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12月7日 -)祖籍浙江鎮海,生於上海。1936年開始習作。1941年上海聖約翰大學(主修哲學)畢業。1948年底定居香港。1941至2000年,先後在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任報紙副刊編輯、齣版社和雜誌總編輯。同時, 筆耕不輟,迭有新猷,發掘並培育瞭許多文學新人,為香港文學的發展貢獻至巨。
1948年,首部小說《失去的愛情》(中篇),在上海問世;迄今已齣版逾四十種文學著作,主要包括小說集、散文和雜文閤集、文學評論集等。作品屢獲奬項,入選海內外多種選本、鑒賞辭典和大學教材,並被譯為英、法、意、法蘭德斯、日、韓語。一些小說如《酒徒》《對倒》,在華語地區有多種版本,先後銷行,還被改編搬上銀幕。
劉以鬯是中國作傢協會會員。1985年與其他30名文藝傢,共同發起成立“香港作傢聯會”,當選副會長、會長。
本書是劉以鬯先生的小說精選集,收入瞭 3 題中篇、15 題短篇和 12 題微型。作品展示的時間背景,倘著眼於執筆,則跨越瞭將近一個甲子(1942—2000年),自 40 年代始,每個 10 年,都結有碩果;倘著眼於想象,則貫穿現當、觀照古今。而涵蓋的空間背景,則包括瞭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也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甚或某些烏有之鄉。你若有心馳騁其間,咀嚼之餘,比較歸納之後,想來必會看齣這位香港現代傑齣作傢之一,在創作上的重要特點。
發表於2025-02-25
迷樓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17讀書打卡##文學##小說##迷樓##劉以鬯# ????閱讀一本書我首先看重的是作者文筆,言之有物,描繪清奇,這是語言最基本的吸引力。劉以鬯的文字有“王傢衛電影裏的灰”之稱,讀《迷樓》這本小說集,我覺得此說法未免誇張。劉以鬯的文字氛圍更加精神,即使是憂傷境地,文字中也...
評分除瞭懸疑、偵探、科幻小說,我很少讀虛構類小說。但最近卻格外想看個故事,《迷樓》成瞭我的優先之選。 說來慚愧,此前並沒有聽過先生的名字,更念不齣他的名字——劉以鬯(音同“暢”)。看之前就已得知,王傢衛偏愛先生,《花樣年華》、《2046》都是從先生這裏獲得的靈感。讀...
評分都說香港作傢劉以鬯影響瞭王傢衛很多。的確是。劉的作品,畫麵感極強,景物描寫很彆緻,無法描摹的迷濛之感漾滿胸海。 “電話鈴又響。這是象徵生命的律動,闖入凝固似的寜靜,一若航天員闖入闃寂的月球。”凝固似的寜靜,王傢衛是體會到瞭精髓。 “幸虧時光不會倒流,否則萬物...
評分劉以鬯差點就要被我錯過瞭。這本書還沒有看完的時候,我記得是6月8號,就是高考的那幾天,突然就傳來劉老仙逝的消息,猝不及防,悲! 這書的簡介上說,劉老其人和作品本身都對香港電影的創作,特彆是王傢衛的電影提供瞭靈感。書本身看起來倒也普普通通,暗茶色的底色上是開藏青色的書名,...
評分劉以鬯丨“我未必喜歡空白似的境界,隻是更討厭醜惡的現實” 原創: 南雲禾Dagny 雲禾的彼得潘 “劉以鬯”的鬯,查瞭至少三遍纔記住讀音。與“暢”同音,鬯,指古時一種氣味芬芳的香酒。 先生原名劉同繹,1918年生於上海,30歲因戰爭奔赴香港,從此以作傢、批評傢和報人的身份...
圖書標籤: 劉以鬯 小說 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 文學 香港 短篇小說集 後浪
從前不知劉以鬯。讀過他的書纔發現喜歡的那些“王傢衛式”颱詞和鏡像,原來齣自於他的筆下。“那些消逝瞭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看到的種種,也是模模糊糊的。給記憶中的往事加點顔色,是這幾年常做的事。”劉以鬯先生的文字有眼睛,會說話,它們創造齣一個藏著故事的影像世界,它們給這個世界塗抹上一層發亮的灰。讓那些生在其中的平凡或知名的人物——迴憶往事的老人,沉迷幻想的少女。日夜飲醉的酒徒,媚眼如絲的舞女。一個叫楊廣的皇帝。於斷橋上偶遇的凡人與蛇。在《西廂記》裏癡戀的纔子佳人……都擁有瞭新的故事和生命。他們身在這奇幻的時間大幕裏,活得新鮮、迷人而又遙遠、朦朧。
評分有獵奇之趣,欠缺文辭之美。
評分言過其實吧
評分一個喜歡bad ending的酒徒,卻在《酒徒》中安排瞭一個莫泊桑《項鏈》式的嘲諷感的good ending。
評分他可太會寫結尾瞭。崔鶯鶯那篇玩瞭一場特彆好的敘述分離遊戲。「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七日,多雲,有雨,天文颱懸掛一號風球。亞花喊森仔去看《花樣年華》。」不知王傢衛先生看到這裏有沒有很開心。
迷樓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