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沃寿 ( Arthur Frederick Wright,美国,1913—1976 ),194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佛教研究学者、耶鲁大学查尔斯‧西摩讲座历史教授。芮沃寿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权威专家,他终生致力于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并在二战后将研究转往 中国 儒家思想和隋唐史这两个新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费正清一道创立并发展了二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
这本书是美国汉学家芮沃寿(Arthur F. Wright)关于中国佛教史研究的一部通论性著作。作者以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演讲稿为基础写成此书,一经出版后,即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著名学者纷纷发表书评,甚至在此书出版近半个世纪之后依然有新的书评出现。时至今日,这本书仍是美国大学生了解中国佛教的必读之书。本书收录了芮沃寿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芝加哥大学的六篇讲演稿。作者试图展示从佛教进入中国至6世纪,佛教如何适应中国文化,减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摩擦与碰撞,为儒释道三教合和打下统一的思想基础,作者还将研究视野进一步延伸至近代中国社会,检讨佛教如何在近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兼顾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思想、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一、作者及成书背景 芮沃涛(Arthur F. Wright)的这本书初版于1959年,几乎同时许里和的《佛教征服中国》也即将出版。所以,许里和在《佛教征服中国》的序言中写到“戴密微(P.Demieville)教授(巴黎)在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时日里,也曾潜心校读我这份研究的中...
评分知道芮沃寿,是因先知道他的夫人芮玛丽。我只记得一个八卦说当时追求芮玛丽的文人学士挺多,但后来芮玛丽选择了芮沃寿。从这本小册子来看,芮玛丽的选择倒是不错的。 但凡要写一个普及性的专业读物,总要处理好两件事:一是如何理出一条线索,“一以贯之”;二是如何做到深入...
评分首先得表示一下对芮沃寿教授的赞赏,将他家需要几册书梳理下来的中国佛教史浓缩在百来页的小册中,实属大家。 本书至始至终都在传递政治决定宗教论。佛教的传入是因为儒家和新道家在统治阶级的失利;佛教的式微源于新儒家的改组及其在统治手腕上的先天优势。 芮沃寿教授不引入...
评分知道芮沃寿,是因先知道他的夫人芮玛丽。我只记得一个八卦说当时追求芮玛丽的文人学士挺多,但后来芮玛丽选择了芮沃寿。从这本小册子来看,芮玛丽的选择倒是不错的。 但凡要写一个普及性的专业读物,总要处理好两件事:一是如何理出一条线索,“一以贯之”;二是如何做到深入...
评分这本小书读过很久了,最近整理时觉得很适合当下,所以这里推荐一下。 因为现在身边多了很多“信佛”的人,有同龄的年轻人,也有中年人,变成了一个社会现象。了解一下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了。一般人如果没有特别的志趣,去读一些大部头的思想史著作,估...
中文和原文都只有100页的小册子,可以说既不是佛教史,也不是佛学史或佛教思想史,也不是中外交通史,而是以佛教为切口观察长时段中国史的文化-制度变迁的一部历史社会学提纲。成书应当早于许理和的名著《佛教征服中国》。书后文献综述虽然过时,但依然很有价值,如白乐日、戴密微等名家都还没有翻译。
评分讲座稿改的(1950s后期在芝加哥大学的六次讲演) 所以不是学术著作写法 比如p34 没有写明具体地点和人物(我猜是徐州——后来查到了 果然hiahia)。我给的tag其中之一是“社会史”而没有“宗教”,因为本书由于篇幅有限、基本没太谈佛教教义和中国流派(除了谈及禅宗),而是分析不同社会形态(大一统抑或分裂颠沛)不同社会阶层中,佛教的作用与演变以及被演变被挪用,等等,有些地方和有些细节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佛教的个人业因观在中国演变成家族式。
评分吹爆这本书……上次有这种读小薄书小心翼翼生怕读完的感觉还是读《看不见的城市》之时
评分脉络阐释的非常清晰
评分历史太少,论述思想,但又存在局限和偏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