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立柏(Leopold Leeb),教授、古典語文學傢。1967年生於奧地利,1985年進入大學學習哲學、宗教學及基督教神學。1988年至1991年在颱北輔仁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哲學。1995年在奧地利取得碩士學位後來到北京,考 入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班,師從湯一介先生和陳來先生,於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到2004年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進行翻譯和研究,並開始教授拉丁語、古希臘語和古希伯來語。2004年2月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開設“拉丁語基礎”“古希臘語基礎”“拉丁語文學史”“古希臘語文學史”“歐洲中世紀文學史”“古希伯來語”等課程。
本書是奧地利學者、古典語文學傢雷立柏的破執之作。雷立柏紮根北京二十餘載,在這本書中,他以“世界公民”與“文化橋梁”的視角,將自己對北京深沉的感情傾注於文字,並憑藉其學貫中西的學識,旁徵博引,縱論古今,或從語言、文字、曆史、藝術、宗教等諸多細微之處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被淹沒的曆史,或以全新視角解讀那些為人熟知的曆史,在文化的相遇與碰撞中破除迷執。
發表於2024-11-24
我的靈都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昔人有詩“冠蓋滿京華”,而今北京身負都城的重任,也依然在見證著四麵八方奔湧而來的人頭攢動。來來往往無非都是他鄉客子,在陌生的城市裏疏離又親近著記憶裏故園的模樣。 如果說流離似乎成為這個時代的另一種傳統,我們在他鄉麵前卻依舊隻是陌生人的錯愕,在無奈之中遠走他鄉...
評分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而被全世界人所熟知,基本上有條件的中國人都去過北京,而外國人來中國玩一定要去北京看一看,因為北京的曆史悠久,文化具有代錶性,那麼在外國人的眼中,北京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首先作者看待北京有一個前提,就是無論它有什麼缺點,他都愛它。這本《我的靈...
評分 評分本文載於2017年6月24日 《新京報·書評周刊》 采寫:新京報記者 孔雪;編輯:張暢,張進。 原文齣處 中國人愛漢字,但我要“唱反調” 新京報:你在海峽兩岸分彆學習過繁體字、簡體字。對大陸的簡體字改革,你很支持? 雷立柏:在颱灣,我的繁體字老師是一位很年輕的女士,...
圖書標籤: 隨筆 北京 我想讀這本書 奧地利 漢學傢 文化 雷立柏 想讀,一定很精彩!
知道瞭第一批赴歐留學的中國人鄭瑪諾(1645),第一個寫歐洲遊記的中國人樊守義《身見錄》,也被提醒在天主教裏隻能用“神父”或“司鐸”的尊稱(而不能用“神甫”),雖然對論文沒什麽實質幫助,但瞭解到在京傳教士的幾個來源與活動情況,隻可惜由於戰亂與信息中斷保留下來的資料太少。Ps.天主教傳教士讓我敬佩的兩點,一是語言功底,二是對誌業的虔誠、勤懇與嚴苛態度,有宗教信仰確實更自律吧。
評分“幼稚”且可愛,充滿瞭奇思妙想 —— 說到底,漢學傢們(姑且將雷立柏先生也算在次行列之中)最可貴的,不就是他們所提供的獨特視角麼?此外,雷先生麵對諸多問題時所采取的溫和的批評姿態實在是睿智之至,可謂一種彆緻的學養。
評分上過雷老師的幾堂課。這本書裏也透著他理想主義者和世界公民的天真,包括他的雷體字、對八國聯軍入侵的辯解、對希望紀念眾多橋梁人士的呼籲……
評分中國最古老的拉丁語墓碑是1952年工人們在江蘇揚州市老城牆南門附近發現的兩塊石碑,關於這石碑已經研究頗多。於1344年竪立該碑的人是一位意大利商人,它是其子安托尼烏斯(Antonius)的墓碑。雖然很早就有來自歐洲的商人和傳教士到達北京,但而今沒有元代的拉丁語石碑或墓碑流傳下來。北京牛街清真寺還有1496年刻的《敕賜禮拜寺記》碑,這尊碑是阿文、漢文寫的,是一尊雙語碑!這使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1610年在北京去世的利瑪竇的墓碑,因為這尊碑也是雙語的:拉丁語和漢語並陳。在車公莊外的北京市委黨校校園裏,利瑪竇的碑仍可得見,並且旁邊還有德國人湯若望和比利時人南懷仁的碑。他們在康熙年間去世,所以在他們的墓碑上有三種文字:漢語、滿語和拉丁語。在今天,無論是中國學者或外國漢學傢卻很少有人同時懂得這三門語言。
評分A self-assuring racist with a missionary agenda whose academic credibility is highly dubious.另,新星齣版社的編輯是被傳教洗腦瞭吧,忍著惡心看瞭三分之一掀桌瞭
我的靈都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