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志跋绥夫(Михаи?л Петро?вич Арцыба?шев,1878—1927),俄国颓废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生于俄国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并在那儿度过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光。十九岁时,自幼迷恋绘画的他去了哈尔科夫绘画学校学习,期间曾自杀过,后转向创作之路。代表作为《萨宁》《绝境》等。
鲁迅曾赞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达到极致。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萨宁返回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乐,为所欲为,却又陷入疲惫不堪的孤独和无意义的绝望中。
《萨宁》出版于一九○七年,正好是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时期,其影响之大,从批评家的话中可以看出:“不是阿尔志跋绥夫书写了萨宁,而是萨宁书写了阿尔志跋绥夫,萨宁塑造了与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样的作者。”然而因小说充满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颓废厌世的情绪,以及对情爱的描写,一度被列为禁书。
好多著作都试图教育人该如何生活,如何幸福,试图解答你人生会遇到的问题,但萨宁却没有,他目睹了你人生的矛盾,他在嘲笑这一切的没有意义,生命的虚无。不要试图从中找到答案,虽然他已经洞悉了你的脆弱,他带着嘲讽和冷漠,超乎寻常的冷静,批判着这世俗,所谓的意义,只...
评分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用了两天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充满肉欲的流畅表达,关于谢苗诺夫死亡过程的描绘,都像一把重锤,把那些曾经不懂的、鄙夷的情节敲的粉碎。合上书的那个瞬间,像是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变化,也像是亲眼见证了萨宁的成长史。 扎鲁宁是最原始的状态,没有道...
评分鲁迅极力推荐的作家的作品,他的深爱。 我只在这里谈我的读后感。 萨宁是个近乎英雄的人物。此处的“英雄”是指一个绝对有力,内心强大,态度清晰的人物。英雄不分善恶。我由衷的喜欢他,但是我知道作者比读者更明确萨宁所具有的真实性。萨宁是一个观念,是一个看似“不高于生...
评分此书的直观印象就是“世纪末之作”。 说其世纪末,有几重意思,其一作品的背景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算来是时间上的世纪末。其二则是俄罗斯之末,在不久后的一战后,书中的俄罗斯帝国彻底灭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说得上世纪末。最后则是心理上的,作品中的青年人的思想...
评分萨宁和尤里的对照。感觉这些人真的很喜欢聊精神层面的内容,不知道更多的是艺术设计还是俄罗斯民族就是如此。
评分生活就是生活。贫瘠的思想与有限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生活。唯有深深地扎入生活本身,才能领会这门伟大的艺术。关于自由,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抛弃偏见与禁忌而徜徉在漫漫长夜却又短暂易逝的一生中。萨宁如刀锋的拉里般,始终在探索人生,自在享受生活,有着一颗自在独立的心,理想主义的情怀,追求自我的决心与寻找自我的信念,让人为之动容。 我们一般人可能真的是愚蠢又傻气吧,日渐消磨在平庸生活的洪流中,对这类理想人物只能敬仰,仰望。
评分這個分數可能很不公平,但是,從高能的絕境到這本,讓我以為作者完全不同人,我愛絕境。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股真实的悲伤的情感涌上心头。想了想,果然,还是打三星吧。
评分萨宁和尤里的对照。感觉这些人真的很喜欢聊精神层面的内容,不知道更多的是艺术设计还是俄罗斯民族就是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