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捨(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捨予,北京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傢、戲劇傢,傑齣的語言大師,曾獲“人民藝術傢”稱號。他1924年赴英國擔任大學講師,並開始創作長篇小說,1930年歸國後曾在多所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
老捨先生一生勤勉,著述頗豐,代錶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兒》《離婚》《二馬》等,劇本《茶館》《龍須溝》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錶現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分為《惶惑》《偷生》《飢荒》三部,近百萬字。
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鬍同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境,通過祁瑞宣、錢默吟、李四爺等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曆,生動真切地反映瞭北平市民在抗戰中惶惑、偷生、苟安的心態,以及他們在這段屈辱的曆史裏所經曆的人性掙紮,再現瞭那個時代眾多普通人在國破傢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曆程。
小說氣魄宏大、視野廣闊。在抗日戰爭這樣一個宏大的曆史框架下,老捨先生用小人物們的故事記錄下整個民族的脈動,用一個普通的小羊圈鬍同,濃縮瞭整個北平“亡城史”,也深刻地展現瞭戰爭時代廣闊中國的麵貌,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微縮抗戰史。
《四世同堂》是老捨先生規模最大、寫作時間最長的作品,也是迄今為止為數不多的描寫平民戰爭創傷的長篇小說,堪稱中國抗戰文學史上“最力透紙背的書寫”。
我們常說某部作品有沒有“誠意”。真的,小說作者或者電影導演有沒有傾心創作,大傢能看齣來。 這部四世同堂,完全可稱得上嘔心瀝血之作。讀到很多段落,我都能感覺到老捨先生自己就存在於這些字裏行間,他的靈魂在文字之間彌漫著。我能感覺到他在寫作的時候在仰天長嘆,在捶...
評分這本書很長,三部麯閤成的一本書。而我讀來,也大緻有三個階段。 剛開始讀的時候,有點新鮮,看到祁傢老三和老大,總是不自覺的聯想到巴金的《傢》。一度《傢》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也許那是在叛逆與青春期看的緣故。和那種衝破傢庭牢籠的氛圍自然結閤瞭。 但是沒多久,老三...
評分1966.8.24老捨在太平湖投河自盡。 他應付不瞭這個局麵,他應當趕快結束瞭自己——隨著河水順流而下,漂,漂,漂,漂到大河大海裏去,倒也不錯。 這是寫祁天佑的,他講他“心路窄的人往往把死看作康莊大道”,“比這麼揪心扒肝的活著要好的多”,而他八年抗戰都...
評分一直不敢讀《四世同堂》,每迴經過圖書館看著厚厚的兩大捲本,心裏總是不由得生齣一種怯意,欲翻又止,最終手還是伸嚮瞭旁的厚度看起來比較友好的書。我嚮來不喜歡冗長的閱讀,書本對於我來說本是一種莫大的沉浸和快樂,尤其是小說,所以我害怕被過於長篇大論的敘述消磨...
評分三十一章主要講北平丟瞭後,小羊圈內各種人的反應。 一開始是幾個人的群戲。關心和不關心的交替進行。 剃頭匠孫七是最先齣場的,知道消息後,孫七的剃刀立時撒瞭手,差點傷瞭客人。小崔和程長順爭論著南京會不會守住。劉師傅差點因為丁約翰的漠不關心打瞭起來。小文揣著手,立...
改變自己骨子裏的劣根性
评分一個小羊圈成瞭北平的縮影,而北平又成瞭那個時代的縮影。
评分一直想買四世同堂,選過很多,買書主要還是看眼緣,看到這個封麵就非常喜歡,於是決定選這本。書裏麵也很好,字挺大的,也不擠,看著舒服,故事也喜歡,而且還有後幾迴,是全本。是四世同堂非常好的一版,推薦。
评分4.9 老捨先生的幽默中帶著那麼深的諷刺啊!2018.08.15開始。2018.12.29《惶惑》結束,人民的“國傢”概念緩慢的在自身的痛苦中誕生瞭。2019.01.25電齣版社告知375頁“瑞宜”印刷錯誤,應為“瑞宣”。2019.01.26早《偷生》結束,英勇的,苟且的,沒心沒肺的。2019.02.04早 農曆戊戌狗年大年三十《飢荒》結束,越到結尾越覺得有點倉促。北平人還是那麼的順從,等到飢餓波及到自己頭上還能找到平穩過渡的辦法。
评分《四世同堂》這部書名隨著老捨的簡介不知在課本裏齣現過多少次,一直把它想象成《紅樓夢》式的小說,沒想到竟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深感震撼。(最後半截太快瞭,有爛尾之嫌,不知是作者原因還是二次翻譯的原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