车链条和封...  

评分

湖南文艺这版的第三个警察的封面画面的主体是一个自行车链条,还有书中反复提到的自行车这个意向,让读完全文兴奋又懊丧的我莫名其妙想起了这句流行语。 之前对这位作者一点都不了解,对爱尔兰文学也没有多少概念,哪怕是著名的尤利西斯,与法国那本追忆似水年华一样,可以说是...  

用户评价

评分

【2018.3.8~3.10】1、作为一部七十年前的小说,这结局一定玩了当时的观众一把。尽管我们看过太多意外结局的电影,小说结尾已屡见不鲜,但整个阅读过程中还是丝毫也没想到真相竟会如此;2、单就这本而言,比贝克特和《尤利西斯》好读很多,即使如此,在进入警局之后的情节也开始漫漶起来,语言外在风格静止不动(句子优雅、柔顺,时时刻刻的幽默感),内在风格大变(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开始断裂,像贝克特那样每一个句子都读得懂,联系起来反而使语义破碎);3、没有国别、没有时间年代,莫名其妙的判处绞刑,能指与所指没有直接关联的自行车,自行车与人的物态渗透,人物喜欢眺望远方风景,叙述者写的与情节相关联的虚构式注解,卡夫卡的荒诞风味,象征主义和寓言式色彩,存在哲学,加上涉及物理的科幻因素,杂糅的风格和对情节的解构

评分

如果早些年也许还会提起兴趣探究下后现代小说的迷宫,现在看看,作者那些花招都只是花招而已,翻译又毁了一位以遣词造句文风修辞见长的作者,一派老套的文笔,感觉读了一本保守教科书上的经典文学。

评分

想起了和尤利西斯以及等待戈多相伴的时光,荒谬有时候才是赤裸裸的真相罢。

评分

特别有意思。通篇正儿八经地胡说八道,细部又伤感动人。

评分

在此谢谢编辑惠赠,之前从未听过这位作家。诚如作者自谦的话:“这书唯一的优点在于其情节。”但你必须怀着迷惘的期待一直读到结尾,直到看到作者这句话才能恍然大悟。我读到131页时开始觉得作者卖弄无聊是有深意的,读到181页时认为这或许是个哲学故事。读到259页《出版说明》才理解了本书的情节设置。作者脑洞果真大得出奇,但读者在被开篇的情节吸引后,到底接下来能不能在无聊中坚持往下读直到发现瑰宝?这恐怕是个问题。虽然作者设置的地狱“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永无休止”,但主人公的记忆每次都会被清空的,这样惊悚故事的轮回,我认为并不像西西弗斯和普罗米修斯受到的折磨那样无法忍受。本书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很明显冯内古特从中得到了借鉴,此外我还读到了一点点村上的味道(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