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之后,何炳棣先生逐渐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代表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发表于2024-12-22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何炳棣认为丁是赋税单位,非人口数据: 现有丁数=(原有丁数/原有田数)*现有田数。 实在不能认可,丁,应该和人口数量是相关的,如乾隆三十年的较康熙十五倍人口增长之御文。此处丁可能是“丁粮”之简称。 康熙五十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以康熙五十年之田数除以丁数...
评分PING-TI HO.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p. xviii, 341. The author interprets the nat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opulation data and suggests tentative historical explanations as to how and why C...
评分说起生育。多子多福,劳动力,损失率都是原因,但从信仰的角度我觉得也是可以探讨的。古代广大文盲的信仰,反观今天农村你一定有所了解对吧?那种对阴阳二世界的态度,侍死如侍生的教诲与习惯有多么顽强!即便大城市稍微偏一点的地方中元节晚上路口也是火光点点吧! 这是出于对...
评分一 最近几年,人口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单独二胎、全面二胎、全面放开;然后发现这些举措对人口增长的用处已经不大了,年轻人不恋不婚不生倾向凸显;于是对未来人口的悲观情绪蔓延,已经有人在用人口预测曲线来赌国运。还有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上上下下都越...
评分PING-TI HO.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p. xviii, 341. The author interprets the nat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opulation data and suggests tentative historical explanations as to how and why C...
图书标签: 何炳棣 明清史 经济史 历史 社会经济史 社会史 明史 古代史
中国明清以来6个世纪人口的发展一直是从事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的学者及思考中国人口与历史、中央地方政权体制运作、人口与土地诸问题的读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何炳棣先生关于上述问题的精彩论述无疑使本书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在何氏之前,从未有一位学者通过追溯人口术语的制度内涵的演变来理解分析已有的人口数据,并对移民、地区经济开发、农作物改善、赋税制度、土地使用权、自然灾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做出透彻细致的分析。该书在学术研究上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而其中对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视角仍可启发当代人对中国发展的思考。
何老算人口!
评分何老算人口!
评分五星力荐。从丁、户、口出发讨论人口统计,到土地折亩、保甲制度与人口迁移,再到粮食生产和天灾人祸,全方面研究了明初到建国前与人口相关的问题。经济史研究的魅力初见,确实是触目惊心的真实,也读出了作者立足当下的学术关怀。
评分这书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将错就错,把典籍中那些荒唐的人口数据放到制度、行政和社会经济层面来检视,找出“错”因何在。对每个朝廷来说,赋役目标是优先的。明太祖坚持持续登记全部人口,因为他“切望能均分劳役”,并最终建立了以黄册(劳役登记名册)和鱼鳞图册(土地清丈地图和地税手册)为基础的有效的赋役体系,而“夷民”是不造黄册的。对州县官来说,既然赋役目标是优先的,费力费时的人口登记自然是能躲就躲,于是慢慢就只登记人口中有意义的部分——纳税人口,于是绍兴府在14世纪后期人口就已超过100万,却在承平日久之后,上报数下降到不足60万。有名的“摊丁入地”政策中的“丁”并非指人口,而是个“赋税单位”。既然史料中的数据不能直接用,那何以探知人口总数?那就从影响人口的诸因素中去找,如土地、农作物、制度、天灾和人祸等。
评分开创之作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